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结论:intro+最伟大和mojito这两首还是高水准,能和00年代的老歌放一起听。还在流浪和红颜如霜也有点新意,剩下的就很普通。整体专辑方面,编曲这次是轻装上阵,后期制作更是拨乱反正,比13、14改善了太多。作曲部分没前两张好,主要原因在于情歌多但是副歌旋律普遍表现不佳。
intro+最伟大的作品
808鼓机和古典乐器们在同一首歌里组合,非常周氏混搭的做法,mv版里听感一般,但正式版里电踩镲更突出了以后感觉就好多了。
主歌初听觉得很平,旋律和flow都没有什么起伏。但多听几遍后觉得呢喃式的轻声吟唱更能凸显出小提琴演奏的副歌旋律,这里rap更像伴奏,而从前奏一直循环到第一段ending的那段副歌旋律才是灵魂。
间奏是类似布拉格广场的设计,前半段有莫扎特的味道。后半段双钢琴又呼应了intro里开头的旋律,然后很自然的延续到第二段主歌的伴奏里,两段主歌不一样的编曲让听感更丰富了。
稍显别扭的是副歌旋律上来连着四句模进下行,感觉会有点保守,后四句张力出来了,可以理解成欲扬先抑,不过就是抑了四句有点长了,如果前四句再有点变化会更好。
这首歌作为先发主打,编排比起上专同样功能的床边故事要更用心,整首歌围绕副歌和intro的旋律慢慢展开,循序渐进,而床边故事段落很多但段落之间联系不强,就有点大杂烩了,更别说还有编曲混音吵的问题。副歌旋律比起床边故事也更有代入感,更贴歌词主题,但个人认为稍逊鞋子特大号,鞋子特大号副歌去掉歌词也是一股卓别林的味道。
Mojito
老歌就不谈具体音乐了,说点别的。周杰伦从七里香的困兽之斗开始,每张专辑都要腾出一首歌的名额涉猎一个新曲风。我很忙里的牛仔很忙,跨时代里的录影带,惊叹号里的水手怕水,再后面的大提琴、窃爱、土耳其冰激凌。这些歌的任务就是表明周杰伦这张专辑还是有突破的,虽然每张专辑都只有一首。这次就是这首拉丁风格的mojito了。
一般来说这些歌是用来拔高专辑音乐性的,但难能可贵的是,mojito同时还有极高的传唱度。周杰伦上一首高传唱的快歌,大概是牛仔很忙了。但牛仔很忙是我很忙的首发主打,本就占据天时地利,而且牛仔很忙的火有一部分是因为副歌歌词,当时是被不少人批评的。
mojito从音乐性角度来说不是一首很厉害的拉丁,远不是双节棍那种神曲。但在后期的快歌里,歌词、旋律、节奏、段落编排、配器、混音综合起来是最均衡的一首,是六边形战士。大提琴、录影带音乐性更高但旋律不太可能火,水手怕水歌词幼稚,窃爱混音糊了旋律也一般,土耳其冰激凌和床边故事一样在编排上塞的太满。mojito呢,什么都还不错,还有一段画龙点睛的rap,自然就有了火的条件。
还在流浪
这是上海1943遇到了我不配和mine mine。在这首歌之前,上海1943是周杰伦唯一一首86拍的歌,现在终于有了另一首。但它主歌显然又有别于上海1943的慢板,是属于我不配、mine mine式的半说唱。两者结合后听觉上很有新鲜感,第一遍就非常抓耳。主歌时隔多年又挂上了autotune,但这次“电量”刚刚好,没有惊叹号时期那种违和感,恰到好处的把周已经略显沙哑的嗓音变得有点磁性,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
副歌相比之下就没有上海1943好听了,旋律的大部分音都集中在很窄的音域,没有上海1943的起伏,不过在后期的情歌里也达到了平均水准以上,还能接受。
如果这首歌副歌也是第一遍就抓耳的水平,也许能超越我不配和mine mine,但可惜差点意思,我不配最后还有一段即兴的高潮,所以还在流浪仍然是后期情歌的水平。但不管怎么说物以稀为贵,86拍+主歌半说唱在周杰伦15张专辑里仅此一首,甚至在所有华语主流流行歌里也属凤毛麟角,这首歌能不能火出圈唯一的悬念就在于大众会不会听腻副歌旋律了。对我来说这首歌还是不能和前期情歌比,但如果播放到这首歌,至少不会在听完主歌前切歌。
红颜如霜
这首歌似乎颇有争议。这次的中国风不是传统的抒情曲风而是欢快的R&B,批评的声音认为它类似网络古风,属于廉价塑料歌,但也有人越听越喜欢。
我没听过几首网络古风,但只说这首歌,一定是用心写的。主歌第二段“芦苇花开岁已寒……凤求凰”没有重复前面的和弦,而是进行了转换,这种和弦转换连早期的发如雪、青花瓷都没有,如果你不知道我在指什么,去听星晴里的“试图让夕阳飞翔……开始共渡每一天”,去听爱在西元前里的“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去感受周是怎么恰如其分的转换和弦去推进歌词的情绪,而在这首歌里瞬间仿佛回到了那个最初的周杰伦。另外间奏和尾奏的爵士离调也表明周确实在践行“是谁说中国风 一定要商角徴羽宫”。
到副歌,还是要从梦中清醒过来,这首的副歌旋律依然不够抓耳,依然是在狭窄的音域里展开旋律,相比星晴、爱在西元前张力就弱了很多。但至少不落俗套,属于耐听的类型,不会有过分的套路口水感。反过来红尘客栈副歌第一遍很抓耳,但也真的俗了点。
想听传统抒情中国风的歌迷这次失望了,而且可能以后还会失望。我认为周杰伦早就不想再写传统抒情中国风了,也许本来规划的绝唱就是烟花易冷。从皮影戏开始就做出了改变,然而太拉胯给玩脱了,所以来年赶紧出个红尘客栈,但又太保守写的很俗气,那就再来一首天涯过客证明自己仍然有能力写。天涯过客之后我相信周不会再写了,不论是nysm还是红颜如霜或者是土耳其冰激凌里那句歌词都表明了他的态度。
剩下的歌对我来说就没特别的意思了
说好不哭、不爱我就拉倒、我是如此相信:
这三首其实编曲和混音都挺好的,单论黄大师的发挥绝对远超上一专的一点点、不该和爱情废柴。周杰伦的主歌也不算拉胯,问题就是在于副歌,实在是没有什么记忆点,或者是歌词暴雷,所以成了鸡肋。
错过的烟火:
最有美感的是歌名。主歌已经没有什么爽点了,副歌比上面三首还要无感,整首歌的高潮竟然是第二段两遍副歌当中的间奏。
倒影:
这种曲风其实是有巴味的,但同样是副歌没能撑起来,情绪一直在一个临界点,期待到某一句旋律爆发,但到最后也没有,就整个down下去了。
粉色海洋:
风格类似乌克丽丽,但和乌克丽丽的旋律放一起,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首歌充分证明了告白气球是真的水平高,那些整天看不上告白气球,觉得口水的,其实都低估了气球。别说其他人写不出来告白气球的切分节奏感,对周杰伦自己来说也是一次超强的发挥了。不信?一首粉色海洋告诉你,告白气球也不是周杰伦想写就能随时写出来的。
等你下课:
其实这首歌主歌副歌都挺好的,编曲也有怀旧感。但是唱腔和嗓音拖后腿了,歌词描写的是2、30岁的人,但给我的听感却有点油腻。另外gary的出场真的只会扣分,这普通话真的太出戏了。
整体回顾一下,这张专辑主要差点意思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情歌数量多,一共11首,只有最伟大作品和mojito两首风格迥异,剩下的就是r&b情歌、吉他抒情摇滚、流行民谣、甚至传统抒情。情歌比例之高,已经超过萧邦和我很忙。当然萧邦和我很忙有这底气,旋律这么牛逼,我老周就不惯着那些巴着听快歌的老狗。所以,第二个差点意思的就是副歌旋律了,副歌旋律普遍撑不起情绪的高潮,这就放大了情歌数量过多的问题。
所以这张专辑我只觉得伟大作品和mojito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还在流浪、红颜如霜都是颇有新意的,主歌一点也不虚很多早期经典作品,但因为副歌,整体效果就打折扣了。剩下几首歌,即没有新意,旋律也没有优势,大概率沦为冷门。
但值得称赞的是这张专辑的编曲思路和后期制作终于没拖后腿,是跨时代以来的最佳发挥。11、12两专充满了失败的电音试验,而到了13、14两专,编曲开始疯狂做加法,乐器音色偏暖,混音后更是一团糊,嗡嗡嗡的,像床边故事、前世情人越是用好的耳机听就越没法听下去,甚至连告白气球的器乐音色都偏暖了一点。另外演唱方面也表现的更好。上一专里周的声带很疲劳了,但还是去硬顶高音,比如一点点、不该、爱情废柴,但效果适得其反,很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张专辑里没有去盲目挑战高音,低音部分也聪明的挂上autotune,没有那种中年沧桑感。
所以如果只论作曲,这张专辑不如上两张。但有了后期制作的加持,论最好的几首歌的听感就未必差了。
intro+最伟大的作品
808鼓机和古典乐器们在同一首歌里组合,非常周氏混搭的做法,mv版里听感一般,但正式版里电踩镲更突出了以后感觉就好多了。
主歌初听觉得很平,旋律和flow都没有什么起伏。但多听几遍后觉得呢喃式的轻声吟唱更能凸显出小提琴演奏的副歌旋律,这里rap更像伴奏,而从前奏一直循环到第一段ending的那段副歌旋律才是灵魂。
间奏是类似布拉格广场的设计,前半段有莫扎特的味道。后半段双钢琴又呼应了intro里开头的旋律,然后很自然的延续到第二段主歌的伴奏里,两段主歌不一样的编曲让听感更丰富了。
稍显别扭的是副歌旋律上来连着四句模进下行,感觉会有点保守,后四句张力出来了,可以理解成欲扬先抑,不过就是抑了四句有点长了,如果前四句再有点变化会更好。
这首歌作为先发主打,编排比起上专同样功能的床边故事要更用心,整首歌围绕副歌和intro的旋律慢慢展开,循序渐进,而床边故事段落很多但段落之间联系不强,就有点大杂烩了,更别说还有编曲混音吵的问题。副歌旋律比起床边故事也更有代入感,更贴歌词主题,但个人认为稍逊鞋子特大号,鞋子特大号副歌去掉歌词也是一股卓别林的味道。
Mojito
老歌就不谈具体音乐了,说点别的。周杰伦从七里香的困兽之斗开始,每张专辑都要腾出一首歌的名额涉猎一个新曲风。我很忙里的牛仔很忙,跨时代里的录影带,惊叹号里的水手怕水,再后面的大提琴、窃爱、土耳其冰激凌。这些歌的任务就是表明周杰伦这张专辑还是有突破的,虽然每张专辑都只有一首。这次就是这首拉丁风格的mojito了。
一般来说这些歌是用来拔高专辑音乐性的,但难能可贵的是,mojito同时还有极高的传唱度。周杰伦上一首高传唱的快歌,大概是牛仔很忙了。但牛仔很忙是我很忙的首发主打,本就占据天时地利,而且牛仔很忙的火有一部分是因为副歌歌词,当时是被不少人批评的。
mojito从音乐性角度来说不是一首很厉害的拉丁,远不是双节棍那种神曲。但在后期的快歌里,歌词、旋律、节奏、段落编排、配器、混音综合起来是最均衡的一首,是六边形战士。大提琴、录影带音乐性更高但旋律不太可能火,水手怕水歌词幼稚,窃爱混音糊了旋律也一般,土耳其冰激凌和床边故事一样在编排上塞的太满。mojito呢,什么都还不错,还有一段画龙点睛的rap,自然就有了火的条件。
还在流浪
这是上海1943遇到了我不配和mine mine。在这首歌之前,上海1943是周杰伦唯一一首86拍的歌,现在终于有了另一首。但它主歌显然又有别于上海1943的慢板,是属于我不配、mine mine式的半说唱。两者结合后听觉上很有新鲜感,第一遍就非常抓耳。主歌时隔多年又挂上了autotune,但这次“电量”刚刚好,没有惊叹号时期那种违和感,恰到好处的把周已经略显沙哑的嗓音变得有点磁性,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
副歌相比之下就没有上海1943好听了,旋律的大部分音都集中在很窄的音域,没有上海1943的起伏,不过在后期的情歌里也达到了平均水准以上,还能接受。
如果这首歌副歌也是第一遍就抓耳的水平,也许能超越我不配和mine mine,但可惜差点意思,我不配最后还有一段即兴的高潮,所以还在流浪仍然是后期情歌的水平。但不管怎么说物以稀为贵,86拍+主歌半说唱在周杰伦15张专辑里仅此一首,甚至在所有华语主流流行歌里也属凤毛麟角,这首歌能不能火出圈唯一的悬念就在于大众会不会听腻副歌旋律了。对我来说这首歌还是不能和前期情歌比,但如果播放到这首歌,至少不会在听完主歌前切歌。
红颜如霜
这首歌似乎颇有争议。这次的中国风不是传统的抒情曲风而是欢快的R&B,批评的声音认为它类似网络古风,属于廉价塑料歌,但也有人越听越喜欢。
我没听过几首网络古风,但只说这首歌,一定是用心写的。主歌第二段“芦苇花开岁已寒……凤求凰”没有重复前面的和弦,而是进行了转换,这种和弦转换连早期的发如雪、青花瓷都没有,如果你不知道我在指什么,去听星晴里的“试图让夕阳飞翔……开始共渡每一天”,去听爱在西元前里的“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去感受周是怎么恰如其分的转换和弦去推进歌词的情绪,而在这首歌里瞬间仿佛回到了那个最初的周杰伦。另外间奏和尾奏的爵士离调也表明周确实在践行“是谁说中国风 一定要商角徴羽宫”。
到副歌,还是要从梦中清醒过来,这首的副歌旋律依然不够抓耳,依然是在狭窄的音域里展开旋律,相比星晴、爱在西元前张力就弱了很多。但至少不落俗套,属于耐听的类型,不会有过分的套路口水感。反过来红尘客栈副歌第一遍很抓耳,但也真的俗了点。
想听传统抒情中国风的歌迷这次失望了,而且可能以后还会失望。我认为周杰伦早就不想再写传统抒情中国风了,也许本来规划的绝唱就是烟花易冷。从皮影戏开始就做出了改变,然而太拉胯给玩脱了,所以来年赶紧出个红尘客栈,但又太保守写的很俗气,那就再来一首天涯过客证明自己仍然有能力写。天涯过客之后我相信周不会再写了,不论是nysm还是红颜如霜或者是土耳其冰激凌里那句歌词都表明了他的态度。
剩下的歌对我来说就没特别的意思了
说好不哭、不爱我就拉倒、我是如此相信:
这三首其实编曲和混音都挺好的,单论黄大师的发挥绝对远超上一专的一点点、不该和爱情废柴。周杰伦的主歌也不算拉胯,问题就是在于副歌,实在是没有什么记忆点,或者是歌词暴雷,所以成了鸡肋。
错过的烟火:
最有美感的是歌名。主歌已经没有什么爽点了,副歌比上面三首还要无感,整首歌的高潮竟然是第二段两遍副歌当中的间奏。
倒影:
这种曲风其实是有巴味的,但同样是副歌没能撑起来,情绪一直在一个临界点,期待到某一句旋律爆发,但到最后也没有,就整个down下去了。
粉色海洋:
风格类似乌克丽丽,但和乌克丽丽的旋律放一起,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首歌充分证明了告白气球是真的水平高,那些整天看不上告白气球,觉得口水的,其实都低估了气球。别说其他人写不出来告白气球的切分节奏感,对周杰伦自己来说也是一次超强的发挥了。不信?一首粉色海洋告诉你,告白气球也不是周杰伦想写就能随时写出来的。
等你下课:
其实这首歌主歌副歌都挺好的,编曲也有怀旧感。但是唱腔和嗓音拖后腿了,歌词描写的是2、30岁的人,但给我的听感却有点油腻。另外gary的出场真的只会扣分,这普通话真的太出戏了。
整体回顾一下,这张专辑主要差点意思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情歌数量多,一共11首,只有最伟大作品和mojito两首风格迥异,剩下的就是r&b情歌、吉他抒情摇滚、流行民谣、甚至传统抒情。情歌比例之高,已经超过萧邦和我很忙。当然萧邦和我很忙有这底气,旋律这么牛逼,我老周就不惯着那些巴着听快歌的老狗。所以,第二个差点意思的就是副歌旋律了,副歌旋律普遍撑不起情绪的高潮,这就放大了情歌数量过多的问题。
所以这张专辑我只觉得伟大作品和mojito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还在流浪、红颜如霜都是颇有新意的,主歌一点也不虚很多早期经典作品,但因为副歌,整体效果就打折扣了。剩下几首歌,即没有新意,旋律也没有优势,大概率沦为冷门。
但值得称赞的是这张专辑的编曲思路和后期制作终于没拖后腿,是跨时代以来的最佳发挥。11、12两专充满了失败的电音试验,而到了13、14两专,编曲开始疯狂做加法,乐器音色偏暖,混音后更是一团糊,嗡嗡嗡的,像床边故事、前世情人越是用好的耳机听就越没法听下去,甚至连告白气球的器乐音色都偏暖了一点。另外演唱方面也表现的更好。上一专里周的声带很疲劳了,但还是去硬顶高音,比如一点点、不该、爱情废柴,但效果适得其反,很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张专辑里没有去盲目挑战高音,低音部分也聪明的挂上autotune,没有那种中年沧桑感。
所以如果只论作曲,这张专辑不如上两张。但有了后期制作的加持,论最好的几首歌的听感就未必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