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那时在学校,佳川并未受到老师们的关注和青睐,反而常常作为负面教材被安置于教室里的某些“特殊位置”。能唱纯正的英文歌曲又怎样,分不清介词“of”的N种用法,考试时一样给你挂红灯。少年的梦想总会被善意的现实冲刷得惨白,从备受同学们瞩目的先锋,到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从每一次校季汇演的明星到最后默默无闻悄声离开的毕业生,短短三年的高中生涯里,佳川所体会的人生百味远比我们想像得复杂。而那些深得老师们“恩宠”的“骄子”,从昂首迈入象牙塔的时刻开始,也许就渐渐遗忘了曾经与音乐为伍的闪亮的日子。 在我的相册里,至今收着一张当时的演出照,佳川带领班里的七个男生,着戎装束绑腿,精神抖擞英气勃发。他们演唱的曲目,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每次看到那些熟悉面孔上浮现的专注眼神,总有感动上心头。我们在无所畏惧地成长,也在无可奈何地遗忘,誓言以及梦想早被生存的现实逐一漂白,谁还能执守最初的梦想?谁又不是空洞地漂浮在人间呢? 几年后,我们在媒体上发现了佳川的身影。他在大学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组建了属于自己的乐队,参加过好几次国内的音乐大赛,成绩斐然。在我们这座城市,佳川和他的乐队以自己特有的原创音乐风格独树一帜,受到众多音乐爱好者地追捧。不久前的同学会上,我们又见到了他,依然桀骜不逊口无遮拦,和几个当年的死党在一块儿时,也还是那么“三八”,没有一点生分。有人打趣,说母校的老师们现在提起佳川的名字都无比骄傲,“徒贵师荣”嘛!他听了,也只淡淡一笑,没有埋怨没有感慨。 临别时,我们一起唱了Mariah Carey的《HERO》,“……And then a hero comes along, with the sterngth to carry on……”。眼前的人事又仿佛回到了十年前:宿舍外的青石阶上坐满了爱好音乐的少年,守在渐凉的秋夜里,倾听佳川的歌声。无忧的时光呵,仿佛天边划落的流星,就这样一去不返,再也不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