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机缘巧合,从咸鱼上购入了一部caad13.
为什么会买,因为想买的碳纤维车跳票了。然后闪电新出了个快10000的铝架。
看了看caad13整车都不到1w,心中就问,凭啥那么贵?
果断下手买回家。
其实故事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对吧?一个说贵不贵说便宜不便宜的铝架综合车,性能还可以,颜值还凑活。
车子配置其实没啥好说的 105大套除了牙盘,其他全部是佳能戴尔自家产品包括轮组。
裸车8.93kg 重量不轻不重,作为对照 2022 allez sprint disc 同样105配置 8.75kg。座管一根铝一根碳,其他配置差不多。
然后上海封城了,车子被封在店里了。我都没摸到车子,车子就被封在店里了。
铝架、碟刹 怎么看好像都跟轻没什么关系了。
正巧朋友在折腾他的车 差不多折腾到7.2的样子,正好封在家里没事情做,就想盘算盘算能轻多少,所以以下所有数据基于网上可查得的数据以及纸笔计算。
正好之前定了对新轮组,1200多g,一查原装轮组2000+,那必须换掉,那既然轮组换了 内外胎也要一起换,一共减重1200g.... 重量一下子就到8以内了(含脚踏),纸面上已经比我之前的碳纤维车要轻那么一点点了。然后原装碟片是6钉 rt54,新轮组是中锁,那换套mt800也很合理,再减80g。
突然我就有个想法,想看看这车到底能轻到什么程度。
常规路线减重部分:
这车的三件套都是c3铝合金,除了把立还凑活,其他都重的伤天害理。不过也有好处,换掉一点不心疼。
原装座管是铝合金的 272g,和超六同款造型,但是原装座管就直接162g,darimo 也有对应款,105g,轻50克价格贵一倍,一直在纠结到底买哪个。暂定是换个原装款,毕竟铝换成碳不光光轻,舒适性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把组原来准备用套超轻铝的,因为便宜。一套400不到,把立110g 弯把225g.原装是133和314.
因为用惯了电变,原装的105我是一定想要换掉的。
套件价格现在你懂得,正好车子也不支持全内走,所以决定使用圈刹+线碟配置。我之前的allez sprint disc 也用的线碟,手感可以的,制动力也很强。所以我对线碟接受度还是挺高的。
线碟本来准备采用山地版trp+转接的形式,后来看到了一款佳威的平装碟刹价格很好。果断下手,稍微有一点点重,不过考虑到价格也就这样了。
最后套件换成9070单盘配置 手变减重373g,刹车重了60g 后拨重了9g。 没有前拨轻95g,其他电变配件重了120g,所以换掉变速减重314g。
飞轮本来准备用原来的,链条也不打算换。牙盘用原来就有的rotor的功率牙盘。因为带功率计所以和原装的cannondale one 牙盘重量基本一样,小轻个30g
坐垫准备买个现在一样的pro stealth superlight 145g 比原装的轻130g。
这时候纸面计算下来大概可以减重553g。
那整车算上脚踏已经可以到7.5了其实这时候我就应该收手了,也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最终减重方案
已经不记得什么原因了,反正和老婆吵了一架,心情很郁闷。加上已经封在家里1个多月了那时候,感觉只有买买买才能发泄一下。
逛着淘宝发现了一款第三方的座管 122g 600多,性价比极高啊,果断下手买。
可能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我又去查了下飞轮的重量:
Da飞轮比105飞轮要轻接近100g我一下子上头了。一对中高端轮组重量如果能差100g,差价肯定比飞轮的差价大。马上下单了一个二手da9000飞轮。
眼看着重量越来越接近7kg,我上头了,我觉得我怎么也要把他装到7kg以内。
于是重新审视还有什么可以换的。
还剩下4样东西可以扣重量
145g的坐垫
720g的牙盘
110+225的把组
坐垫极限可以换成瑞豹的碳版,但是可能我超重了。看了一圈san marco 有一款和坎切拉拉联名的碳板不错,短鼻 slr是我的菜,一上头就下单了,回头一看价格一口老血喷出来。95g 再次减重50g。
把组开始考虑exs 这个我用过,手感超级好。下单了卖家说上海不发货,我生气了,碳把又不是只有你一家有。逛了圈发现了giant的contact slr园把 reach 72 drop 125 标称176g价格也很美丽。果断下手,实称188g。
把立随便一起买了个uno7把立,不到100块 100g。
还剩牙盘,想到当年系统六拆掉red预压环强上red bb30曲柄的经历,要不ntr下闪电?
搞了个闪电牙盘,反正1111 也有配套功率计。 成功减重140g。
现在纸面重量6.85kg带脚踏,算上码表架和水壶架应该可以做到7kg之内了。
等新轮组到了装车出来看看实际重量吧。感觉上应该还能在轻一点,因为7020套件的油管重量我没有算。
总结
减重单克成本排名,也可以作为我认为的减重优先级。
1 内胎 tpu内胎减重1g不到5毛钱
2 把立 uno性价比 yyds
3 外胎 为了偷轻牺牲了耐扎,输给uno不丢脸。1g 2
4 并列 碟片和座管,差不多都是4块钱1g,但除了减重还有性能的提升
6 车把,其实车把和碟片和座管差不多,但因为这个受车款和个人偏好影响大一点,所以排第五。
7 座管 理由和车把差不多,但是单位成本更高。
牙盘套件轮组不纳入排名,主要是这些都是受功能限制影响更大一些,牺牲性能可以大幅减重。
为什么会买,因为想买的碳纤维车跳票了。然后闪电新出了个快10000的铝架。
看了看caad13整车都不到1w,心中就问,凭啥那么贵?
果断下手买回家。
其实故事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对吧?一个说贵不贵说便宜不便宜的铝架综合车,性能还可以,颜值还凑活。
车子配置其实没啥好说的 105大套除了牙盘,其他全部是佳能戴尔自家产品包括轮组。
裸车8.93kg 重量不轻不重,作为对照 2022 allez sprint disc 同样105配置 8.75kg。座管一根铝一根碳,其他配置差不多。
然后上海封城了,车子被封在店里了。我都没摸到车子,车子就被封在店里了。
铝架、碟刹 怎么看好像都跟轻没什么关系了。
正巧朋友在折腾他的车 差不多折腾到7.2的样子,正好封在家里没事情做,就想盘算盘算能轻多少,所以以下所有数据基于网上可查得的数据以及纸笔计算。
正好之前定了对新轮组,1200多g,一查原装轮组2000+,那必须换掉,那既然轮组换了 内外胎也要一起换,一共减重1200g.... 重量一下子就到8以内了(含脚踏),纸面上已经比我之前的碳纤维车要轻那么一点点了。然后原装碟片是6钉 rt54,新轮组是中锁,那换套mt800也很合理,再减80g。
突然我就有个想法,想看看这车到底能轻到什么程度。
常规路线减重部分:
这车的三件套都是c3铝合金,除了把立还凑活,其他都重的伤天害理。不过也有好处,换掉一点不心疼。
原装座管是铝合金的 272g,和超六同款造型,但是原装座管就直接162g,darimo 也有对应款,105g,轻50克价格贵一倍,一直在纠结到底买哪个。暂定是换个原装款,毕竟铝换成碳不光光轻,舒适性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把组原来准备用套超轻铝的,因为便宜。一套400不到,把立110g 弯把225g.原装是133和314.
因为用惯了电变,原装的105我是一定想要换掉的。
套件价格现在你懂得,正好车子也不支持全内走,所以决定使用圈刹+线碟配置。我之前的allez sprint disc 也用的线碟,手感可以的,制动力也很强。所以我对线碟接受度还是挺高的。
线碟本来准备采用山地版trp+转接的形式,后来看到了一款佳威的平装碟刹价格很好。果断下手,稍微有一点点重,不过考虑到价格也就这样了。
最后套件换成9070单盘配置 手变减重373g,刹车重了60g 后拨重了9g。 没有前拨轻95g,其他电变配件重了120g,所以换掉变速减重314g。
飞轮本来准备用原来的,链条也不打算换。牙盘用原来就有的rotor的功率牙盘。因为带功率计所以和原装的cannondale one 牙盘重量基本一样,小轻个30g
坐垫准备买个现在一样的pro stealth superlight 145g 比原装的轻130g。
这时候纸面计算下来大概可以减重553g。
那整车算上脚踏已经可以到7.5了其实这时候我就应该收手了,也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最终减重方案
已经不记得什么原因了,反正和老婆吵了一架,心情很郁闷。加上已经封在家里1个多月了那时候,感觉只有买买买才能发泄一下。
逛着淘宝发现了一款第三方的座管 122g 600多,性价比极高啊,果断下手买。
可能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我又去查了下飞轮的重量:
Da飞轮比105飞轮要轻接近100g我一下子上头了。一对中高端轮组重量如果能差100g,差价肯定比飞轮的差价大。马上下单了一个二手da9000飞轮。
眼看着重量越来越接近7kg,我上头了,我觉得我怎么也要把他装到7kg以内。
于是重新审视还有什么可以换的。
还剩下4样东西可以扣重量
145g的坐垫
720g的牙盘
110+225的把组
坐垫极限可以换成瑞豹的碳版,但是可能我超重了。看了一圈san marco 有一款和坎切拉拉联名的碳板不错,短鼻 slr是我的菜,一上头就下单了,回头一看价格一口老血喷出来。95g 再次减重50g。
把组开始考虑exs 这个我用过,手感超级好。下单了卖家说上海不发货,我生气了,碳把又不是只有你一家有。逛了圈发现了giant的contact slr园把 reach 72 drop 125 标称176g价格也很美丽。果断下手,实称188g。
把立随便一起买了个uno7把立,不到100块 100g。
还剩牙盘,想到当年系统六拆掉red预压环强上red bb30曲柄的经历,要不ntr下闪电?
搞了个闪电牙盘,反正1111 也有配套功率计。 成功减重140g。
现在纸面重量6.85kg带脚踏,算上码表架和水壶架应该可以做到7kg之内了。
等新轮组到了装车出来看看实际重量吧。感觉上应该还能在轻一点,因为7020套件的油管重量我没有算。
总结
减重单克成本排名,也可以作为我认为的减重优先级。
1 内胎 tpu内胎减重1g不到5毛钱
2 把立 uno性价比 yyds
3 外胎 为了偷轻牺牲了耐扎,输给uno不丢脸。1g 2
4 并列 碟片和座管,差不多都是4块钱1g,但除了减重还有性能的提升
6 车把,其实车把和碟片和座管差不多,但因为这个受车款和个人偏好影响大一点,所以排第五。
7 座管 理由和车把差不多,但是单位成本更高。
牙盘套件轮组不纳入排名,主要是这些都是受功能限制影响更大一些,牺牲性能可以大幅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