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以全争胜教给匈奴人,这才是漠北之战最最不一样的地方,
眼界心胸、机遇运气、国力支撑等等方面,不止是没人达到霍去病的高度,其实,霍去病的眼界心胸被大大地低估了,可以说如果霍去病想做的做到了,中华大地的灾难要少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首先,战力。霍去病是古代万人敌级别的个人武力,且拥有万马军中必取特定的敌手性命的斩首实力。举个例子,杨再兴那种身上多少斤箭头意味着什么?杨再兴的对手怕死了他,多几个杨再兴,金兵就能够全线溃败,或者弱一点的军队被这种狠人冲阵就可能全战溃逃。而且,霍去病手下多得是同等战力的斗将。这种情况大概唐以后就不可能出现了,岳飞生不逢时,周围人都失了血性了,象宋太祖夺了柴荣的基业这种事,说一句俗的,就是世无英雄的世道了。但霍去病那个时代,那真是底层也有机会拥有极强的个人战力(应该是吃得饱肉,养得起好马,还不缺武艺传承,不缺那个环境氛围),顺便提一句,六郡良家子心中的英雄是李广,还真不是霍去病。
其次是勇猛或者战机把握。霍去病常常突出大军之前,只带少量军队,并且每战必捷,号天幸。这个,写进史书里的是李广干类似的事。所以我说,群众认为干这个事干得最漂亮的是李广。以上是河西第二战之前的霍去病,还没有比李广或同期的某个猛将强很多。顺便说一句遭遇战中冲垮对方的阵形和心防很重要,象李敢什么对方只是平常,他也就平常走一圈,论武力不算不够,但论威慑,那就谈不上了。李广称飞将军,霍去病在河西受降之后,被说是有本事让草原的牛羊不生产妇女失颜色,比护卫汉地的飞将军似乎只强不弱了。
而使霍去病进入新境界的,是河西第一战归程九死一生的皋兰山之战,很可能没能成功斩首单于子,但冲垮了匈奴人的信心,让匈奴人知道如果惹怒了汉人的军队是什么后果——河西第一战的一个重要政策是,凡是不与汉为敌的部落,汉军不攻击(这一条,问问有几个中国古代将军用于对游牧民族作战?但还有一点,这也说明匈奴人整合军事力量的程度很低很低,他们并没有捏合在一起,相反,不同部落完全为自己的生存去选择) 作战目的和政策不同,决定了霍去病能够达到别人达不到的高度。能够执行这样的政策,付出的代价,是很多古代将军根本不考虑或者认为做不到的。
河西受降,作战的双方是匈奴降人,和降而复叛的匈奴人。平叛之后,匈奴的首领被送去封王,史记记载实际四万,名义十万的匈奴人由一万汉骑护送到后来的五属国(相对而言,在大汉边境附近,比西方或北方,更温暖,降水更多,更适合游牧)。至于孤身完成平叛(指挥,甚至可能身先于匈奴降人)的霍去病,在普通匈奴人眼里,拥有无上的武力。
漠北之战是一场没有达到终极目标的因为寒风中断不再继续的战争。开局不利,匈奴单于截杀了汉军五十万人的后勤补给,卫青一串迷之操作害死李广,天下皆悲;霍去病稳住防线,亲率新降,取食于敌,开启了当时条件下难以想象的长时间作战,同时也是史书中没有记录的匈奴诸部落不同程度参与的力量整合之战,还是一场以全争胜的战争。算算时间就知道,虽然漠北之战战功以十万计,算算半年以上的时间,每日战功远远低于以往战事。以全争胜,并且把以全争胜教给匈奴人,这才是漠北之战最最不一样的地方,才是封狼居胥的高度,封狼居胥不仅仅是一场祷告生灵生生不息的祭祀,更是对漠北之战的纪念和升华,所以封狼居胥是武事的高峰,乃至中国古代武事的最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