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解析
等不到鬓雪相拥,重饮渭水畔那一盏虔诚;
终究是绸缪青冢,替我将灞桥柳供奉。
译:叹今生等不到和你白头偕老,回到我们初识的渭水河畔再饮一杯祈福酒。我终将化作青草绵延的坟冢,它能替我将你赠送灞桥柳珍藏。(灞桥柳一是惜别之意,二是当初“祓禊”所用柳枝,亦含祝福之意。)
来世再漱月鸣筝,也许还能道声久别珍重;
天意总将人捉弄,怎奈何身不由己情衷。
译:愿来世我们再月光下,琴瑟和鸣,或许还能互相说句好久不见,最近可否安好。可为什么天意定要弄人,害我今世身不由己,行不由衷?
于万人中万幸得以相逢,刹那间澈净明通;
成为我所向披靡的勇气和惶恐,裂山海,堕苍穹。
译:茫茫人海中,你我万幸得以相逢,只一瞬间,我就明了爱情的真谛。成为我勇敢前进,无往不胜勇气和患得患失的惶恐,这份感情可裂山海,堕苍穹。
析:“裂山海,堕苍穹”: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爱若执炬迎风,炽烈而哀恸,诸般滋味皆在其中;
韶华宛转吟诵,苍凉的光荣,急景凋年深情难共。
译:爱若执炬迎风而行,让人充满力量却又备受煎熬,所有的滋味都在其中。我年少时曾低声吟读凄惨的爱情故事,他们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而如今时光急促,性命将尽,可惜深情难与君共。
析: “爱若执炬迎风,炽烈而哀恸”:原文出自《四十二章经》“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一般认为此经典是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炽烈:旺盛猛烈,侧重指(火)旺盛猛烈;哀恸:悲痛至极;光荣:由于做了好的事情而被公认为值得尊敬的~。“韶华宛转吟诵,苍凉的光荣,急景凋年深情难共”与歌词“彼时击节讴新声,唱彻白首之约抱柱之盟”互相呼应。
倏忽天地琉璃灯,光阴过处徒留皎月几盅;
温柔了十方春冬,眷你眉目在我眼瞳。
译:疏忽之间,天地的琉璃灯都泛起光芒。时光匆匆过处,空留下酒杯里映出皎月重重。在我经受苦难时,是你的存在温暖了我的所有。你的眉,你的发,你的眼,都烙印在我的心海。
析:十方:一个佛教用语,佛教原指十大方向,即上天、下地、东、西、南、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在此处引申为“所有”。拓展知识——在秦汉时期已有佛教传入。
彼时击节讴新声,唱彻白首之约抱柱之盟;
摩肩人步履匆匆,多少相遇能有始有终。
译:以前我们拍打着节拍讴歌乐府诗(大概是《孔雀东南飞》,其中的故事也与本歌相似。),声声宛转,是你与我誓下的白首不离,至死不渝的约定。人世间多少人步履匆匆地擦肩而过,又有多少相遇能善始善终。
析:新声:①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②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
“唱彻白首之约抱柱之盟”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相契合。本歌是以刘媗被捕后,将死之际的角度所写。又与《孔雀东南飞》中的“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相契合。
若要忘却年少轻狂的痛,从此后分赴西东;
不如作蜉蝣麻衣霜染淋漓死生,恣朝暮,彀长空。
译:如果忘记年少时轻易许下的承诺,然后各奔东西。那还不如就像蜉蝣一样,为爱朝生暮死。
析:年少轻狂:指年轻的人看待事物、处理事情比较轻浮、狂妄,不会深思熟虑,总是想当然,自以为是。一般来说都做感叹用。
卸去人间妆红,我终于读懂痴心熬尽才可倾城;
唯有亘古寒峰,能安葬浮生,至死不渝的一场梦!
译:褪却人世间的浮华艳丽与重担,我才明白一段倾城之恋需要用深情去承受。只有亘古而生的寒峰可以将这段人生安葬,但我的爱至死不渝。
析:痴心:深深迷恋于某人或某事物。“读懂”呼应“韶华宛转吟诵”与“彼时击节讴新声”。
天光落笔波折,岁月都干涸,只剩别离来不及说;
宁愿折心沐火,舍不得勘破,是你唇边夜雨清荷。
译:阳光洒在纸上蜿蜒曲折,仿佛时光在此处停止。我的时间已不多,就连离别的话语都来不及说。宁愿备受煎熬,也舍不得放下,只为你曾许下共赏夜雨荷花的诺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析:天光:阳光。落笔:落笔处,引申为纸。拓展知识—世界上最早的纸“灞桥纸”,至少在公元前一、二世纪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