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吧 关注:21,220贴子:158,413

回复:女孩的心思你别猜别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莫名其妙的的地方较真是缺乏智慧的表现之一。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84楼2022-07-29 08:48
回复
    持续的努力如果得不到回报就会让人心灰意冷。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85楼2022-07-29 08:50
    回复
      受够了,真的受够了!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86楼2022-07-30 07:56
      回复
        《雪》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雪》为题 ,但其立意不在吟咏雪景, 而是借题发挥,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IP属地:黑龙江187楼2022-07-30 20:22
        回复
          作品名称《雪》创作年代唐代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五言绝句作 者罗隐


          IP属地:黑龙江188楼2022-07-30 20:34
          回复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IP属地:黑龙江189楼2022-07-30 20:38
            回复
              词句注释
              ⑴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
              ⑵若何:如何,怎么样。
              ⑶宜:应该。


              IP属地:黑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0楼2022-07-30 20:52
              回复
                白话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IP属地:黑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1楼2022-07-30 21:01
                回复
                  有一类诗,刚接触时感到质木无文,平淡无奇,反复涵咏,却发现它自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罗隐的《雪》就是这样的作品。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IP属地:黑龙江192楼2022-07-31 20:33
                  回复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IP属地:黑龙江193楼2022-07-31 20:39
                    回复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像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IP属地:黑龙江194楼2022-07-31 21:01
                      回复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像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平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IP属地:黑龙江195楼2022-07-31 21:02
                        回复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IP属地:黑龙江196楼2022-07-31 21:03
                          回复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画面,也没有任何形象的描绘。但诗人的形象却非常鲜明,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诗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过分偏狭的理解的。


                            IP属地:黑龙江197楼2022-07-31 21:05
                            回复
                              希望不要再考验我的耐心,人的忍耐是有限的。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98楼2022-08-02 08: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