很多读者看书,总是执着于找好人或者坏人。这种阅读方式,真是要不得,尤其是读名著。古典小说,里面人物不一定就是非黑即白,如果总是用好人坏人来评价人物,只怕显得太单薄了。
我们看《三国演义》,曹操屠城,为了安抚军心杀王垕,错杀不少人,被称为“奸绝”,作者也“拥刘贬曹”。可即便如此,作者也没有一味地诋毁曹操,更没有把曹操描写成十足的、纯纯的恶人。相反,作者也写了曹操任用人才、平定北方等好的一面,没有抹杀他的功劳。
《邺中歌》,也足以说明这点了。
《水浒传》中,宋江做过恶,也有善,可很多人只会抓着宋江的恶不放,动辄就说“宋江是小人”“宋江害死兄弟”等,这种片面性的评价,对宋江可太不公平了。
究竟该怎么评价宋江呢?我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来分析。

我们看《三国演义》,曹操屠城,为了安抚军心杀王垕,错杀不少人,被称为“奸绝”,作者也“拥刘贬曹”。可即便如此,作者也没有一味地诋毁曹操,更没有把曹操描写成十足的、纯纯的恶人。相反,作者也写了曹操任用人才、平定北方等好的一面,没有抹杀他的功劳。
《邺中歌》,也足以说明这点了。
《水浒传》中,宋江做过恶,也有善,可很多人只会抓着宋江的恶不放,动辄就说“宋江是小人”“宋江害死兄弟”等,这种片面性的评价,对宋江可太不公平了。
究竟该怎么评价宋江呢?我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来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