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评论出版物(斯米尔诺夫,2017年,第209页)表达了对狩猎最大的无生命雄性动物“导致后代遗传品质下降”的担忧。在第288页,有人暗示“新一代动物的体型缩小表明,熊种群的基因库正在发生更糟糕的变化。“这是另一组关于棕熊数量减少的事实以及这些事实与基因库的关系的观点。“猎杀大型雄性动物,特别是有衰老迹象的个体,不能被视为威胁熊种群基因库的影响”(Fil,2006,第145页)。“只猎取非常大的动物是有选择的,如果这种做法持续很长时间,理论上可以导致遗传选择,从而减少种群中的个体”(Danilov and Tirronen,2017,第13页)。彻底研究堪察加棕熊并承认猎物狩猎的选择性作用的科学家认为,“至少在获得关于这个问题的遗传研究结果之前”,就种群基因库的分裂得出明确结论还为时过早”(Valentsev et al.,2006,第49页)。总的来说,有选择地猎取具有高战利品价值的棕熊,会使当地被猎杀的棕熊种群恢复活力,并假设有可能(经过多年的战利品猎杀!)当地成年棕熊平均体型的下降并非没有理由。然而,堪察加半岛上的战利品狩猎活动并不是在整个棕熊栖息地进行的,俄罗斯还有其他一些地区,那里有棕熊居住的特别保护区,并且在所有开放狩猎的区域都没有进行战利品狩猎。让我们谈谈选择及其遗传基础。众所周知,没有人专门从事研究棕熊的选择,因此我们将使用选择理论的类比和动物育种的例子。个体的基因型在个体生命中相对稳定(Dubinin and Glembotskii,1967; Trapezov, 2009; Inge-Vechtomov, 2010)。然而,在肉牛育种实践中,公牛作为父系的特性有其自身的最佳年龄4-10年(Markushin,1983)。此后,一段时间的性功能逐渐消失,但父系的基因型保持不变。严格地说,由于基因组突变的出现,性细胞的基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意味着这种基因变化在老龄个体中比在年轻父系中更可能发生(Inge Vechtomov,2010)。在人类遗传学中,已知新出现突变的频率与父母的年龄直接相关。然而,还并没有对棕熊种群进行这一水平的遗传研究;科学在这方面没有确切的知识。只有通过对家养哺乳动物和人类遗传学的选择进行类比,才能假设老龄棕熊作为种群基因库的一部分的携带者的价值不会变得更好。如上所述,两性老龄棕熊的生殖贡献显著减少。因此,从种群中移除最年长的雄性和老年(沙屯)棕熊不太可能使种群的基因库恶化。原则上,棕熊的选择可以用来改变个体基因型和群体基因库的整体大小和相应的进化变化(Belyaev,1981;Schwartz,1981;Tapegov,2009),但它们的识别需要完善的进化监控。棕熊种群的进化动力问题属于进化生物学的一个专题,有许多出版物。这一问题需要单独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