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49年入了R9000K, 3070版本,16号入手。18号就出了11999的3080版本,都想一冲动咸鱼挂掉入3080后来还是忍住了冲动。毕竟不是3A游戏深度爱好者,虽然2077,大表哥都在玩,
说说性能方面,对比15年的4710MQ+970M是天差地别,直接体现就是高画质下的帧率。
屏幕也比ROG G751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画面的细腻程度和色彩都好太多了,没有专业的需求,单纯就是游戏感受。
有一些使用感受离我15年买的ROG G751差很远,主要体现在风扇噪音方面。我觉得现在的游戏本都在机身两侧设置了散热口,没有了屏幕的阻挡,噪音直接传到使用者这里。
当时ROG的设计因为机身厚度,散热鳍片可以设计的很厚,所以只有两个散热口放在后方足够满足45+100W左右的散热需求。
现在的游戏本都追求轻薄,机身后方鳍片还有没法设计到那时候机型的厚度。我觉得还有风扇厚度也受到影响,风扇也并不是只看直径,叶片的高度也决定出风量大小。
如果是这样的设计,那么所有的游戏本使用体验估计都差不多。再静音的风扇也需要从鳍片把热风吹出来散热,笔记本的NVH估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说说性能方面,对比15年的4710MQ+970M是天差地别,直接体现就是高画质下的帧率。
屏幕也比ROG G751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画面的细腻程度和色彩都好太多了,没有专业的需求,单纯就是游戏感受。
有一些使用感受离我15年买的ROG G751差很远,主要体现在风扇噪音方面。我觉得现在的游戏本都在机身两侧设置了散热口,没有了屏幕的阻挡,噪音直接传到使用者这里。
当时ROG的设计因为机身厚度,散热鳍片可以设计的很厚,所以只有两个散热口放在后方足够满足45+100W左右的散热需求。
现在的游戏本都追求轻薄,机身后方鳍片还有没法设计到那时候机型的厚度。我觉得还有风扇厚度也受到影响,风扇也并不是只看直径,叶片的高度也决定出风量大小。
如果是这样的设计,那么所有的游戏本使用体验估计都差不多。再静音的风扇也需要从鳍片把热风吹出来散热,笔记本的NVH估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