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后主亡国后的词太过奇特,所以无法比较。他的早期词基本能代表他的基本功。也就是说,如果不加上这时代的影响,后主是一个什么水平。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应该亡国前最出名的一首了。可见其基本已脱离了花间词意象的简单堆积,如落梅、春草,都包含浓浓的个人情感。从中可见后主词向后期大抒情的转变。后主属于五代词的发展末期,自然比早期词的堆叠更见新意。且后主确实词有实指,不是简单的歌咏,这比起中主是一个大进步。)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比较类似近体诗的语感,这也是五代词的普遍感觉。写得比花间词要更有新意,花间大多是怀人思春,或者吊古劝乐)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后主词刻画的女子形象更为具体。)
又.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比较经典的花间手笔,应该作于更早时候)
又.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后主词有自觉的炼词,不像花间只弄堆积,可见其向后期愈转愈新的功力积淀)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比花间词的词句更精工了一些,但普遍情感不太深沉)
《一斛珠》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从客观意象导向主观意态是后主词的最大成就之一)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比较典型的宫廷词。没有多大价值。)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有点小气,不像他写的)
《阮郎归》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没有脱离花间的现状。算他写得一般的词)
《临江仙》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我其实觉得这首算是写得上乘了,放在花间集是很经典的好词,但不是特别有新意)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比较冷静,比较清疏,算后主词的另一种感觉。后来的晏殊一定有所吸收,算后主有所突破。)
总的来说,后主的早期词语言不是特别精工,相比中主来说是这样的:
《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又: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中主的这两首给我一种很大气很浪漫的感觉,后主词则多给我一种花间词的老模样,后主年轻时的作词功力应该是在不断尝试与突破,他一般的很一般,而有新意的几首无论是精炼还是妙工都很有个性。
中主和冯延巳的人生都没经历过什么大变动,然而冯延巳的词却写出了这样的:
《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观察更细致,情感更深挚,无论是语句还是立意都可圈可点,实在是更为老到与成熟)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特别独立的意境。就像后主的那首清平乐,然而我认为正中更为含蓄与深致)
又: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不觉得五代有谁能把这种词盖下去。已经完全脱离花间词的堆积,变成彻底的主观抒情与迸发了,所以特别有力量,特别有新意)
又: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应该亡国前最出名的一首了。可见其基本已脱离了花间词意象的简单堆积,如落梅、春草,都包含浓浓的个人情感。从中可见后主词向后期大抒情的转变。后主属于五代词的发展末期,自然比早期词的堆叠更见新意。且后主确实词有实指,不是简单的歌咏,这比起中主是一个大进步。)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比较类似近体诗的语感,这也是五代词的普遍感觉。写得比花间词要更有新意,花间大多是怀人思春,或者吊古劝乐)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后主词刻画的女子形象更为具体。)
又.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比较经典的花间手笔,应该作于更早时候)
又.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后主词有自觉的炼词,不像花间只弄堆积,可见其向后期愈转愈新的功力积淀)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比花间词的词句更精工了一些,但普遍情感不太深沉)
《一斛珠》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从客观意象导向主观意态是后主词的最大成就之一)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比较典型的宫廷词。没有多大价值。)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有点小气,不像他写的)
《阮郎归》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没有脱离花间的现状。算他写得一般的词)
《临江仙》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我其实觉得这首算是写得上乘了,放在花间集是很经典的好词,但不是特别有新意)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比较冷静,比较清疏,算后主词的另一种感觉。后来的晏殊一定有所吸收,算后主有所突破。)
总的来说,后主的早期词语言不是特别精工,相比中主来说是这样的:
《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又: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中主的这两首给我一种很大气很浪漫的感觉,后主词则多给我一种花间词的老模样,后主年轻时的作词功力应该是在不断尝试与突破,他一般的很一般,而有新意的几首无论是精炼还是妙工都很有个性。
中主和冯延巳的人生都没经历过什么大变动,然而冯延巳的词却写出了这样的:
《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观察更细致,情感更深挚,无论是语句还是立意都可圈可点,实在是更为老到与成熟)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特别独立的意境。就像后主的那首清平乐,然而我认为正中更为含蓄与深致)
又: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不觉得五代有谁能把这种词盖下去。已经完全脱离花间词的堆积,变成彻底的主观抒情与迸发了,所以特别有力量,特别有新意)
又: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