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降雪特征
平均年雪季长度在中国东部大致呈纬向分布,大兴安岭雪季最长,超过210天,长江以南最短,为常年无雪或偶尔降雪区域;雪季长度60天等值线大体与秦岭-淮河一致。西部以青海和西藏北部雪季为最长,其中伍道梁站(93.01ºE,35.22ºN,4612.2米)达到348.0天,托托河站(92.4ºE,34.2ºN,4533.1米)为331.9天,清水河站(97.1ºE,33.8ºN,4415.4米)为314.4天,安多站(91.1ºE,32.4ºN,4800.0米)为307.6天,四季均可落雪;滇、川、藏交界处雪季长度也较长;北疆雪季长度与东北北部接近,最长达210天以上,但南疆地区最短,一般不足60天。平均年降雪量分布与雪季长度大致相似,东北北部和东部、西北北部以及青藏高原东北部年平均降雪量较多,可以超过30毫米,其中青藏高原部分地区降雪量最大,最大超过60毫米。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聂拉尔站(85.9ºE,28.2ºN,3810.0米)年平均降雪量高达212.4毫米,青藏高原上的嘉黎站(93.3ºE,30.7ºN,4488.8米)、清水河站(97.1ºE,33.8ºN,4415.4米)年平均降雪量也都超过100毫米。雪季内降雪日数等值线分布与雪季长度也基本一致,东部地区从南到北逐渐增加,长江以南地区最少,东北北部和东部则超过50天,内蒙古的阿尔山站降雪日数多达117天;西部地区的新疆北部、青海和西藏降雪日数较多,其中新疆吐尔尕特站(75.4ºE,40.5ºN,3504.4米)达到136天,青海伍道梁站和清水河站均为127天。降雪强度等值线分布与雪季长度、降雪量和降雪日数分布有明显不同,在黄淮、江淮一带等年平均降雪量不多的地区,平均降雪强度却比较大,甚至大于东北和西北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聂拉尔平均降雪强度也比较大,但最大降雪强度出现在江西省樟树(115.6ºE,28.0ºN,30.0米),达到5.3毫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