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关于标题和简介:
《冬眠到未来重新做人》其实是一个起得相当好的标题,结合简介一起看,可以将主角的背景和目标很清晰地概括出来:这是一个主角从旧时代休眠来到未来,学习掌握新时代的新知识,从而融入新世界拥抱新命运的故事。标题比较长的好处大抵就在于此了吧,可以让读者有机会很清晰地了解到作者在写什么。
简介的不足之处在于,叙述的头四句内容比较重复——或许作者想描述一个主角的认识随着苏醒而不断迭代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更应该放在正文当中,如果将简介头四句整合成一句话来表达“当林升从休眠中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几千年后的未来”这样的意思,读起来会让人觉得省力得多。
关于开头:
就如同很多“穿越”乃至“降临未来”的科幻故事一样,作者在这里选取了休眠复苏的开始方法,种种感受和对过去的模糊记忆都可谓是中规中矩。对于主角在休眠舱中浸泡的液体,有一点质疑:如果千年以来他都被浸泡在其中,那直到苏醒后经历恐惧才发现自己能在这种液体中呼吸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另外,从开头一章便能看出作者对细节的刻画和对角色本身的思维的琢磨是很在乎的——这容易同时带来好处和坏处。好处是丰富故事细节,让这个故事在设定和画面上更加翔实;坏处则也显而易见,会让叙事变得缓慢甚至破碎。至于其它似乎没有太多需要说的。
往下看,关于正文:
一周以来的阅读进度达到了50章左右,时间有限,我也就按照50章的阅读进度,先说一下我认为这个故事当中好的地方:
首先,作者构思出的这个建立在“个人工业主义和个体文明”基础上的世界设计得还是相当用心的,借助主角林升的视角,也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恍如失去了地平线的人类文明。行文充满了新奇的视觉效果、设定以及逐步铺垫又展开的架构,对于艺术馆、大海和扶桑等等场景探索的过程也充满了乐趣,足见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与不俗的知识底蕴,而要想构建这样一个世界所需的努力和毅力也不缺。
然后是关于故事中的角色,虽然说有一个逐步从模糊到成长明确的过程,但在作者笔下身处这个世界的角色们大多是比较鲜明,而且有趣的。
其次在于安插在故事行文当中,随处可见的不少带点幽默和打趣语言的桥段。在人类文明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甚至连抛弃肉体而精神存活都变得司空见惯的时代,人类却仍然能保留自己的幽默感,知道了这点,是会让人对这个故事中描绘的未来感到十分欣慰的事。
虽然具备这些优点,但作者书写百余章,却仍很遗憾地未能在起点这个平台上签约上架。究其原因,是作者在写作中仍然面临几个问题,而且是致命问题:
第一是在于,作者虽然明显是很用心地在构造一个与现代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但此举却也造成了行文中有很严重的“知识的诅咒”现象——所谓知识的诅咒,就是自己非常明白,却无法理解对方不明白的情况。搁到这个故事当中,就体现为作者无比热情地带给读者们大量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种种的设定、感悟、议论,还有来源广博的梗和诗歌,认为这样非常硬核,自然肯定也确信读者只要用心读了就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却无视将这些内容无节制地倾注到故事中,带来了极为严重的阅读困难和理解障碍。进一步概括:常见的科幻故事里,人们在故事中找设定;在这个故事当中,读者却只能在无边无际的设定和议论当中勉强拼凑起故事的走向。尽管作者宣称自己清楚一上来就抖设定不好,自己不会抖设定,但实际上在行文中作者处处都在把讲述与故事无关的东西作为重点。然而,当无法从烟波浩淼的内容里找准应该接收的信息时,就是读者离放弃不远的时候了。围绕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自然还是给文章尽可能地瘦身,将精心设计的设定掰开了揉碎了撒进故事。我明白作者肯定是舍弃不了当下行文安排的,并且也更愿意坚持“让读者带着脑子认真读就好了嘛”,不过,科幻网文也是网文,网文归根结底是商品,身为作者的人能要求消费者去做任何事情吗。
第二点与第一点相辅相成,一同造成了小说签约难的局面——那就是主角的目的不清晰。从简介当中我们就能知道主角是谁,他又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要做什么来解决问题,但一旦进入正文,主角的意图同样被各种见闻、思考、感悟所淹没,却唯独难以解答读者们最迫切想知道的东西:他到底要干什么?“在未来重新学着做人”是个有趣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大而宽泛,需要非常多的小目标、小冲突来逐步推进实现。让主角时刻有个明确到显而易见的目标,反过来也正是让故事剧情变得连贯起来的关键。作者试图写科幻小说,还是硬核科幻的网络小说,那么须知这类写作的根基不能丢,它是任何设定、思考和感悟都无法替代的。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