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指新生儿期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一般新生儿败血症中1/4会并发该病。在西方国家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0.22%~0.25%,早产儿可高达3%。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差,早期诊断困难,常并发脑室膜炎。
新生儿脑膜炎的危险因素有:低出生体重和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延长的胎膜破裂(≥18小时)孕母B族链球菌定植或感染、孕母患绒毛膜羊膜炎等。脑膜炎预后不好的危险因素有:低出生体重早产以及G-细菌感染的脑膜炎。
1.出生前感染
孕母患李斯特菌感染伴有菌血症时,该菌可通过胎盘传播导致化脓性脑膜炎,并成为胎儿全身性感染的一部分。
2.出生时感染
患儿多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难产等生产史。
3.出生后感染
与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有关,病原菌可由呼吸道、脐部、受损皮肤与黏膜、消化道、结合膜等侵人血液循环再到达脑膜。有中耳炎感染性头颅血肿、颅骨裂、背柱裂、脑脊膜膨出的新生儿,病原菌多由此直接侵入脑膜引起脑膜炎。脑脊液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也可继发细菌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非常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较大孩子出现的脑膜炎临床特征在新生儿出现较晚,且出现这些表现常常提示预后不良。
1.一般表现
反应低下、哭声微弱、神萎、面色欠佳,吸乳减少,有62%的患儿有体温异常、48%有厌食或呕吐、41%有呼吸窘迫,这些表现常与败血症相重叠。
2.特殊表现
由于前卤、后卤及骨缝未闭,颅骨较其他年龄组易于分离,因此呕吐、前卤隆起或饱满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出现较晚或不明显;新生儿颈肌发育很差,故颈强直甚少见。
(1)神志异常:52%的患儿有嗜睡和烦躁,尚可有易激惹、惊跳、可突然尖叫,只有16%患儿出现颈项强直。
(2)眼部异常:两眼无神,双目发呆,凝视远方,眼球可上翻或向下呈落日状,可有了眼球震颜或斜视,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大小不等。
(3)颅内压增高征:前卤紧张、饱满或隆起(占28%)已是晚期表现,脱水时前卤平也提示颅内压增高。骨缝可进行性增宽以及头围逐渐增大。
(4)惊厥:30%~50%的患儿出现惊厥,可仅眼睑抽动或面肌小抽动如吸吮状;亦可阵发性面色改变、呼吸暂停。惊厥也可能因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引起,应注意鉴别。
(5)败血症的较特殊表现:如黄疸、肝大、瘀点、腹胀、休克等可同时出现。李斯特菌脑膜炎患儿的皮肤可出现典型的红色粟粒样小丘疹,主要分布在躯干,皮疹内可发现李斯特菌。
怎样进行治疗?
1.抗菌治疗
(1)病原不明的脑膜炎: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必须针对常见病原菌(GBS大肠埃希菌和李斯特菌)达到杀菌作用且在脑脊液中无毒性作用。
(2)病原明确的脑膜炎:可参考药敏结合临床用药。
(3)脑室膜炎:脑膜炎如按指南用药但疗效不佳或脑脊液培养阴性但仍有发热时,常并发脑室膜炎,其发生率可达65%~90%。
(4)脑脊液分流术后继发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分流术后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与治疗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相同,然而,对分流术后感染难于彻底清除或不宜拔管的患者,有必要通过脑室穿刺或分流器储液池直接将抗菌药注入脑室。
2.其他治疗
支持疗法不可忽视,可多次输新鲜血浆或血,以及IVIG等,尤其对VLBW或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患儿。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应考虑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潜在不良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功能减弱导致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使抗生素进入脑脊液减少等。迄今为止,国外的研究学者都认为,新生儿发生化脓性脑膜炎时,不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新生儿脑膜炎的危险因素有:低出生体重和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延长的胎膜破裂(≥18小时)孕母B族链球菌定植或感染、孕母患绒毛膜羊膜炎等。脑膜炎预后不好的危险因素有:低出生体重早产以及G-细菌感染的脑膜炎。
1.出生前感染
孕母患李斯特菌感染伴有菌血症时,该菌可通过胎盘传播导致化脓性脑膜炎,并成为胎儿全身性感染的一部分。
2.出生时感染
患儿多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难产等生产史。
3.出生后感染
与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有关,病原菌可由呼吸道、脐部、受损皮肤与黏膜、消化道、结合膜等侵人血液循环再到达脑膜。有中耳炎感染性头颅血肿、颅骨裂、背柱裂、脑脊膜膨出的新生儿,病原菌多由此直接侵入脑膜引起脑膜炎。脑脊液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也可继发细菌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非常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较大孩子出现的脑膜炎临床特征在新生儿出现较晚,且出现这些表现常常提示预后不良。
1.一般表现
反应低下、哭声微弱、神萎、面色欠佳,吸乳减少,有62%的患儿有体温异常、48%有厌食或呕吐、41%有呼吸窘迫,这些表现常与败血症相重叠。
2.特殊表现
由于前卤、后卤及骨缝未闭,颅骨较其他年龄组易于分离,因此呕吐、前卤隆起或饱满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出现较晚或不明显;新生儿颈肌发育很差,故颈强直甚少见。
(1)神志异常:52%的患儿有嗜睡和烦躁,尚可有易激惹、惊跳、可突然尖叫,只有16%患儿出现颈项强直。
(2)眼部异常:两眼无神,双目发呆,凝视远方,眼球可上翻或向下呈落日状,可有了眼球震颜或斜视,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大小不等。
(3)颅内压增高征:前卤紧张、饱满或隆起(占28%)已是晚期表现,脱水时前卤平也提示颅内压增高。骨缝可进行性增宽以及头围逐渐增大。
(4)惊厥:30%~50%的患儿出现惊厥,可仅眼睑抽动或面肌小抽动如吸吮状;亦可阵发性面色改变、呼吸暂停。惊厥也可能因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引起,应注意鉴别。
(5)败血症的较特殊表现:如黄疸、肝大、瘀点、腹胀、休克等可同时出现。李斯特菌脑膜炎患儿的皮肤可出现典型的红色粟粒样小丘疹,主要分布在躯干,皮疹内可发现李斯特菌。
怎样进行治疗?
1.抗菌治疗
(1)病原不明的脑膜炎: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必须针对常见病原菌(GBS大肠埃希菌和李斯特菌)达到杀菌作用且在脑脊液中无毒性作用。
(2)病原明确的脑膜炎:可参考药敏结合临床用药。
(3)脑室膜炎:脑膜炎如按指南用药但疗效不佳或脑脊液培养阴性但仍有发热时,常并发脑室膜炎,其发生率可达65%~90%。
(4)脑脊液分流术后继发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分流术后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与治疗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相同,然而,对分流术后感染难于彻底清除或不宜拔管的患者,有必要通过脑室穿刺或分流器储液池直接将抗菌药注入脑室。
2.其他治疗
支持疗法不可忽视,可多次输新鲜血浆或血,以及IVIG等,尤其对VLBW或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患儿。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应考虑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潜在不良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功能减弱导致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使抗生素进入脑脊液减少等。迄今为止,国外的研究学者都认为,新生儿发生化脓性脑膜炎时,不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