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吧 关注:8,023贴子:161,534
  • 9回复贴,共1

南北朝笔记(汇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宋武帝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6-16 00:59回复
    军事层面的成就,南朝宋武帝刘裕是当之无愧的南北朝第一人。
    若论政治层面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第一人。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
    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为将。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史家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征伐北魏,尚未出师,便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6-16 01:00
    收起回复
      刘裕。
      实际上,个人认为,刘裕是两晋南北朝军事的集大成者。刘裕超长的军事生涯赋予了他极其丰富的军事实践,也因此可以将他在军事上的全能充分展现。在这三百年的动荡时代中,军事将领灿若星辰,其中堪称杰出人才的也不在少数,但仔细分析一下,那些个人风格鲜明的杰出军事家,他们的经典战法,都被刘裕成功运用过,堪称战术万花筒,下面作详细比较分析,先列出其他军事家的风格,再用刘裕的战例作比较。
      尔朱荣
      尔朱荣擅长的风格是亲率精锐,突袭对方核心指挥中枢,从而破坏对方的军队组织系统并引起敌方的总崩溃,从而经常性的以少胜多。典型的战例有两个,七千铁骑突袭中军冲垮葛荣,迂回南渡黄河绕过陈庆之直接打崩元颢。
      换到刘裕这边,在与南燕大规模阵地战的时候派出精锐攻陷临朐,卢循之乱期间派出舰队从海路袭取广州就是两个类似的成功战例。实际上,京口建义直取建康广义上从军事思想上也可归于此类。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7-24 00:35
      回复
        韦睿
        韦睿的拿手好戏是反客为主。换句话说,就是擅长快速行军抵达战场,然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敌前列阵,用自身超强的组织才能使得麾下部队的战力不受或很少受长途行军影响,用战略上快速抵达战场的迅猛动作打乱敌方攻防节奏,然后正面阵战击败对手。这一招在小岘,钟离都大放异彩。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韦睿合成兵种列阵的水平很高,所以在野战中可以击败北魏主力,并击伤杨大眼。
        韦睿的合成兵种布阵个人认为实际上属于南朝的军事思想传承的结晶,其源头很可能就是刘裕在灭南燕,破北魏的却月阵。而快速奔袭,反客为主的打法,刘裕早在京口蒜山之战就已经成功过。是役刘裕率领少数部队长途奔袭回防京口,在蒜山阻止了坐船杀向建康的孙恩主力,改变了孙恩之乱的战略态势,可谓力挽狂澜。而却月阵也是敌前列阵的典范之作,考虑到那次战斗具备渡河背水的背景,更显可贵。
        高欢/宇文泰
        这两位都是锤砧战术的高手,他们会竭力创造出一种战场环境,使得自身的中军吸住对方的攻击主力,而后用加强过的两翼机动部队抓住己方压力接近临界对方加大攻势从而导致队形松散或联络不畅的契机发动突袭,分割切断对方的阵型,抹消对手的组织度,而后大杀特杀,完成歼灭战。高欢的韩陵之战,宇文泰的沙苑之战,都是极其成功的战例。然而,这种战法想要全胜需要的战场环境相对苛刻,在对方水平足够高且没有失误的情况下,难以成功布阵,就会变成硬刚。所以两人巅峰之战的第一次邙山之战,在二人都发挥最高水平的情况下,综合实力更强的东魏方就获得了胜利。
        锤砧战术本来是相对常见的打法,但刘裕自身震古烁今级别的单兵作战能力会使得他完成锤砧战术的门槛比其他人低得多。京口建义后的罗落桥之战,刘裕被逼迫到背靠大树同桓楚整支部队作战,仍能够坚持到机动部队侧击歼灭敌军。比起高欢在韩陵之战一度动摇,在第一次邙山之战被贺拔胜追的近乎气绝,宇文泰在河桥之战靠装小兵蒙混过关,在第一次邙山之战套路彭乐逃过一劫,刘裕的中军更加强韧,也因此比起东西双雄能够获得更多的战机,这在高手对决中是决定性的。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07-24 00:35
        收起回复
          高欢/宇文泰
          这两位都是锤砧战术的高手,他们会竭力创造出一种战场环境,使得自身的中军吸住对方的攻击主力,而后用加强过的两翼机动部队抓住己方压力接近临界对方加大攻势从而导致队形松散或联络不畅的契机发动突袭,分割切断对方的阵型,抹消对手的组织度,而后大杀特杀,完成歼灭战。高欢的韩陵之战,宇文泰的沙苑之战,都是极其成功的战例。然而,这种战法想要全胜需要的战场环境相对苛刻,在对方水平足够高且没有失误的情况下,难以成功布阵,就会变成硬刚。所以两人巅峰之战的第一次邙山之战,在二人都发挥最高水平的情况下,综合实力更强的东魏方就获得了胜利。
          锤砧战术本来是相对常见的打法,但刘裕自身震古烁今级别的单兵作战能力会使得他完成锤砧战术的门槛比其他人低得多。京口建义后的罗落桥之战,刘裕被逼迫到背靠大树同桓楚整支部队作战,仍能够坚持到机动部队侧击歼灭敌军。比起高欢在韩陵之战一度动摇,在第一次邙山之战被贺拔胜追的近乎气绝,宇文泰在河桥之战靠装小兵蒙混过关,在第一次邙山之战套路彭乐逃过一劫,刘裕的中军更加强韧,也因此比起东西双雄能够获得更多的战机,这在高手对决中是决定性的。
          拓跋珪
          拓跋珪的天赋在于诱敌深入,包围歼灭。详细点说,拓跋珪喜欢在广阔的作战区域内大踏步进退,以我为主,利用北魏军队机动性的优势诱敌深入,而后用各种办法疲惫敌军,伺机将敌军前出的兵力加以包围和歼灭。参合陂之战诱敌至河套而后切断其后方,迫使对方撤退后,追击围歼后燕主力,柴壁之战把后秦的姚平部吸引在乾壁,争取到了部署围歼的时间,并最终在柴壁将其歼灭。拓跋珪这一套堪称bug,一方面他设置包围圈的水平很高,对手很难逃脱,另一方面除非有列在榜单里这群人的实力,否则的话,即使一般意义上的优秀将领,野战也打不过他(慕容农并州惨败,姚兴解围失败)。这就意味着,一旦被他围住,对手极难逃脱。
          不得不说,受限于南方的战场环境,刘裕没有太多大踏步进退的机会,因此在刘裕的战例中,想要找到与拓跋珪这一套类似的,我还没想到。但我仍然认为,拓跋珪这一套困不住刘裕。拓跋珪的这种打法的厉害之处在于,对方如果求稳保守,那一旦被围死确实很难逃脱,对方如果走对攻态势,一般来说打不过他。但,有个小小的问题,终拓跋珪一生,他也没有完成对北魏军队的整合。这就意味着拓跋珪时代的北魏军队还有着鲜明的部落联盟特色,组织度不够高。这就意味着,遇到了真正的逆风局,拓跋珪的表现是不尽如人意的。面对慕容垂回光返照的雷霆一击,若不是对方主帅及时病逝北魏几乎分崩离析,即使是慕容垂死后攻击后燕的战役,北魏军队也在攻坚受挫后出现内讧,拓跋珪遇险于柏肆,差点被水货慕容宝搞死。因此,如果拓跋珪和侵略如火的北府军对攻,我不看好拓跋珪时代的北魏军队,因为他们很可能被刘裕一波捅穿。
          多说一句,刘裕在这一点上比拓跋珪厉害很多。在北府军中,刘裕的威望是极其崇高的,以至于,刘裕坐镇之下,北府军的将领们几乎个个都能超常发挥,各种骚操作层出不穷,颇有种有人在后面兜底我不怕冒险的感觉。反之,若是刘裕不在,北府军顿时变得大打折扣。从这点来看,刘裕有点像两晋南北朝的拿破仑。
          拓跋焘我就不单拿出来说了,一方面,他的军事思想基本完全继承自他爷爷,另一方面,他水平应该比不上他爷爷,起码在战场上经常上头这点就不行。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2-07-24 00:36
          回复
            段韶
            段韶的战术风格真不太好总结,我试着说两句。段韶对战场环境,尤其是天候地形的感知能力非常好,擅长选择最好的战场环境开战,从而水到渠成的正兵破敌。
            在晋阳之战中,段韶在大雪中背城列阵,以逸待劳击败杨忠。在第二次邙山之战中,率少量侦察部队诱使周军仰攻邙山从而成功解围。在宜阳汾北之战中,段韶对地形的精准把握使得北齐军先后攻克柏谷和定阳。
            刘裕一生不败,而且比起持重的段韶,他是侵略如火的打法,因此精挑细选地形之类的,我一时之间想不起来。但刘裕麾下的北府军恰恰是非常不挑地形的打法,能渡河背水以步制骑(却月阵),能从悬崖爬上河岸强攻对手军阵(胡藩攻击司马休之),能翻山越岭客场迎战敌军主力(沈田子大战青泥),能逆流而上弃船背水直捣对方中枢(王镇恶大战渭桥)。所以选择适当的地形能够击败刘裕,本身是个伪命题。
            上面分析的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众多神级名将,但下面这一位是不同的,我觉得是最可能和刘裕一争长短的人———慕容垂,争取多写一点。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07-24 00:37
            回复
              慕容垂
              慕容垂的战术风格相当鲜明,分成攻守两种不同的形式。
              在慕容垂处于进攻态势的时候,他会充分利用进攻方在战略上的主动权,分兵多路,一路佯攻,牵制调度乃至于疲惫削弱敌人,而后自己亲率主力在旁寻找战机,一旦对方露出破绽,当即从另一路杀出,歼灭敌军主力。在平定翟魏的战争中,后燕军在黄河上游下游分别渡河,使翟钊陷入了选择困难,而后前后夹击,一举歼灭。在消灭西燕的战争中,慕容垂故布疑阵,同时作出从邺城正面进攻上党和从河东迂回攻击的假相,利用太行山多个通道进行战略欺骗。最终使得慕容永疲于奔命。这里要说明的是,慕容永其实也是水平不俗,他手里掌握着相当数量的精锐机动部队,并未在判断错误后燕主攻方向之后一触即溃,但由于疲于奔命带来的心浮气躁,还是被慕容垂诈败之后伏兵消灭了自身的主力。在慕容垂人生的最后一战中,他率领龙城精锐,凿山开路,迅速出击,出其不意的奇袭平城,歼灭了北魏的拓跋虔部,使得拓跋珪震恐,险些使北魏分崩离析。可以说,慕容垂的这种进攻战术,对主帅要求极高。不但需要主帅对战场态势,地理环境极其熟悉,还需要主帅可以高效的指挥相隔遥远的多支部队作紧密的配合,同时还要保证主帅亲率的中军有一战定乾坤的能力。
              在防守态势下,慕容垂擅长先后退或相持,拉长对方的行军队列或增加对方的补给困难,而后猛烈反扑,一战定乾坤。在枋头之战中,相持到桓温出现补给困难,在追击时选准时机击其惰归,在五桥泽之战中大踏步后退,而后突然反击歼灭刘牢之的北伐军,都属于此列。事实上,这也是北朝战术传承的重要内容,前溯至慕容恪破冉闵,后来到慕容绍宗诈败反扑击败南梁北伐。侯景的那句,追敌不过二里,就是对此极好的旁注。
              刘裕也是布置疑兵的高手。在覆舟山之战中遍查旌旗,趁机放火,在平定孙恩时,鲍嗣之不听劝阻轻率出击惨败,刘裕用少量疑兵吓退孙恩追击。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战例中,刘裕手头兵力极其有限,并不像慕容垂那样多路大军齐出,也因此更显难能可贵。尤其需要指出,刘裕以劣势兵力而大胆运用疑兵,体现了其超凡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决策力,这样特质的指挥官,是很难被对方的疑兵之策调动到手忙脚乱的。在卢循之乱中的建康保卫战,刘裕安排防守的时候准确预测了卢循一方的主攻方向,并在部下出现失误之后临危不乱,及时补救,都证明了面对战场迷雾带来的选择困难乃至于劣势局面,刘裕都应对有方,绝不会首尾难顾。
              而且,就像上面多次提到过的,刘裕麾下的北府军在行进中变阵迎敌和在复杂不利地形条件下作战的水平堪称举世无双,慕容垂这种扰乱对方部署而后雷霆一击的打法,能否克制北府军是有巨大的疑问的。慕容垂要击败刘裕,还缺少一个可以正面硬碰硬击败刘裕中军的技能包。这一能力,实际上属于他的哥哥慕容恪,考虑到前燕系统的军事传承,慕容垂可能也会。从战斗形态上来说,慕容恪用连环马挡住冉闵突击中军的斩首行动并最终生擒冉闵是与此非常类似的,击败武勇超群的敌方主将亲率的精锐部队的打法。但考虑到冉闵的部队从战斗力角度说难以与北府军相提并论,刘裕在北府军中的地位也不是离心离德的冉闵所能相比的,我倾向于认为慕容垂即使掌握了慕容恪的技能包,也不具备击败刘裕的实力。
              小结
              由于刘裕参加战争的次数要远远超过两晋南北朝的其他所有名将,因此他长篇史诗般的军事生涯得以向世人展示了他无死角全能的军事素养,也因此我认为他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军事的集大成者。值得注意的是,刘裕勇于冒险的赌徒心态,一往无前的决断力,配合他举世无双的个人武勇和北府军悍不畏死的作战能力,结合出了一具最为完美无缺的战争机器。这意味着他可以捕捉到其他人不敢出手的战机,也保证了他在逆境乃至于绝境之下异常的鲁棒性。正是这样的特点,让其他任何一位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将在他的光辉面前,也不得不黯然失色。另外还要指出的是,在刘裕的统帅之下,他手下的将领们也都受其感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07-24 0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