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大好河山吧 关注:38贴子:13,054
  • 8回复贴,共1

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1楼2010-06-14 01:23回复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2楼2010-06-14 01:24
    回复
      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
      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4楼2010-06-14 01:26
      回复
        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
        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其它还有莲花洞等。
        


        6楼2010-06-14 01:27
        回复
          东山中部掩映在的苍松翠柏之中的香山寺,是武周时代封建王朝为安置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遗身而建立的佛教寺院。这座曾经法音绵历、香火炽盛的寺院,经过修复后,与石窟群交相辉映,景色更加壮观。


          8楼2010-06-14 01:28
          回复
            关林庙仪门关林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七公里的关林镇,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占地180亩,现存明清殿宇廊庑150余间。


            10楼2010-06-14 01:32
            回复
              提到关羽,不可能不提到关林,因为,关林是大忠大仁大义大勇的旷世英雄的首级安放之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忠义精神”的存放之地。
                   末路英雄的归宿
                    乘车自洛阳市区出发,不过10多分钟,便来到了位于洛阳市南郊8公里处的关林镇,关林便在这关林镇里。在关林外迎候我们的关林管委会王治淮主任说,关林镇就是因关林而得名。
                    在关林大门外五六十米处,有三门道石牌坊一座,这是关林大型古建群入口的标志。该石牌坊造型质朴庄重,坊柱上有对联两副:“义存汉室丹心耿,志在春秋浩气长”;“诚则无贰无杂, 气也至大至刚”。
              


              12楼2010-06-14 01:33
              回复
                所有读过《三国志》的人,应该都耳熟能详这样一段故事。
                      《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二十五年春,(操)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吴主孙权为夺荆州要地而袭杀关羽,但又害怕刘备起兵寻仇,于是将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希望以此嫁祸曹操。曹操何等人也,这等雕虫小技,当然瞒不过他。曹操将计就计,以王侯之礼把关羽的头颅葬在洛阳城南。
                


                13楼2010-06-14 01:34
                回复
                  龙门石窟概况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处的伊河两岸,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似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1961年,龙门石窟(含白居易墓)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嗣后历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诸朝,断续营造达500余年,现存伊河两岸山崖峭壁间的两千余座窟龛和十万余尊造像,多数为北魏和盛唐两个时期的雕刻作品。
                  1999年,洛阳市人民政府投资近两亿元,对龙门石窟周围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改造。2002年3月,成立了龙门石窟风景区管理局,对石窟、香山寺、白居易墓实行统一管理,并筹措资金近一亿元,在龙门石窟南北架设了两座公路大桥,拓宽了景区内南部河道,修复了香山寺古建筑设施,计划2003年4月,景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届时,将会以石窟、寺院、墓园合为一体的旅游景象出现。那时,中外来宾可以在香山寺钟声的伴随中,漫步于水面涟漪的伊河河畔,驻足于佛龛之前,一览龙门众多景观。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便利的交通为中外宾客来洛阳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近几年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拓,龙门石窟面貌一新,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2002年,龙门石窟年收入达3500万元,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85万人次。
                  龙门石窟是河南人民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人民的、更是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中外宾客,欢迎您们在闲暇之余,在洛阳牡丹盛开的季节,来洛阳观光,领略龙门石窟这一古代人民留下的文化遗产。
                  


                  16楼2010-06-14 01: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