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妻索妻吧 关注:277贴子:4,195

尹桂芳、李金凤 1962年《盘妻索妻》剧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至上海图书馆查询资料,翻阅《上海戏剧》,在1962年合订本中,发现此照,注明为尹桂芳、李金凤 1962年《盘妻索妻》剧照,弥足珍贵啊。




IP属地:上海1楼2010-06-10 00:36回复
    看那个举动,应该是洞房中刚刚挑起红巾吧。不过我有几点不是很理解:
    1. 不是挑起红巾么。那个挑杆到哪里去了,怎么是用手抓的?还是左手拿着挑杆放到身后了?但是那也不像啊,既然挑杆放到了身后,右手又何必高举红巾呢?还是挑杆还在右手,被遮住了?不过也不对啊,红巾明明已经抓在手上了。想不通。
    2.衣服。衣服居然不成套。要么就全粉红,要么就全大红,一个大红一个粉红,这算什么呢?或者照片是黑白照,事后上色的?但即便时候上色,也不会故意把2人衣服弄地不成套吧。实在无法理解。
    


    IP属地:上海2楼2010-06-10 00:36
    回复
      2025-05-17 03:18:06
      广告
      回复:2楼
      然后,尉老师那版挑完红巾之后的挑杆是整个包在巾里,不过外形还是看得出来是有个杆子的,这张就……


      4楼2010-06-10 17:36
      回复
        回复:2楼
        为什么我的3楼被吞了~~
        尉少秋老师那版的洞房就是一个大红一个粉红


        5楼2010-06-10 17:37
        回复
          是啊,刚又看了遍,果然如此,不晓得是巧合还是故意?无法理解这样的设计啊。难道说,也像茅威涛新版梁祝回十八那样,是内在心理的外化表现?呃,无法理解。


          IP属地:上海6楼2010-06-10 21:04
          回复
            看到了那个挑起红巾了。注意到一点,虽然唱的是挑起红巾,唱词却是揭开红巾。难道说,62年的时候,应该是揭开红巾?没有那个挑杆?


            IP属地:上海7楼2010-06-10 21:08
            回复
              回复:7楼
              “揭开”啊,挺有道理诶。不过刚才去找了60年代的尹盘妻听,唱的确实是“挑起红巾”啊,而且习俗不也应当如此吗?


              8楼2010-06-10 21:30
              回复
                现在尹盘妻的录音,是1962年1月1日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在上海人民大舞台首场公演的实况录音。难道是之前在福建演出的?不过也不对啊,照片是刊登在《上海戏剧》1962年2月刊封底,推算起来,应该是62年在上海公演的照片才对啊。


                IP属地:上海9楼2010-06-10 23:18
                回复
                  2025-05-17 03:12:06
                  广告
                  呃,还有个说法:那时候做戏嘛,有以前的衣服就凑合穿穿了,正好没有红色的么,粉红色也可以用了。


                  IP属地:上海10楼2010-06-10 23:23
                  回复
                    不过这个说法,倒是蛮符合尹盘妻一贯黑帽的做法--一样是节省费用,黑帽子好搭配,汗。


                    IP属地:上海11楼2010-06-10 23:24
                    回复
                      回复:11楼
                      对啊,还有这个黑帽子的传统……以此推之,难道是因为没有秤杆所以用的手?


                      12楼2010-06-11 01:17
                      回复

                        难道老尹演出的时候,不管自己穿什么衣服么?黑帽子还算能理解点,也可能是沿用旧例了,一个粉红一个大红的衣服,就实在有些无法理解了。秤杆也不是很贵的啊。我记得有老先生回忆内容说陆锦娟先生演盘妻的时候,衣服都是自己筹办的。


                        IP属地:上海13楼2010-06-11 10:23
                        回复
                          这张照片明显是后来 着色的吧
                          看谢云霞发髻上的 花和钗想到的。
                          既是着色,很有可能加工者为了避免照片一片正红太单调,弄了两种颜色。
                          真是很佩服各位,一出虚构的戏文能够挖掘的那么细致深刻。
                          哪位有心的朋友下次见到姚锡娟或者 芳华老前辈记得问问呢。当然,我这是站着说话,省劲~:)
                          @@ 一边听着一边敲字。《荷亭盘妻》一结束,紧接着自动转去尹和傅的《盘夫》,终于可以对老婆冷面一下的尹,嘿嘿。戏文果然是随意颠倒搅人心肠,NND。
                          


                          14楼2011-04-29 08:35
                          回复
                            这个可能性是有,但是,我估计不大。毕竟,有很多老一辈艺术家浑身是戏,但是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还是没有新文艺工作者那么高的。老一辈艺术家如果在这方面有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可以理解,至于新文艺工作者。。。。何况,这动作又如何解释呢?呃。。。。。。。。
                            确实曾经托人问,但是没能得到消息啊。
                            嘿嘿,这样子听法,是不是很有点为小梁解气的感觉?
                            


                            IP属地:上海15楼2011-04-29 09:36
                            回复
                              2025-05-17 03:06:06
                              广告
                              以前的照片大多是黑白色的,都是以后加工着色上去,至于要什么颜色是根据照中人或者影楼工作者的喜好来的吧。那时的越剧服饰没有现在的完善,有夫妻成套的很少见啊。
                              如果深究历史的话,还有男红女绿一说,即男子成婚时穿红色可辟邪,也象征男人做官,礼服的裤子就是大红的,代表地位和身份。女子成婚时穿绿色可持家有方,也象征青衣黛眉,美丽有德。
                              


                              16楼2011-04-30 17: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