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徐州吧 关注:21贴子:1,227
  • 7回复贴,共1

严重质疑“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靠挖遗址来定历史(都城)的荒唐行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文:
严重质疑“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靠挖遗址来定历史(都城)的荒唐行为。
—————————————————
在上古时期,不否定中国其它地区会出现零星部落,问题是你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奔着寻找夏商周历史(都城)而来,所以你必须综合研究才能发掘出来(包括古籍记载,古遗址挖掘,出土文物,都城周边遗址密度与数量,古籍作者籍贯,此地区的科技文明发展程度,始祖文化等等,全部具备后才能下结论。一座上古时期“都城”周边必定会出现众星捧月般的其它部落或方国(古遗址密布),不会单独出现一个看上去大一点,貌似像城址的地方就认定是夏都,商都(这种行为纯属荒诞无知),古代文明发展是慢慢演化的过程,绝对不会一下子遍布全国,自从枣庄人奚仲制造出车马,人员才开始互动频繁,扩张速度慢慢加快,这个过程也经过了几百年,直至商朝中,晚期,商奄薛国人利用车马优势扩张到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皆是商朝(奄)的属地,形成商朝晚期版图。随着商奄薛国人向外扩张,也把本地区的始祖文化传播到各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的原因。炎黄(含伏羲女娲)至夏商这段历史长达1500多年,这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像河南人那样拿着枣庄人的始祖人物当成神人全国各地去征伐,全国各地去安家,拉低了上古文明史的可信度,纯属荒诞无知,让人一看就是虚假的,河南人胡编乱造让中国文明史缩短为3000多年,因为之前的历史会被外国人认定是神话故事,不被认定为文明史,这就是河南人的可恨之处,让中国5000年文明史蒙羞,让中国5000年文明史倒退到3000年,希望能引起中国相关部门重视,坚决严惩河南人这种吹爆世界,盗抢枣庄的上古文明史的疯狂行为。纵观前后,一切探源行动就是为中原地区服务的,形成利益团体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8-21 06:55回复
    首先说明枣庄市(古徐州)区域的古遗址数量与密度全国第一(战国之前至商周至新石器)。枣庄市薛国(薛河)沿岸10公里区域内就有多达40多处古遗址,还有众多高规格墓葬正在陆续出现,其中2018年故宫博物院院长亲临监督发掘的枣庄大韩墓地出土了“吴越楚燕”等各国文物众多,有价值连城的“越王州勾剑”以及惊呆考古人员的车马坑(两坑多达13架马车)这些都证明了薛国(奄)作为夏商时期的“都城”以及战国时期“古徐州首府驻地”的真实程度。另外枣庄区域300万平方米以上的古遗址很多,比如薛国区域的欢城遗址(300万平方米),部城遗址(400万平方米),至今仍在发掘中的岗上遗址也有80多万平方米(不排除未来枣庄境内还会出现其它大型遗址)。按遗址大小来决定古代历史(都城)纯属脑子有问题,如果后期在枣庄市古徐州地区再出现几个300万—500万平方米的遗址,请问专家如何解释?挖遗址不能胡编历史,历史都是枣庄人写的,想寻找中华文明源头就去枣庄(古徐州首府驻地),枣庄有中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古遗址,有中国最早的古城邦,有中国最早的国史,有中国最早的国史作者,有中国最早的科技文明,有中国最早的车马,有中国最早的始祖文化…难道说你们故意装瞎吗?故意碰瓷枣庄的上古文明史吗?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需要结合古籍记载与出土遗址(文物)以及其它众多证据综合论证才可以,不是靠挖个遗址就能定论的。奉劝那些地域砖家(利益纠葛型专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不以山东省枣庄市(古徐州)为发掘对象的都是故意装瞎,故意而为之(是为中原某利益,为自己谋利益的伪砖家),不以枣庄市(古徐州)为研究对象,夏商周断代工程永远在路上………山东省人民坚决捍卫中华文明之源这块招牌直至永远…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8-21 06:56
    回复
      2025-05-19 10:12:19
      广告
      历史解密:汉朝之前的历史及人口是围绕古徐州首府(薛国)而演化的。
      ————————————————
      古徐州之名始于战国,辖战国七雄中的六雄之地。此地是炎黄至夏商(都城)所在地,是汉人起源地,是所有中国最早期古籍作者诞生地。秦朝为什么仅存在14年就被古徐州人刘邦推翻?那是因为秦人不是原商朝地盘上的人(属于西周后裔),六国人(原商朝人,也是炎黄后人)不服秦人管理,所以在战国时期在原商朝国都(薛国)设置古徐州首府。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的原因。秦末,在古徐州地盘上楚汉相争,刘邦灭秦后定都西安(自此中国政治中心自薛国才真正转移至西部)汉人开始了长达400年的统治。
      河南人可恨之处在于想极力摆脱与山东枣庄地区的古国关系,散布各种信息避开枣庄历史(包括拉专家站台,修改百度百科,造假各种古代地图,散布大禹分九州的谎言…)编造各种乱七八糟的“夷”来混肴视听,各种“夷”只是西周对四方的称号,根本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不必纠结于此。
      大禹是从”虫”到“神”再人格化为“人”的闹剧,黄帝都比大禹真实。炎黄至夏商历史在枣庄(古徐州)具有不可辩驳的证据。中国延绵不断的5000年文明史因河南人明目胀胆的“抢夺”枣庄文化资源而变得扑朔迷离,这是对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严重羞辱,必须严惩。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8-21 07:10
      回复
        商朝国都在薛国(奄)有始有终,始终没有迁都,商朝迁都纯属后人意断。
        ————————————————
        奄有四海,奄有吴越,奄有江汉,奄有九有,这是古籍《奄有》所描绘的商朝晚期版图,与现实考古一致(奄有被后人故意歪解,词条在网上修改的五花八门)。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组长李学勤指出:薛国前掌大遗址就是古籍记载的商朝国都“奄”,曲阜连商朝地层都没有。
        由李学勤主持考古的“清华简”证实秦人及其它方国人祖先大部分均来自商奄薛国区域。薛国出土的鼎和玉琮被考古专家一致认定为发源地与鼻祖。
        商朝早期,左传载:奚仲迁于邳,钟虺居薛,以为汤左相。钟虺发布了著名的“钟虺之郜”解释了推翻夏朝的原因(注:春秋时期的古籍记载夏商中没有出现商王及夏朝君王一说(大禹更是无稽之谈),直至战国时期古籍《世本》中才出现君王排位一说,证明夏商君王是后人以枣庄人的史籍又重新添油加醋杜撰的,这更加说明枣庄地区就是中华文明之源,也说明奚仲与钟馗就是当时的夏朝与商朝的王者(君王)。
        商朝晚期,西周周太王(公亶父)使周部落兴盛,建立诸侯国,与商王朝攀上姻亲(儿子季历娶商奄之女“大任”生下圣人文王姬昌)《诗经·大明》载: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太任有身,生此文王)。周太王的诸侯国得到了商王朝认可。商封姬昌为西伯侯,姬昌在母亲的扶持下逐渐壮大,因纣王荒淫无道,武王伐纣后把外太公任成后裔任畛复封薛国,封殷纣王同胞兄弟微子于宋国(枣庄境内)、封武王侄子伯禽于鲁国(设鲁扼薛)、纵观始末,商朝到西周属于自家人左手倒右手。
        武王伐纣明确记载:周军首先攻下(奄国)的羽翼,南部的徐国(邳)偪阳,东部的缯国,西部的丰国,商都(奄)在被围困三个月后缴械投降,结合各方面证据,薛国就是商朝国都(奄)已经板上钉钉,无需再辩,曲阜与商丘连商朝地层都没有,河南商丘连战国的瓦罐都没有挖出来,就因为碰上古籍中的一个商(亳)字就敢自称商都,真乃可笑无知。
        网上有周军攻打商都奄国的记载(被河南人修改的面目全非)真实记载是周军首先攻下商都(奄国)南部的的羽翼徐(邳)偪阳,东部的缯国,西部的丰国,而未提到薛国(当时薛国即奄国)结合薛国出土大量商周文物,薛即奄
        河南人胡编历史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盘庚迁殷更改为自河南商丘迁到洛阳堰师。古籍记载盘庚迁殷是从山东曲阜奄(实乃薛国前掌大遗址,摘自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组长李学勤)迁到河南安阳殷墟,商都还在原地。
        薛国区域文物仍在不断出现,刚发掘完毕的大韩墓地出土了价值连城的“越王州勾剑”以及具有吴越楚燕等国印记的文物,还有山东至今为止发现的三个最大的鼎以及震惊世人的车马坑(两坑埋葬了惊人的13架马车),从文物的延续性上看,这一切都证明了薛国作为(商都与古徐州首府)的强悍与真实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8-21 07:11
        回复
          黄帝故里,黄帝城,黄帝陵皆在枣庄市“黄丘”的证据。
          ①《世本》云:“涿鹿在彭城,黄帝都之。注:这是中国最早提到黄帝地址与历代帝王谱系的史籍。
          ②《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舆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注:此时的史记已经晚世本几百年,司马迁仍称黄帝在彭城,但加了一句话迁“有熊”,有熊即是楚国,楚国先祖季连曾在此守护“黄丘”黄帝陵,后南迁建立楚国。司马迁仅把黄帝陵改到陕西桥山以示祭拜先祖(衣冠冢),说明没有忘祖。
          ③南宋罗泌撰《路史》曰:“黄帝都彭城/寿丘在此山北”说明黄帝出生地寿丘皆在此处。
          ④黄丘“”黄帝陵”在宋元明三朝史料都有明确记载:有碑,禁樵采,置守陵户,至明朝嘉靖间始毁,前后长达千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8-21 16:18
          回复
            证明夏朝在枣庄市古徐州的证据:
            一:《左传》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
            二:《左传》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
            三:哀公二十年:诸夏之人莫不欣喜。
            四:钟虺之告曰:我闻于夏人矫天命。
            五:《左传》“风姓国人以服事诸夏。
            六:《左传》奄征南海,以属诸夏。
            七:薛滕争长:薛夏已立国,应坐首席
            8:邳伯罍铭文:“邳伯夏子自作尊罍”
            9、枣庄本地众多以“夏”命名的村镇。
            10、古籍记载夏朝自东向西流淌的河流正是枣庄蟠龙河。
            注:因抖音字数限制,想了解详实内容的请到“古徐州”吧。注:摘自抖音号“强悍的枣庄历史”。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8-21 16:20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11-19 20:15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3-14 13: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