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0日漏签0天
毛不易吧 关注:31,361贴子:186,34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2回复贴,共1页
<<返回毛不易吧
>0< 加载中...

【毛不易】2022-花式安利-个人向歌词分析:《无问》中的辩证法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青岭霜云
  • 芬芳一生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搬运一下发在微博的歌词分析。
刻意没看无问西东这部电影,测试一下观影前后对歌的理解会不会发生变化。但在采访里见过相关物料,大概知道这部电影涉及那个特殊年代里中西两种思想流派交锋,所谓无问西东,即是不管是西学还是东学。不知潜意识有没有受到这个倾向的影响,总之的确在这首歌里听出了中国哲学的一些影子。
以下是不受电影理解影响单纯听歌的感受。


  • 青岭霜云
  • 芬芳一生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一种辩证法,出自老子《道德经》,世间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等等皆是相对。有高才有低,有长才有短,用马哲的观点来说就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论。
名为无问,开头就接连发问,没来由没前提,直接提出四个互相矛盾的问题,以及接下来的“你会握着我的手吗”“你会跟我一起走吗”两问。
如此似乎不能算是无问,此为贯穿全篇的有与无的矛盾。
一问风,送候鸟飞翔与吹得让它慌张,确乎同时存在,构成一组对鸟而言好与坏的矛盾。
二问雨,滋养万物与湿透衣裳,同样是对人而言好与坏的矛盾。
事实上,这两个问题,任何人都知道乃是因为风雨本无情也无所谓好与坏,它们只是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风雨不会回答,发问的人也无意于它们的回答。这两问就像诗经中的起兴,搭建出矛盾普遍性这一基础,引出之后真正的问题,也营造出风雨飘摇的基调。
三问“他”,由物及人、由普遍及特殊,转向真正想问的内容。“他”是谁呢,没看过电影不能确切知道,根据问的内容可以猜出,这两个“他”是一方在意另一方的关系,亲吻伤疤,是因为怜惜,因为关心。然而如此关心,为何不能将受伤的人带回家去好生照顾?
于是构成第三组矛盾。
与前两问不同,这一问不是自然存在的现象,它本该是有缘由和答案的。但因放在前两问之后,给予听者一种暗示:三个问题具有相似性,故第三问也是自然而然的,虽然缘由没有挑明、没有找到,但原该如此。
四问“我”,不敢放下、听不到回答,“回答”对应的即是“疑问”,看似发问,实则也是借这一问,点出“我”一直在提问、在孜孜不倦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何种问题呢?放在这里,无疑便是上述三问类似的问题。知道没有回答,却还要寻求回答,这是最后一组矛盾构成的问题,问题本身便又是另一个问题的条件,有如套娃。
事实上,连发四问的“你”,又怎会不是这最后一问的对象?“你”“我”皆是发问之人,也是被问之人,在这充满了矛盾的世界里,仍永远都在追问、都不放弃寻找一个答案,但面对着同样渺小的人,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答案还未找到,问题又成为新的问题,无止尽。


2025-05-10 01:04:49
广告
  • 青岭霜云
  • 芬芳一生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两个如果的转换似乎有些突然,发问刚刚结束还未解答,立即转向假设,在先前疑惑不确定的基础上,又构建了两个新场景,将未明确的疑问范围,进一步缩小至“你”“我”之间。
“光已忘了将前方照亮”,一个很浪漫的说法,包含了几层含义:我们前进的前方本该是有光的;我无法确定前方是否还会光明。后面一问的意思与之相近。前一问点出黑暗,后一问点出未知。先前的疑问已来不及理清,就要面对充斥着未知和困惑的世界。
两句疑问连起来看的意思是,如果我接下来要选择的路,将走向前途未卜甚至可能无比黑暗的未来,你还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
联想到影片的背景,更可以感知到那种对人生、对国家命运的深切的茫然无措。但因为我没看过,也就稍微联想一下算了。
未知是最可怕的事。走向有风险的未知比走向单纯的恐怖结局更需要勇气,能够于此情景下同行,体现了无与伦比的信任和扶持。实在无异于是最亲密的问题。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或者我拥抱你》“我们如此奔赴深渊,怎么能无人同行”。或许也是这一问的延伸。
光和路两个意象作为伏笔,和副歌部分相呼应。
“一生太短 一瞬好长”,构成第二组大矛盾——长与短。
毫无疑问,一生要比一瞬长得多,瞬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就是短暂。可此处却颠倒过来,反倒写一生短、一瞬长。
这一超乎常识的比较,让人不免想起佛家的“须弥芥子”(瞬这个表述好像也是来源于佛教用语),庄子的“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想起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这是一种关于时间的辩证法。正如之前那些问题一样,长短也没有绝对的答案。以无限的天地为参照,再长寿的人生都是有限的,有限的人生相对于无限的天地短暂如弹指间。但若换一个参照,再短的瞬间也可以变得很长。
而这两句话显然不是互相作为参照,那么又是以什么视角来比较长短呢?
便有了接下来的两句,又是毛不易常用的错落对应。
“我们哭着醒来又哭着遗忘”,是作为一生太短的解释。一个可能有点过度解读的理解,新生儿总是呱呱坠地睁开双眼,因而是哭着醒来。而面对死亡之时总是哭泣不舍,却又在为他人哭泣后逐渐遗忘,也在死亡后被人哭着遗忘。人的一生就在这两哭之间开始又结束,走上一程曲折辗转辛酸苦辣,到头来什么都不值一提,只不过两次哭泣的时间罢了。如何不短?
“幸好啊,你的手曾落在我肩膀”,是作为一瞬好长的解释。虽然人生来去如此匆忙,但依然庆幸着有过这样的一瞬间,你我曾如此贴近相互信赖。这一瞬间变得好长,并不是真的在时间上变长,而是因为它赋予了“我”难以估量独一无二的情感价值,让“我”在这无穷天地里成为最独特无法复制的存在,从而冲破了原本单一的时空界限,增加了心理上的长度。“我”将它长久地留在了心里,它对“我”来说比时间意义上的一生更加重要。
这姑且便是一种回应,对上述所有问题以及关于人生终极疑问的回应,对在《消愁》《像我》里都反复出现的困惑的回应:
如此渺小的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渺小的人何以立身于无穷的宇宙?渺小的个体如何面对无法逃避的未知命运?
副歌部分的内容也是回应的延伸,对先前两个如果的呼应。细节处可能与电影内容有对应,不是那么好理解。


  • 青岭霜云
  • 芬芳一生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就像空中漂浮的某颗尘土】段
对应生者。活下来的人,既如尘埃般渺小,何必忙忙碌碌不肯停驻?不能驱散乌云,抵抗不了风雨,停驻与否似乎没有影响。但它仍坚守在风雨中,不曾动摇。
之前有想过和光同尘与这两个意象有没有什么关联,不过就我自己而言,第一次听到这句,脑海中浮现的是在阳光下闪烁的灰尘。黑暗时它们是看不见的,有如不存在。但只要有一点光照射,空中的浮埃立马随之显现,勾勒出光的轮廓。
所以,哪怕是微小如尘埃的生命,无力改变任何人和事,却也可在胜利光明到来的那一天,化身光的指引,为后来人指明方向。这便是坚守的意义。
【就像手边落满了灰尘的某一本书】段
对应逝者。岁月长河里来来往往的过客或许只来得及留下一段小小的记载,短暂一生就已过去,过往的酸楚往事都尘封在无声的岁月中。虽然书就在手边,如同记忆仍未淡忘。却也落满灰尘久未开启,如同无论是在意是深情是遗憾是怀念是不舍,都改变不了逝者会在时间里逐渐黯淡的事实。
和第一段中的第三问相似,在意,却无可奈何。
然而,就算一切都注定化为灰烬了无痕迹,某些记忆却总会给人慰藉与温暖,可能是手落在肩膀上的一瞬,可能是赠与伤疤的一吻,可能是并肩前行的道路紧握的手。微不足道,却也深重如山广阔似海,像黑暗中一盏温暖的灯,维系着人类内心的火苗、让人不至于在这个世界博大无垠的未知里迷失自己,指引你走完这条归途。


  • 青岭霜云
  • 芬芳一生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以下为个人引申理解,没细致考据过非常不可靠。
沾上哲学,虽不专业不深入,也可能有点难懂。
毛不易有次提到,去某个大学宣传电影(?)的时候被问了一个问题,这首歌是如何体现电影里东西两种学术思想的碰撞融合的。他没说自己怎么回答,不过我觉得在这歌里是有所体现的。整首歌运用了近似中哲的辩证法,面对的实则是西哲的终极问题:何为存在?为何存在?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中哲和西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正如中医和西医的不同。中哲讲究悟,讲究玄妙的天人感应。西哲则肯定智慧,讲究逻辑推论,不断追问万物存在之本。
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民主广泛传播,冲击着中国传统价值观,最终在我国也占据了主流地位。影片似乎也是发生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的故事。
而科学的背后,正是西方注重逻辑的哲学思想。
自然,科学是当前人类智慧理解世界的最优解,是先进思想。
但同时,科学无法覆盖和解释所有问题。虽让人的认识范围和境界大为提高,未知却丝毫没有减少,反而知道得越多,越感到沉默的宇宙之深不可测,进而人类本身存在之渺小。
个人印象很深的就是去看牙医。冰冷的机器在靠近头的地方发出嗡嗡的机械声,那一刻人的喜怒哀乐都不具备意义,只留下器具之下的可供操作的一副肉体。每每想到我自己是由某些肉体部分构成的,总会感到有一种冰冷的恐怖感。
对医学生而言冲击可能会更大一些,因为曾更加深入地将人体分为各个结构加以研究过。
另一方面,科学的领域以外,没有办法量化和推理的部分也受这一思维模式的影响,被纳入计算当中,造成混乱和迷茫。比如,作为其运行基础的逻辑本身为何存在便不能用逻辑来解释。
无论是奠定现今西方哲学基石的哲学大家,还是现如今正在发展中的科学哲学,关于这一问题都曾有过论述。一些顶尖的科学家,因无法解释终极问题,最终转向了神学研究。
回到《无问》。在这首歌里,这一问题没有答案,却用中哲的思维方式消解了。
一瞬好长很难说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更像是一种对身处其中焦虑的人群的慰藉,对找不到意义的存在本身的慰藉。
我想毛不易写这首歌的时候想必没有系统学过中西哲,也未思考过深。但无论有无意识,哲学是渗透在方方面面的文化内容当中的,诗词歌赋文学作品甚至生活中的文化习俗都会有所体现。所谓无用之大用,正在于此。
作为生在这个科学时代的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到中西方的文化带来的冲击,以及某些时刻面对科学世界观下的世界的自我怀疑。
这样的情绪被写入到了歌词里,有意无意地体现了普遍的迷茫不安。
歌词中每个问题,都因在逻辑上的相互矛盾而成为问题。但放入到另一套思维体系之中,就不再为问题。
是以,虽有问,却也无问。
这一套居于逻辑之外消解着面对巨大的未知时的迷茫的思维体系,就是相对的辩证法。大无小不为大,故大亦可小,小亦可大,纵使芥子也可纳须弥山。
而这一套辩证法的标准,往大了说,是情,是人和人之间的关联和感情。往小了说,是手落在肩膀时建立起的联系,是在伤疤上落下的一吻,是并肩而行的默契。
情脱离于理之外,自然不受理性范畴的长短大小所局限。使得这一切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使得人类在被理性认识所束缚的世界里,获得相对的自由和安心。
这也是人之为人,区别于木石的原因。


  • 我才是旋风桀枭
  • 南一道街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认为也不一定西方的就是思,东方的就是悟。西方玄学也有悟的成分,东方辩证思想也是一种思。不过现代科学对价值观的冲击确实需要批判,现在好像成了一个什么学说都要讲究科学性的时代,都要看得见摸得着证实得明白,否则就一定是邪门歪道。西方的趋势确实趋向用机械式形而上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性,分析心理性格都是依靠大数据机械式统计,甚至发明各种科学方法探测大脑来划分人格。但却忽略了人格研究的是人,首先需要通人心懂人性


  • 我才是旋风桀枭
  • 南一道街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关于歌你分析的非常好,这里补充一点个人见解。风为什么托着候鸟却又吹的让他慌张,他为什么亲吻伤疤却又不能带他回家。因为他也只是一阵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走着,能否相遇能否并行都是随机的。人就在那里,风就在那里,没有可以托起谁,一切都是唯心的主观感受。哭着醒来又哭着遗忘那里你说的生死观非常好,我也认为是概写一生太短。而你的手落在我的肩膀应该是和后面的两个好像有对应的,尘土是用来比喻那只手。每个人都是空中漂浮无主的尘土,但为何难以为对方停驻。就算曾搭过那只手也只是一瞬,无法相伴一生。因为没有人拨开那道迷雾,光照不亮两颗尘土相遇的归途。于是只能将那一瞬当作永恒,聊以慰藉。就像红莓花儿开中男女终究要分开,只能记下花开的那一瞬。毛毛这首歌中写满了对人生无常,无人相伴的无奈。只得将浓浓哀思寄托于物中,例如那本单薄的书。歌中有他对瞬间与永恒的辩证思考,他想要永恒,但这又是无法企及的,于是只得以瞬间铭刻下永恒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2回复贴,共1页
<<返回毛不易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