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概况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处的伊河两岸,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似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1961年,龙门石窟(含白居易墓)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嗣后历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诸朝,断续营造达500余年,现存伊河两岸山崖峭壁间的两千余座窟龛和十万余尊造像,多数为北魏和盛唐两个时期的雕刻作品。
1999年,洛阳市人民政府投资近两亿元,对龙门石窟周围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改造。2002年3月,成立了龙门石窟风景区管理局,对石窟、香山寺、白居易墓实行统一管理,并筹措资金近一亿元,在龙门石窟南北架设了两座公路大桥,拓宽了景区内南部河道,修复了香山寺古建筑设施,计划2003年4月,景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届时,将会以石窟、寺院、墓园合为一体的旅游景象出现。那时,中外来宾可以在香山寺钟声的伴随中,漫步于水面涟漪的伊河河畔,驻足于佛龛之前,一览龙门众多景观。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便利的交通为中外宾客来洛阳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近几年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拓,龙门石窟面貌一新,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2002年,龙门石窟年收入达3500万元,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85万人次。
龙门石窟是河南人民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人民的、更是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中外宾客,欢迎您们在闲暇之余,在洛阳牡丹盛开的季节,来洛阳观光,领略龙门石窟这一古代人民留下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