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刚到办公室,便收到好友送来的皇冠特色粽子礼盒,除了暖暖的情意,才察觉,原来端午已近。
每想到端午节,即使时过千年,依然有着和宋人陈永先一样的心境“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又是一年端午节,不论是身在异乡的旅客,还是收获了事业的名家,都忘记不了家乡的粽子。
看着眼前的粽子,脑海里又浮现出艾草、龙舟甚至《离骚》名词。而最让我神思不能自已的还是那些个一枚一枚的小粽子。那一粒粒的粽子,又勾起我童年那些时日里的心事和小秘密,忍不住的相思,思念昔年的小村庄,芦苇荡,粽子香…
端午将近, 那个小村庄,麦香翻涌,麦穗开始泛黄。枣花落尽,有嫩绿色的小枣子悄悄生长。老黄牛在小草屋里半睁着眼睛打盹儿,静静地白杨树在五月的风里哗哗作响。
盼望着,盼望着,那一湾芦苇快快的长,然后便吆喝着小伙伴们,翘着脚儿,小心翼翼的把芦苇微微的弯到可以够得着的弧度,每一株芦苇采三两枚胖胖的叶子,然后撒手,看到芦苇舒服的弹一下,来回摇晃,直到回归立定的状态。如此反复,不多会儿的功夫,胳膊上跨的小篮子里便有一叠叠厚厚的苇叶了。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炫耀自己的能干,央求着母亲准备包粽子。
自从离开家乡,吃到过各种形状的粽子,三角的、四角的、长方形的...这几种形状,母亲都会包,尤其包“小脚”粽子,居然不用绳子捆,就用几片粽子叶穿来绕去,包得还特别紧。虽然看上去只是用几片叶子一裹,却大小一致,令人生疑是用杆秤量过或用同一个模具制出来的。
母亲包粽子的时候,我搬了小板凳,乖乖的坐在她身边,帮她选粽叶,递彩线。只见碧绿而修长的叶子,在她的手里上下翻转跳跃。如果包那种用绳子捆的粽子,只见她将一根棉绳的一头含在嘴里,裹好一个粽子,一手拿着,一手抓住彩线的另一头,一绕一缠一塞一别,便结结实实地捆好了,快得让我眼花缭乱,经常是看着看着便愣神了,怎么就这么的奇妙?母亲的手可真是巧。
碧绿的苇叶,大红的小枣子,雪白雪白的糯米,在盆盆碗碗里等着被母亲组装。小小的我在旁边,看着看着就馋了,专门挑选的红枣虽然个头小,可是肉确实多的,经过清水的浸泡,越发的浑圆紧致,忍不住的就捏在嘴里,咂摸着,母亲便说,小馋猫,等会儿给你煮粽子吃多好!
粽子们终于上锅了,我便心急火燎的等着,一遍遍的看着锅盖,怎么还没冒热气儿呢?然后便猛劲儿的往灶台底下添柴,火苗蹿的一阵阵的高。开锅后,还是不能停火,要继续煮起码十五分钟。我添了柴便往内屋里跑,看墙上钟表。一个格子是五分钟,要走三个格子呢。时间总么这么慢,我一趟一趟的跑进跑出,还是不够。母亲看不下去,嗔怒道:小心把脖子扭了。是啊,哈,小小的我,还是冒着扭脖子的风险,一遍遍的看表,不厌其烦。
棕香一点点儿顺着热气散发,直到溢满整个院子。我开始催促母亲,行了行了,熟了,赶紧开锅吧。烫烫的粽子一出锅,我都来不及欣赏,便急急的剥了粽叶。于是便不能体会“彩缕碧筠粽”,只看到“香粳白玉团|”了。
离开家乡多年的今日,又是端午临近,看着眼前的粽子礼盒,忍不住与好友相约,周末去贵和皇冠假日酒店美食亭品粽子,过端午。几株艾草淡淡香,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当配女儿红,微醺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会随烟飘散,而童年那些关于端午、关于粽子的记忆,时过多年,依然清晰,而故乡的影子,那个安静的小乡村,却在记忆里远走越远。
每想到端午节,即使时过千年,依然有着和宋人陈永先一样的心境“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又是一年端午节,不论是身在异乡的旅客,还是收获了事业的名家,都忘记不了家乡的粽子。
看着眼前的粽子,脑海里又浮现出艾草、龙舟甚至《离骚》名词。而最让我神思不能自已的还是那些个一枚一枚的小粽子。那一粒粒的粽子,又勾起我童年那些时日里的心事和小秘密,忍不住的相思,思念昔年的小村庄,芦苇荡,粽子香…
端午将近, 那个小村庄,麦香翻涌,麦穗开始泛黄。枣花落尽,有嫩绿色的小枣子悄悄生长。老黄牛在小草屋里半睁着眼睛打盹儿,静静地白杨树在五月的风里哗哗作响。
盼望着,盼望着,那一湾芦苇快快的长,然后便吆喝着小伙伴们,翘着脚儿,小心翼翼的把芦苇微微的弯到可以够得着的弧度,每一株芦苇采三两枚胖胖的叶子,然后撒手,看到芦苇舒服的弹一下,来回摇晃,直到回归立定的状态。如此反复,不多会儿的功夫,胳膊上跨的小篮子里便有一叠叠厚厚的苇叶了。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炫耀自己的能干,央求着母亲准备包粽子。
自从离开家乡,吃到过各种形状的粽子,三角的、四角的、长方形的...这几种形状,母亲都会包,尤其包“小脚”粽子,居然不用绳子捆,就用几片粽子叶穿来绕去,包得还特别紧。虽然看上去只是用几片叶子一裹,却大小一致,令人生疑是用杆秤量过或用同一个模具制出来的。
母亲包粽子的时候,我搬了小板凳,乖乖的坐在她身边,帮她选粽叶,递彩线。只见碧绿而修长的叶子,在她的手里上下翻转跳跃。如果包那种用绳子捆的粽子,只见她将一根棉绳的一头含在嘴里,裹好一个粽子,一手拿着,一手抓住彩线的另一头,一绕一缠一塞一别,便结结实实地捆好了,快得让我眼花缭乱,经常是看着看着便愣神了,怎么就这么的奇妙?母亲的手可真是巧。
碧绿的苇叶,大红的小枣子,雪白雪白的糯米,在盆盆碗碗里等着被母亲组装。小小的我在旁边,看着看着就馋了,专门挑选的红枣虽然个头小,可是肉确实多的,经过清水的浸泡,越发的浑圆紧致,忍不住的就捏在嘴里,咂摸着,母亲便说,小馋猫,等会儿给你煮粽子吃多好!
粽子们终于上锅了,我便心急火燎的等着,一遍遍的看着锅盖,怎么还没冒热气儿呢?然后便猛劲儿的往灶台底下添柴,火苗蹿的一阵阵的高。开锅后,还是不能停火,要继续煮起码十五分钟。我添了柴便往内屋里跑,看墙上钟表。一个格子是五分钟,要走三个格子呢。时间总么这么慢,我一趟一趟的跑进跑出,还是不够。母亲看不下去,嗔怒道:小心把脖子扭了。是啊,哈,小小的我,还是冒着扭脖子的风险,一遍遍的看表,不厌其烦。
棕香一点点儿顺着热气散发,直到溢满整个院子。我开始催促母亲,行了行了,熟了,赶紧开锅吧。烫烫的粽子一出锅,我都来不及欣赏,便急急的剥了粽叶。于是便不能体会“彩缕碧筠粽”,只看到“香粳白玉团|”了。
离开家乡多年的今日,又是端午临近,看着眼前的粽子礼盒,忍不住与好友相约,周末去贵和皇冠假日酒店美食亭品粽子,过端午。几株艾草淡淡香,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当配女儿红,微醺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会随烟飘散,而童年那些关于端午、关于粽子的记忆,时过多年,依然清晰,而故乡的影子,那个安静的小乡村,却在记忆里远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