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分吧吧 关注:56贴子:1,112
  • 2回复贴,共1

世界语传入中国真的和汉字拉丁化存在关系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八四零年,西方的列强用炮火炸开了古老而封闭满清王朝的大门,轰醒了正在沉睡的国人,从那以后,中国屡遭蹂躏,被西方列强们使用各种残酷的手段暴打 。一次次屈辱的失败给国民的自信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当时的社会精英们沉浸在痛苦的反思中,从反思变为更加深层次的且全面的自我否定,产生了严重的文化自卑心理。
原本在之前被世人遵从的道理,风俗等等被看成是宝贝的东西,一下子就变得黯淡无色,失去价值,甚至遭到唾弃,世代尊崇的儒家传统哲学变成了封建礼教,道法自然成了道者妖言,国家制度,中医药,传统历法等等流传已久的这种真正的财富,都遭到了进步人士的严厉批判,连文字也受到了牵连。
当时社会各界产生了许许多多废除汉字的声音,以现在的目光来看虽然有些荒唐,但是放作当时是出于救国救民的急切心情,是寻求改变落后挨打局面的进步之举,经过了学者们的不断研讨,创造,《官方合声字母》、《中国音标字》等各种拼音方案问世。1908年,吴稚辉发表文章,首次提出废除汉字,汉语,采用欧美的词汇转写,采用学习世界语语法的等等主张。
这项主张放到现在对于某些人来说也许是不能理解的,会有人说:诶!你看,世界语传入中国就是就是在主张废除汉字,世界语者(这里指代这些文人志士)们的''功劳'',汉字差点搞没了!''但是如果我们去思考思考,放到那个年代思考思考,这其实很不难理解他们的做法。一是当时民族缺乏认同感,国民普遍识字率低,汉字拉丁化也是一种形式传递文化,只是这种形式在有些不太正确。二是因为世界语一字一音,词汇规则等易学角度考虑的话,引入世界语或学习其精华的做法,在当时看来也能算作一条的道路。这时候就有人说了:''你看看,世界语者都不是屁股坐歪了吗?所以说世界语和世界语者就该打!‘’,但是这不是我想说的,我想说的是,文人们引进世界语在中国进行改革,这是民族认同感不足的表现,这句话是对的,但是这不是世界语的问题,也不是世界语者的问题,为什么呢?在当时,不只是世界语者,全国上下老百姓大多数都对自身文化产生了质疑,何况是世界语者,只不过在当时部分世界语者联通了百姓的意愿,以及对扫盲运动的决心,主张了这一想法,但是在当时,国家兴亡了,匹夫肯定得有责的,因此采取这种道路也很能使人理解。
文人志士们采取汉字拉丁化,尝试着普及世界语,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很能让人理解,但是这不是世界语的错误,难道归错于它太过于简单因此才会被用来汉字拉丁化?还是归错于它使用拉丁字母而不归错于同样拉丁字母的一些欧洲语言?这也不是文人志士们的错误,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是为国家着想,为民族着想的精神所在,才会提出汉字拉丁化这样的概念。
我们需要铭记过去屈辱的历史,但这不意味着否认世界语的价值,不要忘记了,在抗日战争,无数的世界语者们将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积极投身于保家卫国的前线中。
(该图来源于中国和平论坛,拍摄于1946年,战时中国世界语协会机关工作人员合影)
(该文章为文章作者的观点,若文章存在与您的观点不符,希望您能和谐讨论,谢谢配合)


1楼2022-07-06 21:47回复
    元朝时曾用八思巴字书写汉语;
    元朝至明朝早期,回族先民是双语时期,明朝中期以后通用汉语,回族使用的文字“小儿经”实质上是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汉语,
    中亚的回民被俄国人和后来苏联称为“东干人”,1929年苏联为“东干人”的“东干语”(汉语的陕西方言、甘肃方言)设计了拉丁字母的文字(“东干文”),1956年改成西里尔字母,一直沿用至今;
    湖南江永的女书……
    汉语本来就不是非要用汉字书写不可,汉语可以用八思巴字、女书、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书写。
    汉字拉丁化跟世界语有什么关系?!
    世界语的黑粉为了诋毁世界语,脑洞开的真大啊~
    果然印证了那句话——偏见源于无知!


    IP属地:吉林2楼2022-07-13 23: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