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岗上遗址(大汶口文化)距今4500—6500年左右,大汶口文化最早发现于枣庄市“岗上遗址”本应命名岗上文化,因为上报晚于大汶口而错失命名良机,否则炎黄至夏商历史在枣庄境内更具真实性。枣庄地区大汶口文化遗址众多,枣庄市(古徐州)是大汶口文化的中心聚集区,这也是为什么炎黄至夏商历史在枣庄境内的真实原因。岗上遗址总面积约 80 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大汶口文化发现的最大聚落古城,以大汶口文化堆积为主。岗上遗址出土的彩陶打破了外省专家质疑山东无彩陶的谬论。1953 年 5 月岗上遗址发现4片彩陶,这是在山东省境内第一次发现彩陶,通过多次发掘证明制陶技术使用了轮制;陶器有夹砂陶和泥制陶两种,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除了红陶外,还有灰陶、黑陶、白陶等,素面陶较多,大部分经过打磨。陶器装饰的显著特点是出现镂孔,这种技法主要见于豆和高柄杯。从征集的骨针和陶纺轮可以看出,原始手工业已有了发展,使用野生纤维和动物毛绒缝制衣着已成为可能。
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松绿石等文物,其中一件人面纹玉饰特别精致,其长3cm,宽3.6cm,用阳线刻划人面轮廓和椭圆形眼眶,眶内刻短线表示眼睛,三角形鼻,口用短横线表示,人面神情含蓄恬静,具有明显的宗教意义。这件人面纹玉饰,不仅为研究史前雕刻艺术,同时也为探索东夷部族的原始宗教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此处遗址的年代,最早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并含有龙山、商周等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堆积,在遗址中采集的含炭标本,经放射同位素炭14测定,其年代距今6000~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约2000年。
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松绿石等文物,其中一件人面纹玉饰特别精致,其长3cm,宽3.6cm,用阳线刻划人面轮廓和椭圆形眼眶,眶内刻短线表示眼睛,三角形鼻,口用短横线表示,人面神情含蓄恬静,具有明显的宗教意义。这件人面纹玉饰,不仅为研究史前雕刻艺术,同时也为探索东夷部族的原始宗教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此处遗址的年代,最早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并含有龙山、商周等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堆积,在遗址中采集的含炭标本,经放射同位素炭14测定,其年代距今6000~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约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