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5G8V8SK 也不确定楼里有几位认真看了的,所以想讨论只能@一下你了

关于这位…呃……段先生?…文中的观点,
我稍微有些想要探讨的,不知是否方便回复。
首先,关于嗯碰物理学的部分(我姑且还算个物理系的学生,尽管不敢说四大力学学的有多扎实就是了……),确实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暂且按下不论。
不过,这位先生的文章的另几个部分,即
1,带有鲜明的行为主义色彩的部分
2,关于心理学研究的“望远镜比喻”的部分
3,似乎试图分析强迫性行为,以及提出内省和主观意识可以改善强迫性行为的心理问题的观点的部分(抱歉啊,这句有点长)
中,
就我所知,
观点1尽管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包括太过粗糙、缺乏人本主义的关怀、过度忽视主观能动性等(这些描述基本来自于我所接触的心理学教材,至少就我所受的教育来说属于比较基础的共识性内容),但毕竟没有什么严格的错误。
而观点2,就我上过的一门脑科学-神经认知科学相关的课程的内容来说,似乎学界的研究方式确实主要还是基于不可能移动的装置(核磁共振脑成像太大,而穿戴式的脑电检测仪器的外形不太适宜外出活动)来完成,并且因此不太能够考察日常生活中的人脑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先生的这个观点或许也不算完全是荒谬的?
再到了观点3,尽管作为心理学论文,案例的虚构性使它们不具备实证研究层面上的价值,但他所进行的分析似乎也不见得如楼主的批评中那般“不可理喻”…?(尤其是考虑到许多虚构作品中的角色,往往也能成为心理分析的对象。或者至少说隔壁精神分析有搞这个的,虽然我不太知道科学心理学怎么看待精神分析就是了)
……总而言之,我全非妄图说明这篇文章有足够的、科学研究所需的严谨性——但,楼主的批评方式,是否也并不非常恰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