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吧 关注:9,409贴子:254,966

回复:漫聊“夏阳缵绪,沂渭源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安定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从北地郡分析出来地置安定郡。从这我们还可得出一种推测:梁统的高祖父梁子都从河东郡迁到北地郡,说明梁子都那时还没有安定郡,安定郡始析于西汉元鼎三年即公元前114年。是不是可以认为梁子都是公元前114年之前迁到北地郡的呢?所以公元前114年之后,才有“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之说呢?


IP属地:广西16楼2022-05-24 17:13
回复
    秦昭襄王公元前271年置北地郡,梁国亡于公元前641年。说明梁益耳子孙在晋国(河东郡 )至少生活繁洐了三、四百年才来到了北地郡。
    《后汉书.梁统列传》记载:“子都子桥,以资千万徙茂陵,至哀、平之末,归安定。”
    公元前114年前梁子都及梁益耳后裔来到了北地郡,梁子都之子梁桥“以资千万徙茂陵”,就是说梁桥凭借雄厚的财力迁徙到了茂陵。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寝,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东北。茂陵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至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茂陵置茂陵县,徙天下富豪六万余户,最多达近三十万余人口。由此可见这支梁氏家族之强大,大约在公元前73年迁到茂陵县。


    IP属地:广西17楼2022-05-24 17:14
    回复
      “至哀、平之末,归安定。”,哀是指汉哀帝刘欣(公元前7年—公元前1年在位)、平是指汉平帝刘衎(公元前1年—公元5年在位)。也就是说约在公元元年前后,这支梁氏家族重新回到了安定郡。结合梁统以来到其后裔“跋扈将军”梁冀自杀,结束了“七人封侯,三人立皇后,六人为贵人,二位大将军”权重汉室朝野的辉煌,从公元前114年子都一族来到北地,到公元159年梁冀被杀。这近三百年的雄厚财力与显赫地位,成就了安定郡作为安定梁氏的郡望名号。究其族源,有史书记载的就是晋大夫梁益耳。梁鳣与之对比,谁更有源流代表性?当然非梁益耳莫属。
      那在对联中用什么字来代指梁益耳呢?我认为用“汾”字。


      IP属地:广西18楼2022-05-24 17:14
      回复
        汾指汾河,古称汾水,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流经山西省的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当年的晋国区域就在汾河流域之中,用“汾”代指安定梁氏源流不可以吗?
        即“夏阳缵绪,汾渭源流”,“汾”代指梁益耳,“渭”代指秦非子,“夏阳”代指梁康伯。不是说秦在先梁在后吗?是不是应该写“渭汾源流”呢?那也不尽然!


        IP属地:广西19楼2022-05-24 17:15
        回复
          司马迁《史记》告诉我们:舜帝赐伯益姓嬴,伯益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一个叫若木。大廉有个后代子孙叫中衍,他为帝太戊驾车。中衍有个远孙叫中潏,住在西戎,保卫着西部边疆。中潏生了个儿子叫蜚廉,蜚廉生了个儿子叫恶来。恶来天生神力,蜚廉善于行走。父子二人各凭才能,效忠于殷纣王。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的儿子叫孟增,孟增深得周成王的宠信。孟增的儿子叫衡父,衡父的儿子叫造父。造父因善于驾车而被周缪王宠信。他驾着良驹驷马的车子,载着周缪王去西方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他驾车日行千里,赶回周都平定了叛乱。周缪王因此把赵城封给了他,从此,造父一族以地命氏,姓赵氏。恶来在武王伐纣时被杀了,他有个儿子叫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他们投奔了造父,以造父在周王朝所受之宠,都蒙恩住在赵城,也姓赵氏。后来非子从赵城迁居到犬丘,非子喜欢马和牲畜,善于喂养。犬丘人把他推荐给周孝王,孝王便派他到汧水、渭水之间主管养马,马匹生长繁殖得很快。周孝王很高兴,把秦邑封给了非子,并让非子重新延续嬴氏的祭祀,号曰秦嬴,从此有了秦氏。


          IP属地:广西20楼2022-05-24 17:15
          回复
            我们再从时间上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进程:
            1:武王伐纣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王),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也就是说秦氏的先祖恶来死于公元前1046年。
            2:周缪王公元前976至公元前922年在位,周缪王封赵城给造父,恶来子孙投奔了造父,住在赵城。


            IP属地:广西21楼2022-05-24 17:16
            回复
              3:周孝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910—公元前896年。也就是说非子是个时段得姓秦的。
              追究非子的源流,他从赵城来。赵城在什么地方呢?
              《汉书.地理志》曰:“河东郡,县二十四:安邑.... 彘,霍大山在东,冀州山,周厉王所奔。莽曰黄城。师古曰:顺帝改曰永安。....。”。《百度》曰:周为赵城。汉为彘县地,东汉为永安县。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镇东北三里。打开地图一看,得!就在汾河下游东岸边。


              IP属地:广西22楼2022-05-24 17:17
              回复
                4:《史记.秦本纪》曰:“非子居犬丘,”,
                那么“犬丘”在什么地方呢?《汉书.地理志》:“愧里,周曰犬丘,懿王都之。秦更名废丘。高祖三年更名愧里。”,那么“愧里”又在什么地方呢?《百度》:前21世纪,黄河以西秦岭以北为雍州,兴平属雍州,是犬戎族聚居之地,故称“犬丘”。懿王二年(前908年),都城从镐京(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迁至“犬丘”(今兴平县阜寨乡南佐村)。
                得,犬丘在今兴平县阜寨乡南佐村,打开地图一看,在渭水南岸边,更何况非子后来在汧渭之间养马有功而有秦氏。


                IP属地:广西23楼2022-05-24 17:17
                回复
                  所以你要讲“汾渭源流”的话,非子的先祖住在汾水赵城,后来非子才到渭水发迹的不是?如此用“汾渭源流”来说明了秦氏的源流,用“夏阳缵绪”说明了梁氏从秦氏分支源于夏阳。不是也讲的通吗?


                  IP属地:广西24楼2022-05-24 17:18
                  回复
                    话扯到兴头上,还真没完没了了。前面说过,安定梁氏能形成“安定郡”梁氏郡望,完全是因梁统一族。而代表人物梁统又是安定乌氏人,对吧?那能不能把“乌氏”引入对联呢?还真有这种可能。


                    IP属地:广西25楼2022-05-24 17:19
                    回复
                      不过你要找到“乌氏”这个地方现在是什么地方还真不容易。《汉书.地理志下》:“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县二十一: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乌氏、阴密、安定、参囗、三水、阴槃、安武、祖厉、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仅凭这点,是找不到乌氏的,因为古今地名大不相同。不过《汉书.地理志下》还有这样的记载:“安定郡,........乌氏:乌水出西,北入河。.......”,意思是说:“安定郡的乌氏县,有乌水河出自县城的西边,向北汇入黄河”。打开地图仔细搜索,符合“水源在县西,向北流去然后汇入黄河”这一条件的,唯有“今固原市原州区开城乡”。这条河流发源于开城乡西边的北家山,今名清水河。过开城乡折向北去,经固原市出六盘山,一直向北过同心县,在宁夏的中卫市中宁县汇入黄河。得,乌氏县找到了,还有河流古名叫“乌水”,今名叫“清水河”。这不就结了?对联可写为“乌渭源流”,啊不,秦在先梁在后,应该是“渭乌源流”。不过呢“乌”字既不好听也因不是水字边而不工整。不急,“乌水”今名不叫“清水河”吗?那就用“渭清源流”吧!


                      IP属地:广西26楼2022-05-24 17:19
                      回复
                        这不是在牵强附会的瞎扯吗?是的,我承认!“沂、汧”之争还有点意思,汾水之说还有点道理,清水之说当真有点胡说八道了。不过为了扯谈,我反复阅读史书,收集资料,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你不是也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了那些真实的史料,对梁氏源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吗?
                        2022.5.24脱稿


                        IP属地:广西27楼2022-05-24 17:20
                        回复
                          恭城老马宗贤的治学理念非常值得学习!受教。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2-05-25 09:34
                          收起回复
                            梁鳣在汉代为子京侯的说法,恐怕没有文献支持。按公侯伯子男,唐代为梁伯,伯爵比侯爵是降了一级。
                            《史记·伯夷列传》说:“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孔子和他的弟子七十二贤在后世可谓名满天下,全国各地都有孔庙,科举时代读书人中知道梁鳣的比知道梁益耳的多,或者说梁鳣比梁益耳更有名气。
                            晋襄公想以士榖为中军帅,以梁益耳为中军佐,因有人反对而搁浅。如此则梁益耳还未担任到中军统帅。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2-05-26 16: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