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吧 关注:5,098贴子:115,639
  • 11回复贴,共1

北青报:安意如“抄袭门”背后的“市场定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06-10 20:09回复
    • 210.5.147.*
    《北青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嫉妒“她”出名吧?
                                        ————铁杆脑残抄粉留言


    2楼2010-06-11 07:59
    回复
      上文字版,来源:北京青年报。
        因《人生若只如初见》而走红的安意如在被曝“抄袭”后,日前主动约见媒体解释此事。安意如承认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借鉴和引用别人的文字没有标明出处,这是我的疏忽和大意。可能因为我出身网络,版权意识比较淡薄吧。”被抄袭者“江湖夜雨”则不满意安意如这种解释,认为引用必然要提作者。
        安意如一再强调,自己的借鉴、引用和郭敬明的抄袭是本质不同的两件事。从法律的角度说,郭敬明已经被法庭认定为“《梦里花落知多少》剽窃了庄羽《圈里圈外》的人物关系,并在12个主要情节上与原告作品相同或相似,侵犯了庄羽的著作权”,被判赔偿、道歉。而安意如的事情并未闹上法庭,一些法律专家在研究相关材料后认为,不能说安的书是抄袭作品,但她的某些段落确实构成了抄袭行为。但从图书出版的产业视角来看,安意如和郭敬明两起事件却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当红的写手抄袭了名气较小的写手,都是擅长抖机灵、玩感觉的写手抄袭了文字平实但有料的写手,都是有市场卖相的写手抄袭了卖相一般的写手。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图书出版业的“市场定律”在背后起作用。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理想主义高涨的时代,一本翻译海德格尔的哲学书能卖几十万册,现而今却是思想和空谈淡出,实用和趣味第一,谁能捏着大众的麻筋,谁的书就畅销。大众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有心亲近见识和学问,却不愿意面对其刻板的面孔。谁能把见识和学问包装得花团锦簇又不走样,谁就是他们的贴心人,他们就是谁的衣食父母。然而这并不容易,学问偏于理性,“好玩”诉诸感性,两者虽非矛盾的两极,但绝对是内在精神有所冲突的不同体系。想让学问好玩起来,需要理性和感性集于一身的写手,在选材和手法上也要分寸精当,否则就会画虎不成,反类其犬。这个规律作用于2006图书市场,造就了“通俗历史读物”的畅销。易中天用说书人的技巧摆弄着烂熟于胸的几本史书,让观众不费吹灰之力地接近了三国的真相。“当年明月”用轻松明快的网络文风重述了《明朝那些事儿》,用正史的记载驱逐了《明英烈》的传奇和虚构。跟易中天一样有学问的教授不少,但像他这么风趣健谈的不多。与“当年明月”一样文风轻快的年轻人不少,但像他这么苦心钻研过史书的人不多。只有两头通吃的人才能成为读者的宠儿。
        对于一些年轻而有才华的写手来说,他们应该早就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即使他们没有这样的自觉,精通市场运作的图书策划人也一定会“启蒙”他们。内外兼修毕竟是一种太高的境界,经常冒头的是文笔出色而内功有限的写手。在急功近利心态的驱使下,他们把手伸向了别人的园地。郭敬明的文字机智幽默,三句一个包袱,五句一个段子,非常适合网络时代的阅读口味,可他结构故事的能力有限,所以从庄羽的小说里又搬故事又拿人物,才成就了一本销量百万的小说。安意如也是有才的,她那种感性的笔调加上古典诗词的魅力,很是打动了一些读者,可就连她的图书策划人也承认,“安的古诗词学养并不多,因其人生体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限制,她在进行古诗词赏析的写作上,必须借助很多外在的东西”。“江湖夜雨”就不幸遭到了她不打招呼的“借鉴”。
        读者需要感性和理性融合的作品,写手为迎合这样的需求而胡来,这就是抄袭事件连绵不绝的底牌。令人担忧的是,抄袭事件曝光后,畅销书的大批粉丝们仍然力挺“问题作家”,郭敬明在他们的纵容下拒不道歉,安意如也是遮遮掩掩,语焉不详。我们知道,原创是文学的生命线,也是图书市场长久繁荣的保证,如果任由抄袭行为一再发生,文学和书市的前景将一片暗淡。可是在以销量论英雄的市场氛围中,指望写手们爱惜羽毛是靠不住的,最有效的阻击应该是严刑峻法,加大对抄袭行为的惩处力度。相信郭敬明案已经对一些轻薄写手产生了震慑作用,但这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的《著作权法》并未对抄袭和剽窃这两个法律用语作出明确解释,法院对抄袭行为的认定也非常谨慎,这就导致不少抄袭者逃避了责任。基于现状,应该着手法律条文的增补明晰了,而司法实践也应该对受害者权益保护得更加周到。


      IP属地:广东3楼2010-07-08 10:31
      回复
        搜集


        IP属地:广东4楼2011-04-05 14:20
        回复
          引用:4楼 ( zhuzhi04 )
            搜集


          IP属地:广东5楼2011-06-22 00:10
          回复
            中国即使是面对文学,也很“现实”。


            7楼2012-02-16 15:55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02-21 01:25
              回复
                这才是现实吧


                9楼2012-03-02 17:29
                回复
                  顶一下


                  IP属地:湖南10楼2013-06-04 12:25
                  回复
                    挺北青,中肯理智~而且我喜欢易中天~


                    IP属地:爱尔兰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7-07 20:02
                    回复
                      引用 @zhuzhi04 (5楼)
                      引用:4楼 ( zhuzhi04 )
                      搜集
                      ———————————————————————————


                      IP属地:广东12楼2013-07-28 1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