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格尔的《易经》思想观
易律夫撰
上古《易经》是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宝典,阴阳爻变化是它的主要法则,也是关于世界本体论的。当代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周易故事》(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说:“易有变易,不易,简易三种,变易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显然,《易经》是高屋建瓴式的思想理论。而思想战略决定一个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占领思想领域的制高点,才能确保社会实践的稳步发展。一个没有战略意义的战争,是不可能取得完全胜利的。甚至不管你在战术上的如何突破,都将在被占有战略优势的对敌斗争中最后败北。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似乎很注重这一点。他的哲学,囊括了西方哲学历史的所有优点,并对东方思想也憋足了气力。黑格尔在《历史哲学》《哲学史讲演录》里,就深入地研究了东方思想,其中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黑格尔主要是从思辨的角度,剖析中国思辨精神的。尤其是中国的古《易经》,他碰到了几乎与古希腊辩证法一样的东西,既对古《易经》进行了调侃,也不得不佩服它的“阴阳三合”的辩证法思想。因为黑格尔庞大体系,是建立在哲学辩证法之上的,继承与发展是黑格尔哲学所不可否认的。同时,古《易经》产生的古远历史,是其它民族所不可企及的。古《易经》的历史一般可追寻到3700年前的夏朝有易氏64卦《易经》,甚至到距今6000年前的伏羲氏“八卦”。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典《尚书》,书中构成其主体思想的《洪范篇》,显然是来源于古《易经》八卦、五行思想的。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东方哲学编”里专门辟有“中国哲学”内容,对古《易经》内容则拟了小标题进行阐述,并作了相应的评价。黑格尔认为,古《易经》有初步的思辨精神,是一种哲学思辨,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概念性。只是就总体思维程度来说,仅仅是一个思维基础,似乎还没有进入纯粹的概念理性。黑格尔说:“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古代的《易经》是论原则的书,是这类思想的基础。《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易经的起源据说是出自伏羲···中国人说那些直线(阴阳爻)是他们文字的基础,也是他们哲学的基础。那些图形(河图洛书)的意义是极抽象的范畴,是最纯粹的理智规定。中国人不仅停留在感性的或象徵的阶段,我们必须注意——他们也达到了对于纯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里面。这些规定诚然也是具体的,但是这种具体没有概念化,没有被思辨地思考,而只是从通常的观念中取来,按照直观的形式和通常感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这一套具体原则中,找不到对于自然力量或精神力量有意义的认识。”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之“哲学在世界史上之进展”节里赞扬了《易经》阴阳变化八卦五行思想所表现的整体性统一性。他说:“所有卦与卦之间的一切内部联系,发展为一个整体的循环,关于这一点,孔子说的很明白(在他的《易传·繫辞》中)。”
黑格尔对《易经》的性质进行了评说,一语破的地指出《易经》的对比比附特点。他说:“(易经)这些基本的图形又被拿来作卜筮之用。因此《易经》又被叫做‘定数的书’,‘命运或命数的书’。在这样情况下,中国人也把他们的圣书作为普通卜筮之用,于是我们就可看出一个特点,即在中国人那里存在着在最深切的、最普遍的东西与极其外在、完全偶然的东西之间的对比。”黑格尔对此还说:“没有人会有兴趣把这些东西(阴阳八卦)当作思想观察来看待。这是从最抽象的范畴一下就过渡到最感性的范畴。”
黑格尔认为,对八卦符号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再次变化成为64卦等及河图洛书等这些图形的多方面的说明和注释,便产生了《易经》。黑格尔认为这些图形具有概念的抽象,包含了一定的理性思维。黑格尔说道:“这些图形是思辨的基础,但同时又被用来作卜筮。所以那最外在最偶然的东西与最内在的东西便有了直接的结合。”黑格尔还说:“《易经》就是这些基本符号的发挥。《易经》的一个主要的注释者就是文王,生于基督前第十二世纪。他同他的儿子周公把《易经》弄成孔子所读到的那样情况。后来孔子曾经把这些注释加以综合和扩充。”黑格尔还指出了阴阳八卦的仅是一般性质的思辨,还不是纯粹的思辨,只限于平常道德常规的水平。黑格尔说:“于是从这些(阴阳八卦)绝对一元和二元的抽象思想中,人们就可为一切事物获得一个有哲学意义的起源。所有这些符号都有表示想想和唤起意义的便利,因此,这些符号本身也都是存在的。所以他们是从思想开始,然后流入空虚,而哲学也同样沦于空虚。”黑格尔还批判了《易经》八卦的感性具体性,分类的单调不完善性,没有抽象的概念表达。他说:“于是我们就进到不完善的物质的观念。八卦一般地是涉及外界的自然。从对八卦的解释里表示出一种对自然事物加以分类的努力,但这种分类的方式是不适合于我们的。中国人的基本质料还远不如恩培多克勒的元素——风、火、水、土。这四个元素是处于同一等级的质料而有基本的区别。而相反地,在这里不同等的东西彼此混杂在一起。在《易经》这部经书里,这些图形的意义和进一步的发展得到了说明。”
黑格尔认为,古《易经》阴阳爻的变化法则是中国文字的起源。黑格尔说:“把那些直线再组合起来,三个一叠,便得到八个形象,这些叫作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再将这些直线六个一叠,便成了六十四个形象,中国人把这些形象当作他们一切文字的来源,因为人们在这些横线上加上了一些直线和各种方向的曲线。”
黑格尔在结束谈《易经》的时候,还提到了《尚书》,但只限于与《易经》有关的《洪范篇》。《洪范》的“五行”思想是明显来源于《易经》的。黑格尔说:“在《书经》中也有一篇讲到中国人的智慧(指《洪范》)。在那里说到‘五行’,一切东西都是由‘五行’作成。这就是火、水、木、金、土,它们都是在混合着存在的。《书经》中论法则的第一个规条〔按即“洪范”篇〕,举出五行的名字;第二个规条是关于前者的说明〔即“敬用五事”〕。这些东西我们不能认为是原则。在中国人普遍的抽象于是继续变成为具体的东西,虽然这只是符合一种外在的次序,并没有包含任何有意识的东西。这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智慧的原则,也是一切中国学问的基础。”
在分析《易经》篇目里,黑格尔是以批判《尚书》作为“易经哲学”节结尾的。黑格尔说:“(洪范)是就外在的直观来说的。那里面并没有内在的秩序。于是又罗列了人的五种活动或事务:第一是身体的容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视觉,第四是听闻,第五是思想(即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同样又讨论了五个时期:一、年,二、月,三、日,四、星,五、有方法的计算(即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这些对象显然没有包含有任何令思想感兴趣的东西。这些概念不是从直接视察自然得来的。在这些概念的罗列里我们找不到经过思想的必然性证明了的原则——里面一点概念也没有。”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讲的《易经》,并不是中国作为典经的观察日月天象规律的产生于原始禅让时期的真正的古《易经》,而是产生在殷末周初的卜筮《周易》,仅产生时间就相差天壤,更何况内容!而《周易》不是《易经》,这在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七略别录》《七略》和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早有明确规定的。所以,黑格尔对中国《易经》的研究阐述,仅局限于卜筮占卦方面,其总体思想是偏颇的,有失公允的。我们知道,古《易经》的作用,主要有四:一是排列组合数学科学,二是阴阳爻变化的哲学辩证法,三是古文字雏形,四是上古政典。而所有这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超前的。可惜,黑格尔对此却并无相应的认识分析。
易律夫撰于公元2022年8月10日农历壬寅秋旬
易律夫撰
上古《易经》是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宝典,阴阳爻变化是它的主要法则,也是关于世界本体论的。当代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周易故事》(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说:“易有变易,不易,简易三种,变易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显然,《易经》是高屋建瓴式的思想理论。而思想战略决定一个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占领思想领域的制高点,才能确保社会实践的稳步发展。一个没有战略意义的战争,是不可能取得完全胜利的。甚至不管你在战术上的如何突破,都将在被占有战略优势的对敌斗争中最后败北。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似乎很注重这一点。他的哲学,囊括了西方哲学历史的所有优点,并对东方思想也憋足了气力。黑格尔在《历史哲学》《哲学史讲演录》里,就深入地研究了东方思想,其中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黑格尔主要是从思辨的角度,剖析中国思辨精神的。尤其是中国的古《易经》,他碰到了几乎与古希腊辩证法一样的东西,既对古《易经》进行了调侃,也不得不佩服它的“阴阳三合”的辩证法思想。因为黑格尔庞大体系,是建立在哲学辩证法之上的,继承与发展是黑格尔哲学所不可否认的。同时,古《易经》产生的古远历史,是其它民族所不可企及的。古《易经》的历史一般可追寻到3700年前的夏朝有易氏64卦《易经》,甚至到距今6000年前的伏羲氏“八卦”。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典《尚书》,书中构成其主体思想的《洪范篇》,显然是来源于古《易经》八卦、五行思想的。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东方哲学编”里专门辟有“中国哲学”内容,对古《易经》内容则拟了小标题进行阐述,并作了相应的评价。黑格尔认为,古《易经》有初步的思辨精神,是一种哲学思辨,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概念性。只是就总体思维程度来说,仅仅是一个思维基础,似乎还没有进入纯粹的概念理性。黑格尔说:“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古代的《易经》是论原则的书,是这类思想的基础。《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易经的起源据说是出自伏羲···中国人说那些直线(阴阳爻)是他们文字的基础,也是他们哲学的基础。那些图形(河图洛书)的意义是极抽象的范畴,是最纯粹的理智规定。中国人不仅停留在感性的或象徵的阶段,我们必须注意——他们也达到了对于纯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里面。这些规定诚然也是具体的,但是这种具体没有概念化,没有被思辨地思考,而只是从通常的观念中取来,按照直观的形式和通常感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这一套具体原则中,找不到对于自然力量或精神力量有意义的认识。”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之“哲学在世界史上之进展”节里赞扬了《易经》阴阳变化八卦五行思想所表现的整体性统一性。他说:“所有卦与卦之间的一切内部联系,发展为一个整体的循环,关于这一点,孔子说的很明白(在他的《易传·繫辞》中)。”
黑格尔对《易经》的性质进行了评说,一语破的地指出《易经》的对比比附特点。他说:“(易经)这些基本的图形又被拿来作卜筮之用。因此《易经》又被叫做‘定数的书’,‘命运或命数的书’。在这样情况下,中国人也把他们的圣书作为普通卜筮之用,于是我们就可看出一个特点,即在中国人那里存在着在最深切的、最普遍的东西与极其外在、完全偶然的东西之间的对比。”黑格尔对此还说:“没有人会有兴趣把这些东西(阴阳八卦)当作思想观察来看待。这是从最抽象的范畴一下就过渡到最感性的范畴。”
黑格尔认为,对八卦符号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再次变化成为64卦等及河图洛书等这些图形的多方面的说明和注释,便产生了《易经》。黑格尔认为这些图形具有概念的抽象,包含了一定的理性思维。黑格尔说道:“这些图形是思辨的基础,但同时又被用来作卜筮。所以那最外在最偶然的东西与最内在的东西便有了直接的结合。”黑格尔还说:“《易经》就是这些基本符号的发挥。《易经》的一个主要的注释者就是文王,生于基督前第十二世纪。他同他的儿子周公把《易经》弄成孔子所读到的那样情况。后来孔子曾经把这些注释加以综合和扩充。”黑格尔还指出了阴阳八卦的仅是一般性质的思辨,还不是纯粹的思辨,只限于平常道德常规的水平。黑格尔说:“于是从这些(阴阳八卦)绝对一元和二元的抽象思想中,人们就可为一切事物获得一个有哲学意义的起源。所有这些符号都有表示想想和唤起意义的便利,因此,这些符号本身也都是存在的。所以他们是从思想开始,然后流入空虚,而哲学也同样沦于空虚。”黑格尔还批判了《易经》八卦的感性具体性,分类的单调不完善性,没有抽象的概念表达。他说:“于是我们就进到不完善的物质的观念。八卦一般地是涉及外界的自然。从对八卦的解释里表示出一种对自然事物加以分类的努力,但这种分类的方式是不适合于我们的。中国人的基本质料还远不如恩培多克勒的元素——风、火、水、土。这四个元素是处于同一等级的质料而有基本的区别。而相反地,在这里不同等的东西彼此混杂在一起。在《易经》这部经书里,这些图形的意义和进一步的发展得到了说明。”
黑格尔认为,古《易经》阴阳爻的变化法则是中国文字的起源。黑格尔说:“把那些直线再组合起来,三个一叠,便得到八个形象,这些叫作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再将这些直线六个一叠,便成了六十四个形象,中国人把这些形象当作他们一切文字的来源,因为人们在这些横线上加上了一些直线和各种方向的曲线。”
黑格尔在结束谈《易经》的时候,还提到了《尚书》,但只限于与《易经》有关的《洪范篇》。《洪范》的“五行”思想是明显来源于《易经》的。黑格尔说:“在《书经》中也有一篇讲到中国人的智慧(指《洪范》)。在那里说到‘五行’,一切东西都是由‘五行’作成。这就是火、水、木、金、土,它们都是在混合着存在的。《书经》中论法则的第一个规条〔按即“洪范”篇〕,举出五行的名字;第二个规条是关于前者的说明〔即“敬用五事”〕。这些东西我们不能认为是原则。在中国人普遍的抽象于是继续变成为具体的东西,虽然这只是符合一种外在的次序,并没有包含任何有意识的东西。这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智慧的原则,也是一切中国学问的基础。”
在分析《易经》篇目里,黑格尔是以批判《尚书》作为“易经哲学”节结尾的。黑格尔说:“(洪范)是就外在的直观来说的。那里面并没有内在的秩序。于是又罗列了人的五种活动或事务:第一是身体的容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视觉,第四是听闻,第五是思想(即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同样又讨论了五个时期:一、年,二、月,三、日,四、星,五、有方法的计算(即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这些对象显然没有包含有任何令思想感兴趣的东西。这些概念不是从直接视察自然得来的。在这些概念的罗列里我们找不到经过思想的必然性证明了的原则——里面一点概念也没有。”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讲的《易经》,并不是中国作为典经的观察日月天象规律的产生于原始禅让时期的真正的古《易经》,而是产生在殷末周初的卜筮《周易》,仅产生时间就相差天壤,更何况内容!而《周易》不是《易经》,这在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七略别录》《七略》和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早有明确规定的。所以,黑格尔对中国《易经》的研究阐述,仅局限于卜筮占卦方面,其总体思想是偏颇的,有失公允的。我们知道,古《易经》的作用,主要有四:一是排列组合数学科学,二是阴阳爻变化的哲学辩证法,三是古文字雏形,四是上古政典。而所有这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超前的。可惜,黑格尔对此却并无相应的认识分析。
易律夫撰于公元2022年8月10日农历壬寅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