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和2000年,青岛公交集团购进大批中巴车、空调车、双层车和旅游车。普通中巴车实行1元一票制;空调中巴、观光双层车实行季节差价,冬夏冷暖风开放,2元一票制,春秋季节1元一票制。公共汽、电车票价由0.5元提到1元,使用IC卡乘车为0.8元。一票制专线车使用IC卡为0.96元。[57]
1999年年底,全市小公共汽车全部转营为标准型出租车,小公共汽车在青岛街头消失。
2000年,青岛市政府批准6条公交线路向社会公开招标,中标的非公共交通系统企业可获得经营权。[57]
2000年,青岛公交集团在营运车辆上安装电子显示屏、电脑报站器、电子发光信号牌;更新了IC卡收费系统。
2003年,青岛公交与海信集团共同研发应用了GPS车辆运行定位系统,实现501路营运车的自动报站、驾驶员与主站调度对点信息互通和车辆运行的可视化控制[5]
1999年年底,全市小公共汽车全部转营为标准型出租车,小公共汽车在青岛街头消失。
2000年,青岛市政府批准6条公交线路向社会公开招标,中标的非公共交通系统企业可获得经营权。[57]
2000年,青岛公交集团在营运车辆上安装电子显示屏、电脑报站器、电子发光信号牌;更新了IC卡收费系统。
2003年,青岛公交与海信集团共同研发应用了GPS车辆运行定位系统,实现501路营运车的自动报站、驾驶员与主站调度对点信息互通和车辆运行的可视化控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