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几分说教,多了几分平静
c
5000家长老师尝试与孩子书面沟通
2006年01月16日
本报记者 韩俊杰 通讯员 王晓凡
家长和教师每天给孩子或学生写上几句话,会给孩子带来什么?目前,焦作市5000多名家长和老师正在进行着这样一场新教育实验。
每天一封家书:给绝望父亲的惊喜
小龙,2001年考入焦作某重点高中,入学成绩排
在全年级前10名。但高一下学期,小龙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
小龙的父亲———长期搞教育研究工作的老周为此可以说是伤透了脑筋。劝说、打骂……但是不管他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却终究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到了高三,小龙的问题不仅没有改善,而且还对父亲的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老周几乎陷入绝望。
2003年7月14日夜里,离高考只有300多天的时间,心急如焚但却又万般无奈的老周,有一肚子的话想对儿子说,但是又知道儿子听不进去,最终只好耐着性子把想说的话写在一张纸上,悄悄放在儿子的书桌上。
他写道:“我上小学时,有一段时间心浮气躁,不想上学。爷爷狠狠地打了我一顿。这一打,打出个大学生,我走出了黄土地,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我很爱你,不舍得打你。你是个有出息、有毅力的孩子,相信你会刻苦努力,考出好成绩。”
此后几天,老周每天都用同样的方法,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到一张纸上,放到儿子的书桌上。从那以后,虽然孩子嘴上并不说什么,但是却把父亲写给他的东西好好地保存着。老周也渐渐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变化,知道儿子肯定是看了他写的东西,并且已经产生了作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周惊喜于自己终于找到了一种儿子能够接受的沟通方法。从此,每天给孩子写信就成了老周一项必做的事情,并坚持了一年。
起初,老周主要目的是帮儿子戒除网瘾,好好学习,所以在书信里大多跟儿子谈如何拒绝诱惑。后来,老周的话题越来越多,谈理想,谈感情,谈周杰伦,谈NBA,谈姚明,谈人生,谈学习,谈读书,延伸到生活的很多领域。有时候确实没有什么可写的,他就给儿子摘抄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个教育小故事。
在一年多的坚持中,老周开始越来越多地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变化。首先,儿子逐渐开始主动和他说话,谈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谈话用到的东西,就是老周在教育日记中写的内容。再后来,儿子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逐渐远离了网络游戏,全身心投入学习,最终以全校前10名的成绩考入了一所全国知名大学。
5000名家长教师共同进行的教育新实验
一年多的教育家书,老周从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开始将自己的这个经验告诉了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并交给焦作市教育局局长张丙辰审阅。
在市教育局推动下,2005年4月,一本向广大家长和老师推荐写教育书信的书《让我们一路同行》出版发行。这本书中,每页的左面是精选的家长和老师写给学生的教育书信,书每页的右面,则被印成了日记本的样式,让读者给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写下自己的教育日记。焦作教育局同时在书上承诺:如果购书者在书上记录自己的教育日记,教育局将以原价格回收用过的旧书,将其作为“培优扶弱”教育科研实验的资料。
据了解,半年多来,在焦作市,目前已有5000多名家长和老师参与这项实验,此外,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广东、湖北、山东等省份的一些教师和家长也自发参与到这个实验中来。
农村父母翻着字典给儿女写信
家住焦作市高新区李万乡的乔荣英是参与实验的家长之一,今年54岁,全家只靠种地生活。白天干完农活,晚上她就看电视打发时间。可她现在读初三的女儿也学她,一放学就坐在电视机前,连作业都不愿做。乔荣英经常批评她,但效果越来越差。
去年6月,乔荣英报名参加了这个实验。起初她很为难,“我只是小学毕业,而且30多年没动过笔了。许多字只记得大概形状,具体怎么写全忘了”。她给孩子写的第一封信不足100字,但几乎每一个字都要查字典,足足写了40多分钟。
c
5000家长老师尝试与孩子书面沟通
2006年01月16日
本报记者 韩俊杰 通讯员 王晓凡
家长和教师每天给孩子或学生写上几句话,会给孩子带来什么?目前,焦作市5000多名家长和老师正在进行着这样一场新教育实验。
每天一封家书:给绝望父亲的惊喜
小龙,2001年考入焦作某重点高中,入学成绩排
在全年级前10名。但高一下学期,小龙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
小龙的父亲———长期搞教育研究工作的老周为此可以说是伤透了脑筋。劝说、打骂……但是不管他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却终究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到了高三,小龙的问题不仅没有改善,而且还对父亲的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老周几乎陷入绝望。
2003年7月14日夜里,离高考只有300多天的时间,心急如焚但却又万般无奈的老周,有一肚子的话想对儿子说,但是又知道儿子听不进去,最终只好耐着性子把想说的话写在一张纸上,悄悄放在儿子的书桌上。
他写道:“我上小学时,有一段时间心浮气躁,不想上学。爷爷狠狠地打了我一顿。这一打,打出个大学生,我走出了黄土地,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我很爱你,不舍得打你。你是个有出息、有毅力的孩子,相信你会刻苦努力,考出好成绩。”
此后几天,老周每天都用同样的方法,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到一张纸上,放到儿子的书桌上。从那以后,虽然孩子嘴上并不说什么,但是却把父亲写给他的东西好好地保存着。老周也渐渐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变化,知道儿子肯定是看了他写的东西,并且已经产生了作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周惊喜于自己终于找到了一种儿子能够接受的沟通方法。从此,每天给孩子写信就成了老周一项必做的事情,并坚持了一年。
起初,老周主要目的是帮儿子戒除网瘾,好好学习,所以在书信里大多跟儿子谈如何拒绝诱惑。后来,老周的话题越来越多,谈理想,谈感情,谈周杰伦,谈NBA,谈姚明,谈人生,谈学习,谈读书,延伸到生活的很多领域。有时候确实没有什么可写的,他就给儿子摘抄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个教育小故事。
在一年多的坚持中,老周开始越来越多地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变化。首先,儿子逐渐开始主动和他说话,谈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谈话用到的东西,就是老周在教育日记中写的内容。再后来,儿子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逐渐远离了网络游戏,全身心投入学习,最终以全校前10名的成绩考入了一所全国知名大学。
5000名家长教师共同进行的教育新实验
一年多的教育家书,老周从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开始将自己的这个经验告诉了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并交给焦作市教育局局长张丙辰审阅。
在市教育局推动下,2005年4月,一本向广大家长和老师推荐写教育书信的书《让我们一路同行》出版发行。这本书中,每页的左面是精选的家长和老师写给学生的教育书信,书每页的右面,则被印成了日记本的样式,让读者给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写下自己的教育日记。焦作教育局同时在书上承诺:如果购书者在书上记录自己的教育日记,教育局将以原价格回收用过的旧书,将其作为“培优扶弱”教育科研实验的资料。
据了解,半年多来,在焦作市,目前已有5000多名家长和老师参与这项实验,此外,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广东、湖北、山东等省份的一些教师和家长也自发参与到这个实验中来。
农村父母翻着字典给儿女写信
家住焦作市高新区李万乡的乔荣英是参与实验的家长之一,今年54岁,全家只靠种地生活。白天干完农活,晚上她就看电视打发时间。可她现在读初三的女儿也学她,一放学就坐在电视机前,连作业都不愿做。乔荣英经常批评她,但效果越来越差。
去年6月,乔荣英报名参加了这个实验。起初她很为难,“我只是小学毕业,而且30多年没动过笔了。许多字只记得大概形状,具体怎么写全忘了”。她给孩子写的第一封信不足100字,但几乎每一个字都要查字典,足足写了40多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