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有门槛有温度的歌。
《借》中形容之多,单句之长,比之《消愁》增加了更多的理解障碍。尤其作为以听而非看为主的歌,听众是没法一次性看到整首词的,对于长句的理解和记忆难度更大,既然难以记住,对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未必能很快领悟。所以借没有消愁的知名度是必然的,因为它不像消愁还有一段平铺直叙的叙事,它没那么好懂。
照旧优秀的排比句,且长度和复杂度较之前都有所增加,以六个不同情景下的瞬间写人间苦海浮沉。
此外,穿插于排比之间的前后几组对照更令人动容。虽是“被风吹散”“被雨淋湿”,但却仍有“风吹不散的认真”、“大雨抹不去的泪痕”,最后守到风雨尽散、“太阳升起”,得见雨后天晴的“一道彩虹”,将人间百态中无奈的苦、苦中不屈服的精神、绝望中仍抱有的希望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雨过天晴见彩虹的具象场景。
内容从个体自我苦闷的消解转向对困于苦闷众生群体的观照,从平常人转向欲求平凡尚且不得的边缘人群。未对这人间苦难有过多描述,也未具体于某人某事,而是以一个悲悯的俯瞰视角,写居于芸芸众生之外的坎坷人群。每一句苦难,都辅以一句美好的祝愿,直至最后风雨散尽的幻想。
【被这风吹散的人说他爱得不深 被这雨淋湿的人说他不会冷】【它写进眼里 他不敢承认】以旁观视角写群像,群像的各个形象是模糊的,并不特意指向具体某一类人某一种事。这几句是稍微流露出一点比较明确指向的地方,也是这首歌比较难解的一句,“它”是什么?“他”又为何不敢承认?
歌中有苦的现状,而无苦的因果,这些没有写明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思索之处。“说他爱得不深”“不会冷”,当真是这样吗?显然不是,本就是被风吹散、被雨淋湿,怎么会是自己的原因,又不觉得难受?如此显而易见,却又不能言之于口,明明呼之欲出,偏偏不敢承认。
这些压迫于心又无法宣泄的重压,就是这风,这雨,这坎坷路上茫茫人间的刺骨凉。不能言说、不敢承认,自然,也不能明白地唱出来。可它一直都在,既如影随形地盘踞在心间,也潜藏于这字字句句隐晦喻体中。
最初的人生总是简单,让人误以为只要好好讲道理没什么不能解决,没什么不可战胜。但当接触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就会发现,有太多不可逆转、无法解释、难以对抗的事情。道理只在讲理的人群之中起作用,离了其生存土壤将毫无用处,纵使再合理的诉求、满腔愤慨,也无济于事。借灯火阳光、借河水旋律,借天地间的无情之物安慰伤情之人,却不问人间有情人求一双援手。是不能,不想,还是不敢,才宁可转向天地万物,也不肯再信人间值得。但若全无道理可言,人间又将何等黑暗。若是弱者无法生存,那么人与禽兽何异?
《借》中形容之多,单句之长,比之《消愁》增加了更多的理解障碍。尤其作为以听而非看为主的歌,听众是没法一次性看到整首词的,对于长句的理解和记忆难度更大,既然难以记住,对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未必能很快领悟。所以借没有消愁的知名度是必然的,因为它不像消愁还有一段平铺直叙的叙事,它没那么好懂。
照旧优秀的排比句,且长度和复杂度较之前都有所增加,以六个不同情景下的瞬间写人间苦海浮沉。
此外,穿插于排比之间的前后几组对照更令人动容。虽是“被风吹散”“被雨淋湿”,但却仍有“风吹不散的认真”、“大雨抹不去的泪痕”,最后守到风雨尽散、“太阳升起”,得见雨后天晴的“一道彩虹”,将人间百态中无奈的苦、苦中不屈服的精神、绝望中仍抱有的希望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雨过天晴见彩虹的具象场景。
内容从个体自我苦闷的消解转向对困于苦闷众生群体的观照,从平常人转向欲求平凡尚且不得的边缘人群。未对这人间苦难有过多描述,也未具体于某人某事,而是以一个悲悯的俯瞰视角,写居于芸芸众生之外的坎坷人群。每一句苦难,都辅以一句美好的祝愿,直至最后风雨散尽的幻想。
【被这风吹散的人说他爱得不深 被这雨淋湿的人说他不会冷】【它写进眼里 他不敢承认】以旁观视角写群像,群像的各个形象是模糊的,并不特意指向具体某一类人某一种事。这几句是稍微流露出一点比较明确指向的地方,也是这首歌比较难解的一句,“它”是什么?“他”又为何不敢承认?
歌中有苦的现状,而无苦的因果,这些没有写明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思索之处。“说他爱得不深”“不会冷”,当真是这样吗?显然不是,本就是被风吹散、被雨淋湿,怎么会是自己的原因,又不觉得难受?如此显而易见,却又不能言之于口,明明呼之欲出,偏偏不敢承认。
这些压迫于心又无法宣泄的重压,就是这风,这雨,这坎坷路上茫茫人间的刺骨凉。不能言说、不敢承认,自然,也不能明白地唱出来。可它一直都在,既如影随形地盘踞在心间,也潜藏于这字字句句隐晦喻体中。
最初的人生总是简单,让人误以为只要好好讲道理没什么不能解决,没什么不可战胜。但当接触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就会发现,有太多不可逆转、无法解释、难以对抗的事情。道理只在讲理的人群之中起作用,离了其生存土壤将毫无用处,纵使再合理的诉求、满腔愤慨,也无济于事。借灯火阳光、借河水旋律,借天地间的无情之物安慰伤情之人,却不问人间有情人求一双援手。是不能,不想,还是不敢,才宁可转向天地万物,也不肯再信人间值得。但若全无道理可言,人间又将何等黑暗。若是弱者无法生存,那么人与禽兽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