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朝飞操吧 关注:12贴子:281

【剧本打工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9-05 21:40回复
    1
    (如今的礼部并不清闲,反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科举刚过就有人弹劾舞弊一事,更有学子闹事,纵观历朝历代科举舞弊常有的事,前明有一桩轰动一时的科举大案首辅弃市,少宰戍边,而我大清皇朝亦有因科举舞弊而斩杀数十官员,可见对于科举舞弊明也罢而本朝也罢都是严刑峻法来威慑):岳察大人,您也觉得这有问题
    (对于此番科举舞弊案总觉礼部侍郎
    xx嫌疑最大,想着往礼部查阅卷宗,却发现岳察鸿生已经先自己一步查阅那份卷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9-05 21:40
    回复
      3
      (我入礼部时日不长,对这礼部侍郎自然谈不上有多年了解,岳察鸿生于礼部多年想来比我了解的透彻,故而当岳察鸿生翻阅礼部侍郎卷宗时候,我猜想他同我一样在怀疑这位礼部侍郎,礼部侍郎毕竟官居二品若没有确凿证据自然无法将他定罪):本王怀疑他有编造罪名攻讦朝中官员的嫌疑,但是怀疑归怀疑总需要找到证据,你在卷宗中看出什么没?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9-05 21:41
      回复
        5
        :哦?这事本王倒似听过一点风声,原来是跟他有关啊?
        (对于科举舞弊屡见不鲜,每年都有学子闹事,无外乎科举不公,世家子弟为国效力尚且可以凭父辈荫封谋个一官半职,或者入太学,而寒门子弟或者只有科举这一条路来光宗耀祖,扬名天下):这几份卷宗可查出什么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9-05 21:42
        回复
          7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如此
          (听着岳察鸿生的话顺势看了那几分卷宗,答案倒不是一模一样却雷同七七八八,世间哪有那么多巧合,而礼部侍郎舞弊之实已经坐下了,只是单凭这一点也无法定罪,还需要在进一步查证查实,我私底下调查礼部侍郎时候并不知道吏部尚书同岳察鸿生也在调查,这点倒算是不谋而合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9-05 21:42
          回复
            9
            :本王倒是有些线索,但是若要证据确凿还需要你来帮忙
            (礼部侍郎是个老油条,纵然我查到线索,他又怎么会轻易的认罪伏法,怕是我有一句话他有十句话等着我,为今之计只能寻找确凿证据让他心服口服,心知这事并不容易光凭一人实在是难,只能借助岳察鸿生两人合并调查)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9-05 21:42
            回复
              ————
              第八幕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9-05 21:45
              回复
                (科举舞弊的弊端不得不去加上巩固,否则今年的查处在科举还是如此,必须如何去改善措施,这日于尚书值庐内共同商议对乡试出题的改革,尚书的提议的确可以杜绝作弊的发生,但是这也是只是杜绝一部分,就怕考官考生内外勾结,思量一番方到):部堂,小王以为后续审阅考卷应当更加严格
                (如果杜绝不了考场,那么就从考卷上严格把控,毕竟考卷之上是很难作弊)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9-05 21:53
                回复
                  4
                  :历来科举阅卷皆是一人一阅,如此小王觉得并不可取,倒不如分而阅卷,若两人阅卷给出不一样考评,在由主考官进行三评在一锤定音
                  (自隋开始就兴科举,历经多朝不变,然而科举舞弊,贪墨却屡禁不止,前明科举更出了南北之争,而纵观我大清皇朝,世祖定鼎中原之后兴恩科,曾有吃喝玩乐之人高中举人,在现场弹冠相庆,而饱学之士竟然名落孙山,揭榜之时文庙面前质疑考试不公,引来监察御史一道奏本直达世祖御前,朝野哗然引雷霆之怒重考乡试):如此可杜纳贿作弊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9-05 22:08
                  回复
                    6
                    :那我们重开乡试就先试试看
                    (顺天府乡试重开,吏部尚书亲任主考,监管全场自会让一些不学无术考生无法行贿,朝廷选拔人才是为了佐汗阿玛治理天下,却偏偏有人为了钱财不顾科举选拔的真谛,而使真才实学考生埋没,如今重开乡试正
                    是不让有识之士埋没,只是还是不禁想起世祖年间那场科举舞弊,因惧怕考场如刑场而交了白卷百口莫辩):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部堂我们还需要变通一些免得重蹈覆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9-05 22:18
                    回复
                      【十二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9-06 21:13
                      回复
                        1
                        (京城官员蓄养优伶,曾观卷宗世宗皇帝在位之时曾颁下旨意有饬禁官员畜养优伶之事,正己率属,于曾奉革禁之事甘蹈罪愆国法不容,若是八旗子弟畜养也就罢了,可偏偏是朝廷命官,国家柱石,天子脚下尚且如此地方官天高皇帝远怕是更是如此,同岳察鸿生行有地方还真查出了几个,这才同岳察鸿生一道还京):虽然这一路风尘仆仆,但是也是收获不小
                        ,也算不虚此行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9-06 22:13
                        回复
                          3
                          :你说的对,若非亲眼所见,本王还真不敢相信,所谓的朝廷栋梁,百姓父母居然能够如此离谱
                          (我资历尚浅,自出宫敕府除了曾随汗阿玛青华巡游就在也不曾别离京师,此番别帝都下地方也算收获颇丰,看官员身为百姓父母竟然做这等事简直有辱圣贤,若不严办又如何警示文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9-06 22:50
                          回复
                            5、
                            :不过吗?他们也不过贪图享乐罢了,比之礼部侍郎可谓小巫见大巫了
                            (若不是此番往地方巡查真不敢相信,地方官仗着天高皇帝远竟然如此安于享乐,领着朝廷俸禄只管自己风流快活,哪还有一点父母官的样子,不过吗也仅仅是享乐而已论罪吗自然比不得礼部侍郎):孔圣人曾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以经注曲可见这吸取并非不堪,只是对官员不准蓄养家乐,前明在声色中断送天下,百官蓄养怜绝非好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9-07 22:13
                            回复
                              7
                              :玩物丧志罢了,蓄养优怜连本职工作都忘了,也难怪世宗高宗两代皇帝会严旨三令五申禁八旗官员兵丁无得于戏园酒馆纵饮及官员蓄养优怜两道旨意
                              (若非此番巡视地方哪知道他们荒废政务,而朝廷督抚竟然也无法管束他们,毕竟蓄养家乐是私事,此番定然将此事彻底清查,地方肃清京城内依然如此,要从根上杜绝此事):这还是离帝都不远,不知南北之处又有多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09-07 2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