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发展专项工作硕果累累
2021年,宁国市和广德市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广德市跻身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八强,被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首批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绿色电子电路产业基地、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等称号。郎溪县纺织新材料产业获批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宁国市荣获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和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先进县,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居全省第一位。泾县建设完成国家级电动机质检中心,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绩溪县主动参与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跻身2021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旌德县投入运营全省首家“两山”银行,完成全省碳汇交易第一单。
县域经济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主引擎
2021年,6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达133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2.6%;一般公共预算收总量达121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6.5%;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省外资金795.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8.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7.2%。2021年,郎溪县和广德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省59个县(市)中分别居第8位和第9位,旌德县和郎溪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59个县(市)中分别居第1位和第9位;泾县和广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省59个县(市)中分别居第6位和第8位;宁国市财政收入增速居全省49个县(市)第14位,较2020年底位次前移了33位;绩溪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全省59个县(市)中居第20位,较2020年底前移了36位。在今年二季度全省重点工作占领会上,广德市和宁国市在全省59个县(市)中分别居第17位和第22位。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加快发展
自2019年开展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创建以来,我市6个县(市)共获批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广德市2个,其他5个县(市)各1个。2022年上半年,郎溪县已申报第二个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目前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正在进行修改完善。据初步统计,2022年1-6月,已获批的7个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实现营业收入322.9亿元,实现税收10.38亿元,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企业分别达385家和157家,吸纳就业人员达5.98万人。
县域特色小镇发展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全市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创建名单小镇共11个(其中省级特色小镇10个,分别为泾县中国宣纸小镇、旌德县灵芝健康小镇、绩溪县雕刻时光小镇、宣州区水东甜蜜小镇、广德市汽车检测小镇、旌德县宣砚小镇、泾县云岭红旅小镇、广德市卢村民宿小镇、绩溪县徽州味·道小镇、泾县桃花潭文创小镇;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1个,为广德市英烈山军旅微型产业聚集区)。特色小镇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新建项目190个,完成投资约93亿元,缴纳税收8.32亿元,累计吸纳就业3.57万人。
县域协同发展步伐加快
广德市和郎溪县围绕苏皖合作区建设,加大与长兴、安吉、溧阳、宜兴一体化发展。郎溪县、广德市和宁国市围绕工业基础和优势,共同打造宣郎广宁智创走廊。宁国市、泾县和旌德县围绕打造“皖南川藏线”,共同推进沿线旅游开发。泾县、绩溪县和旌德县围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泾旌绩文旅走廊。
其中:广德市持续推动皖浙两省共建长三角(湖州·宣城)产业合作区,加快规划衔接、产业合作、生态环保等“八个一体化”。郎溪县全力推动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郎溪片区)和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梅渚先导区产业示范园建设,加快推动定埠港临港产业园建设。宁国市推深做实宁国-安吉生态绿色一体化合作,加快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泾县全面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云岭红色5A景区创建。绩溪县深化新一轮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协同建设“大黄山”(皖南)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旌德县推进皖南交旅融合发展建设试点,持续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2021年,宁国市和广德市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广德市跻身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八强,被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首批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绿色电子电路产业基地、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等称号。郎溪县纺织新材料产业获批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宁国市荣获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和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先进县,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居全省第一位。泾县建设完成国家级电动机质检中心,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绩溪县主动参与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跻身2021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旌德县投入运营全省首家“两山”银行,完成全省碳汇交易第一单。
县域经济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主引擎
2021年,6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达133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2.6%;一般公共预算收总量达121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6.5%;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省外资金795.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8.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7.2%。2021年,郎溪县和广德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省59个县(市)中分别居第8位和第9位,旌德县和郎溪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59个县(市)中分别居第1位和第9位;泾县和广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省59个县(市)中分别居第6位和第8位;宁国市财政收入增速居全省49个县(市)第14位,较2020年底位次前移了33位;绩溪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全省59个县(市)中居第20位,较2020年底前移了36位。在今年二季度全省重点工作占领会上,广德市和宁国市在全省59个县(市)中分别居第17位和第22位。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加快发展
自2019年开展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创建以来,我市6个县(市)共获批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广德市2个,其他5个县(市)各1个。2022年上半年,郎溪县已申报第二个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目前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正在进行修改完善。据初步统计,2022年1-6月,已获批的7个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实现营业收入322.9亿元,实现税收10.38亿元,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企业分别达385家和157家,吸纳就业人员达5.98万人。
县域特色小镇发展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全市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创建名单小镇共11个(其中省级特色小镇10个,分别为泾县中国宣纸小镇、旌德县灵芝健康小镇、绩溪县雕刻时光小镇、宣州区水东甜蜜小镇、广德市汽车检测小镇、旌德县宣砚小镇、泾县云岭红旅小镇、广德市卢村民宿小镇、绩溪县徽州味·道小镇、泾县桃花潭文创小镇;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1个,为广德市英烈山军旅微型产业聚集区)。特色小镇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新建项目190个,完成投资约93亿元,缴纳税收8.32亿元,累计吸纳就业3.57万人。
县域协同发展步伐加快
广德市和郎溪县围绕苏皖合作区建设,加大与长兴、安吉、溧阳、宜兴一体化发展。郎溪县、广德市和宁国市围绕工业基础和优势,共同打造宣郎广宁智创走廊。宁国市、泾县和旌德县围绕打造“皖南川藏线”,共同推进沿线旅游开发。泾县、绩溪县和旌德县围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泾旌绩文旅走廊。
其中:广德市持续推动皖浙两省共建长三角(湖州·宣城)产业合作区,加快规划衔接、产业合作、生态环保等“八个一体化”。郎溪县全力推动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郎溪片区)和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梅渚先导区产业示范园建设,加快推动定埠港临港产业园建设。宁国市推深做实宁国-安吉生态绿色一体化合作,加快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泾县全面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云岭红色5A景区创建。绩溪县深化新一轮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协同建设“大黄山”(皖南)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旌德县推进皖南交旅融合发展建设试点,持续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