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文化吧 关注:2,965贴子:119,924

回复:从巧姐为什么被列入十二钗正册说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纵观十二正钗,只有巧姐结局还过得去。作者将其同样归入“薄命司”,那是因为她命运的坎坷和多舛。作者作为“翻过筋斗”的“冷眼旁观人”(第二回),在对人生冷静的打量和思索后,认为只有平常、平淡、平静的清贫生活,才是人生常状。用蔡义江先生的话说是,作者把“贾巧姐的生活指给那些终年在污浊的名利场上谋虚逐妄而弄得疲惫不堪的人们看,并告诉他们说:在那里可以找到清泉!”[12]而巧姐之所以能最终摆脱悲惨结局、过上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全在一个“巧”字,他之所以能碰巧,又全在一个“济”字。即判词所写:“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作者在后面的曲中,又进一步警示世人:“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IP属地:重庆16楼2022-05-03 21:03
回复
    在曹公看来,无常是人生无法避免的,是必然的和普遍的,而碰巧则是偶然的和个别的。故开篇第一回即指出:“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久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作者反复说明社会人生的变化无常。脂砚斋也在其后批道:“四句乃一部书之总纲”,特别点明这是全书的主题。后作者又在元春和李纨的曲中两次提到“无常”,不断皴染这一思想。其实,巧姐的命运变化跟众钗一样都属无常,只是“幸娘亲,积得阴功”,碰巧有一个稍好的结果而已。


    IP属地:重庆17楼2022-05-03 21:04
    回复
      作者在第一回、主要人物还未出场前,安排甄英莲和娇杏一主一仆两个人物,其用意也在此。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娇杏谐音“侥幸”。作者还借癞头和尚之口称英莲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脂砚斋在此批曰:“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订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这明白告诉我们,“大旨谈情”的背后寓含着更深的意旨。我们也不难看出,“真应怜”是对后面众钗命运的暗示,“侥幸”则是为巧姐作的铺垫。她们是众钗和巧姐人生大戏拉开前的序幕。


      IP属地:重庆18楼2022-05-03 21:04
      回复
        至此,我们应该明白了曹公为什么将巧姐以及其他人物列入十二正钗的原因,也明白了他为什么设计十二正钗的原因,同时还明白了书中每个人物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都是深有寓意的!曹公也希望我们能读懂他的意思,所以在第一回中就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明白这些,也可说聊慰了一些曹公的“痴”和“泪”!


        IP属地:重庆19楼2022-05-03 21:05
        回复
          注释:
          [1][4][5][10][12]蔡义江撰《追踪石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238页、第236页、第241页、第244页、第249页。
          [2]张锦池撰《红楼梦考论(修订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第47页。
          [3][7]李希凡、李萌撰《传奇文笔足千秋》,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408页、第201页。
          [6]王昆仑撰《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序言第8页。
          [8]蔡义江撰《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第195页
          [9]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年1月第1版,第192页。
          [11]王国维等撰《王国维 蔡元培 鲁迅点评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8—19页。


          IP属地:重庆20楼2022-05-03 21: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