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 关注:56,528贴子:429,063

孙悟空和贾宝玉,为什么都是石头变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思远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5-18 15:13回复
    “石头”这一元素,在中华文化长河中可谓俯拾皆是。
    《搜神记》《太平广记》《聊斋志异》等小说中有关灵石的种种传说,文人墨客笔下的各种名谚诗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义心若石屹不转, 死节名流确不移” (白居易《青石》) 、“独有伤心石, 埋轮月宇间” (杜甫《石镜》) 、“主人得幽石, 日觉公堂清” (杨巨源《秋日韦少府厅池上咏石》) ,都无不彰显着“石头”的存在感。
    其中,在我国文学地位极高的《四大名著》中,就有两位主角与石头关系密切,不必说大家也能想到——孙悟空与贾宝玉。甚至,《红楼梦》起初就名为《石头记》。


    2楼2022-05-18 15:15
    回复
      这一石猴,一玉人,两者内外在形象似乎有着天壤地别,却为何都由“石”而生?不少人为研究这两块石头下足了功夫。


      3楼2022-05-18 15:15
      回复
        石头里蹦出生命
        翻开《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寥寥数笔,从天经地纬到日月星辰,可以说是随便翻翻都脑仁儿疼,平时读起时大都会觉得不重要:飞快略过罢了。然而,其中的信息量可是相当大的。
        这生出猴子的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书中,吴承恩先生对仙石的年代、形成过程、属性特征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刻画。
        花果山从盘古开天辟地,世间不再混沌起便立在此处(“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仙石也从那时起,每天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有了灵性。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


        4楼2022-05-18 15:17
        回复
          有地质学的同学阅后不经钦佩不已:吴承恩先生不仅是文学家,也是理科学霸。这几句看似玄乎,实则有些科学意味在里边。
          仙石风化产出一个椭球形的大石头,这块大石头再风化产出了孙悟空。这种风化可以被称为“球状风化”,所形成的地貌又被称为“石蛋”。原理是岩石上的裂隙增加了水和空气与岩石接触的面积,使风化更容易进行。被裂隙分割而成的块状岩石,由于棱角突出,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更容易受到风化,所以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于球形。
          因此,石头化为“石猴”状,是极有可能的。至于这石猴为什么能跑能跳,就得从“石生人”的传说说起了。古老神话中万物有灵,石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生殖力,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并不只孙悟空一人。


          5楼2022-05-18 15:18
          回复
            大禹的出生也与石头息息相关,一种是说“生于石”(《淮南子》),一种是说他的母亲去汲水,得到了一颗像珠子一样的石头,太喜欢了就把石头吞下去了,于是怀了大禹(“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爱而吞之,有娠,十四月生子”《遁甲开山图》)。
            同样,大禹的儿子启的出生也与石头脱不了干系。禹妻涂山氏给大禹送饭的时候猛然看见大禹化为一个大熊,转身就跑,此时涂山氏已有身孕,大禹在这关键时刻,大呼“归我子! ”,涂山氏便化为石,石破而生启。


            6楼2022-05-18 15:19
            回复
              许多民族的创世神话都与石有关。在希腊,史前大洪水之后,一对幸免于难的夫妇丢卡利翁和皮拉从肩头往身后扔石头,石头便成了男男女女,本已被大洪水毁灭的人类又被创造出来。日本考古民俗学家鸟居龙藏在他所著《苗族调查报告》中提道:“太古之世,岩石破裂生一男一女,时有天神告之曰,汝等二人宜结为夫妇……此后夫妇产生多数子孙,卒形成今日之苗族。”哈尼族也有一则神话说:“有一天,天上掉下三块绿茵茵的大石头,石头落在地上,发出几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石头炸开时,从里面跳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7楼2022-05-18 15:19
              回复
                直至晚近,相传华北、东北一带,妇人将除夕出门在道路上捡到的第一块石头,收藏在不为人知的密处,第二年一定会怀孕生子;广东则有石顶裂缝有泉水涓涓而出的阳谷,与芳草萋萋的阴谷,正月初一时,到阳谷以瓢盛水后到阴谷去以水浇灌阴谷,必可早生贵子。


                8楼2022-05-18 15:19
                回复
                  看来,“石生人”这一古老的观念,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


                  9楼2022-05-18 15:20
                  回复
                    写满故事的石头
                    四大名著中的另一位主人公——贾宝玉的出生也与石头有关,这又是怎样的渊源?
                    《红楼梦》中第一回写道:女娲氏炼石补天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了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结果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青埂峰下。这块石头历经煅炼,便有了灵性。当听闻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说到红尘种种,便不觉动了凡心,想要去这人间享一享荣华富贵,于是化作一块鲜莹明洁的美玉,入了尘世。


                    10楼2022-05-18 15:21
                    回复
                      有人围绕通灵宝玉的材质进行分析。《山海经》中有言:“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可见,不周山是大荒的一个角落,而今人猜测“不周山”极有可能位于帕米尔高原,因此,顽石的产地便大致圈定了。帕米尔高原地区跨中国、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多国,宝玉石资源非常丰富,有祖母绿,水晶,石榴石等,其东南部是新疆喀什地区,有着著名的和田玉矿。
                      而从书中对通灵宝玉的材质描写可见,这是一块呈油脂光泽、质地细腻、橘红色且带有五色花纹的雀卵大小的玉石(“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再加上此玉被贾宝玉反复摔打仍完好如初,说明该玉石的韧性不错(“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没动”)。故最终的推理结果为和田玉。


                      11楼2022-05-18 15:21
                      回复
                        不过,此次读者们对通灵宝玉的材质似乎不大关心,倒是对这“玉”究竟是不是“贾宝玉”众说纷纭。
                        在程乙本中,顽石为神瑛侍者,也正是贾宝玉。补天顽石在未遇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之前,已化身为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结下“木石前盟”的缘分。
                        庚辰本中,顽石仅是通灵宝玉,而贾宝玉正是神瑛侍者下凡。一僧一道将顽石化为通灵宝玉,随后与神瑛侍者一并下凡,造就了贾宝玉衔玉而生的传说。顽石便这样被夹带到了世间,并乘此机会见证了红楼梦的整个故事(“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此外,还有人认为,“瑛”即“美石如玉”(《玉篇》),石就是玉,玉就是石。顽石、神瑛、通灵玉、贾宝玉,本质也好、幻象也罢,他们均具有玉、石的二重性,可以说是“四位一体”。
                        比起《西游记》中石头孕育出生命,《红楼梦》中石头在成形前,已有了“神韵”。这一“神韵”作为线索贯穿了全文。故事,皆因这通灵宝玉而起,也由这顽石见证。


                        12楼2022-05-18 15:23
                        回复
                          贾宝玉含玉而生,成为一桩奇谈,甚至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玉石正面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薛宝钗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恰是一对。在世人眼中,这段姻缘算是“锁死”了。贾宝玉却偏生不认:“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但正如贾宝玉摔玉、砸玉撼动不了通灵宝玉半分,面对“金玉良缘”这一封建的婚姻观念,他也同样无能为力。


                          13楼2022-05-18 15:23
                          回复
                            借玉、石,作者写就了“金玉良缘”“木石前盟”间的深情与纠葛,世间之辛酸悲欢也力透纸背。“玉”“石”“神瑛侍者”“贾宝玉”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正是《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精妙之处。
                            玉石背面所刻“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则为故事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古人以玉辟邪祟的历史悠久,在汉代就有佩戴玉制印章——“双印”的风俗。藏区无处不在的“玛尼堆”,正是用石头祈福。书中第二十五、第二十六回中,宝玉和凤姐二人中邪,和尚念了咒语后,二人在“通灵宝玉”的罩护下,果真痊愈。后来“通灵宝玉”丢失,宝玉疯癫、元妃薨逝,贾府运势不再。


                            14楼2022-05-18 15:24
                            回复
                              一块石头贯穿全文,不仅起到设置结构、推动情节的作用,还丰富了小说的民俗文化与神秘色彩,成为《石头记》不可忽视的一笔。


                              15楼2022-05-18 15: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