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县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地处东经118°49′—119°39′,北纬24°59′—25°46′,东南濒海,北连永泰,东北与福清毗邻,西与仙游接壤。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陆域总面积1839.5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41.74%,平原区占22.77%,沿海区占35.49%。
境内山区面积767.82平方公里,山为闽中戴云山脉分支,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北部有望江山脉,中部有龙贡尾山脉、罗大寨山脉、天子山脉,南部有川云顶山脉。最高山峰为望江山,海拔1083米(在庄边乡境内)。全境地层构造为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的东部沉降带,大面积覆盖晚侏罗纪火山岩系和燕山期岩浆岩。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铁砂、赤铁、磁铁、镜铁、褐铁、黄铁、黄铜、锰、钨、铀、铅、锌、银、钼等金属矿和花岗岩石、高岭土、石英砂、硅线石、叶腊石等非金属矿。常见野生动物有100多种,其中白颈长尾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水獭、豹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雪兔、山羊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野生植物1800多种,隶190多科800多属,国家三级保护树种有油杉、天竹桂、苏铁、红豆杉。全县林业用地150万亩,森林总蓄积量115.8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7%,栽种茶、油茶、油桐、果树等经济林,现有果树面积140438亩,其中龙眼、荔枝、枇杷为莆田三大名果。
县境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19公里,有兴化、平海、湄洲三大海湾。海湾内外有南日、湄洲、乌丘等大小岛屿150多个。浅海面积815250亩,滩涂268266亩,盛产鱼、贝、藻等海生物,得天独厚的水产资源,是发展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多随地势东注入海。主要有木兰溪、萩芦溪二大水系,总长216公里,集雨面积2827平方公里。全县水资源总量达2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储量为8.66万千瓦,可开发3.31万千瓦。
全县耕地面积54723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9.839%,主要分布于兴化平原。土壤为红壤、黄壤、紫色土、冲积土、滨海风沙土、水稻土等,适宜种植水稻、甘薯、大小麦、甘蔗、花生、大豆、黄麻、蔬菜等作物。境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和湿润,霜期极短,冰雪罕见。常年平均气温16~22℃,积温6100~7300℃,日照1600~2500小时。全年无霜期300~350天,降雨量900~1700毫米,相对湿度77%~78%。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莆田成为鱼米蔗果之乡。1961年3月谢觉哉经过莆田时有诗赞云:“麦子平铺青似绣,果园错落绿如棚”;1962年郭沫若途经莆田时亦题诗赞曰:“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境内山区面积767.82平方公里,山为闽中戴云山脉分支,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北部有望江山脉,中部有龙贡尾山脉、罗大寨山脉、天子山脉,南部有川云顶山脉。最高山峰为望江山,海拔1083米(在庄边乡境内)。全境地层构造为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的东部沉降带,大面积覆盖晚侏罗纪火山岩系和燕山期岩浆岩。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铁砂、赤铁、磁铁、镜铁、褐铁、黄铁、黄铜、锰、钨、铀、铅、锌、银、钼等金属矿和花岗岩石、高岭土、石英砂、硅线石、叶腊石等非金属矿。常见野生动物有100多种,其中白颈长尾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水獭、豹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雪兔、山羊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野生植物1800多种,隶190多科800多属,国家三级保护树种有油杉、天竹桂、苏铁、红豆杉。全县林业用地150万亩,森林总蓄积量115.8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7%,栽种茶、油茶、油桐、果树等经济林,现有果树面积140438亩,其中龙眼、荔枝、枇杷为莆田三大名果。
县境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19公里,有兴化、平海、湄洲三大海湾。海湾内外有南日、湄洲、乌丘等大小岛屿150多个。浅海面积815250亩,滩涂268266亩,盛产鱼、贝、藻等海生物,得天独厚的水产资源,是发展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多随地势东注入海。主要有木兰溪、萩芦溪二大水系,总长216公里,集雨面积2827平方公里。全县水资源总量达2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储量为8.66万千瓦,可开发3.31万千瓦。
全县耕地面积54723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9.839%,主要分布于兴化平原。土壤为红壤、黄壤、紫色土、冲积土、滨海风沙土、水稻土等,适宜种植水稻、甘薯、大小麦、甘蔗、花生、大豆、黄麻、蔬菜等作物。境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和湿润,霜期极短,冰雪罕见。常年平均气温16~22℃,积温6100~7300℃,日照1600~2500小时。全年无霜期300~350天,降雨量900~1700毫米,相对湿度77%~78%。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莆田成为鱼米蔗果之乡。1961年3月谢觉哉经过莆田时有诗赞云:“麦子平铺青似绣,果园错落绿如棚”;1962年郭沫若途经莆田时亦题诗赞曰:“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