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5,202贴子:4,341,740
  • 24回复贴,共1

转载:疑云:从陈家沟“陈王廷传奇”,到陈发科的“陈式太极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少人质疑陈家沟的拳,是因为---这有个历史问题。
陈家沟的拳,以陈鑫的那本书《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为转折点的。
先依据目前材料,梳理“温县陈王廷”——
陈家沟, 大约1612年,陈王廷出生,童年时,被送到千载寺太极宫学习武艺,结识了李岩、李仲。由于陈王廷打算“考武举”,于是,道长因材施教,传授陈王廷“金刚锤”与“春秋大刀”。
之后,陈王廷参加童试,成为温县官办学校的学生,学习武经、射箭等武考科目,成为“武庠生”(相当于初中在校生,没有毕业之说,也是古代的一种身份)。

约1636年(崇祯九年),陈王廷与李岩等参加乡试。陈王廷考试落第,报怨考官而闯祸,远走他乡避难。曾于1639年,在登封玉岱山避难,结识李际遇、蒋八。
陈王廷避难三年多,当时农民起义纷纷,李岩在1640年加入李闯王旗下。乱世之余,陈王廷回到了陈家沟之家。1641年,任当地的“乡兵守备”,1643年,有流寇攻温县,在吴从海的指挥下,陈王廷等人烧毁了土寇船只(之后再无陈王廷战功及其他记录)。
1647年,李际遇降清后,又被杀。蒋八逃隐山西。在清朝初期,陈王廷转考为“文庠生”。
陈王廷晚年的时候(年老残喘,大约1670年清康熙九年?),到处造访练拳人士,并记录成《陈氏拳械谱》,包括红拳、炮锤、王堡枪法等(“闲来时造拳”为造访练拳者)。
期间,陈王廷想起玉岱山上蒋八的武艺高强,就去山西寻找并拜访蒋八,邀其隐居陈家沟并教拳。于是,蒋八把通背缠拳传授到了陈家沟,便有了那篇陈氏拳谱中的“拳经总歌”(有陈家拳学自蒋氏的说法)。
陈王廷大概逝世于1680年左右。在1674年的的一天,忽然感慨万千,抄录了《咏怀》一词,感觉与逝去的词作者甚是同病相怜(有人认为是陈鑫误抄录入的)。
多年以后,陈家沟流行习练炮锤与通背拳。
约1840年,杨露禅从学陈长兴十八年,返回家乡永年广府,有人问“办了什么货”,回答“绵拳”。
陈家沟,陈长兴让儿子陈耕耘拜师陈有本,期间依据“通背缠拳”创编出陈家拳一路,将炮锤定为陈家拳二路(以后又有陈有本、陈发科等改编陈家拳)。
当武禹襄来访时,陈长兴因年迈体弱,于是,介绍武禹襄到赵堡陈青平学拳。

1854年的时候,武禹襄得到河南舞阳盐店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功夫与杨露禅相抗衡。杨露禅让儿子杨班候拜师武禹襄,两家依据《王宗岳太极拳论》,创编“太极拳”,扬名立万,“八门五步功”誉满拳坛,皆尊张三丰为太极拳祖师。之后,《王宗岳太极拳论》经李亦畲抄录流传,一直以来被奉为太极拳理论圭臬。随后,有了吴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等,
1908年,六十岁的陈家沟陈鑫,开始发愤著书,用《易经》来解释陈家拳为太极拳(没引用陈家拳谱的“拳经总歌”),到1919年完稿。之后,族孙把稿丢了。1929年,陈鑫逝世。后人根据寻到的草稿,进行编写修订,1933年出版了《陈氏太极拳图说》。
那时,陈森续写注释了“陈氏家谱”,给九世陈王廷到十六世陈鑫等25人的名字旁加了注。在陈王廷旁注:“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在陈长兴旁注:“拳师”等。
1928年,陈发科应邀到北京授拳,与顾留馨合作出书《炮锤》,并逐渐完成了“陈家拳”到“陈式太极拳”的转变。

1930年,陈微明创办的致柔拳社举行张三丰祖师寿诞典礼,中央国术馆编审处长唐豪指责杨派伪托神仙炫耀于世,并赴河南进行“调查”。依据杨露禅学于陈长兴、陈王廷曾抄写“闲来时造拳”,用猜测推出“太极拳创始人”的论调。
后来,陈发科、陈正雷等出书,多引用《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语句,不引用《陈家拳谱》的“拳经总歌”。

同时,陈家沟对陈王廷画像的说法不一,有说是“李际遇与陈王廷”的两人画像,有说是“陈王廷与师傅蒋发”的画像,后来又有说是“陈王廷与徒弟蒋发”的画像。
(1931年,唐豪到陈家沟调查太极拳史的时候,陈家沟人说“蒋发为陈王廷之师”,唐豪在后来写的《太极拳研究》中,也写道:“蒋为奏庭之师,合于画像”。)
对于太极拳的传承,更争议不断。

有人说陈长兴将父辈学自赵堡蒋发的“太极拳(绵拳)”传授给了杨露禅,之后融合通背拳(陈家沟长拳),创编出陈氏太极拳一路(所以,通背拳在陈家沟失传,1975年陈立青又学回)。
有人说陈长兴学了千载寺的软十三手,与通背缠拳(统称“绵拳”)一并传给了杨露禅,后来,杨家太极拳得到赵堡或道长陈荫昌的指点,有了“杨家老谱”。
关于武禹襄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人认为是张三丰、王宗岳所传, 有人认为是来自于千载寺李家的李鹤林, 有人认为是武禹襄自个创编的(这样,太极拳创始人就是武禹襄)。
——————
总之,陈氏太极拳从陈长兴创编开始,之后,陈有本改拳,陈鑫写书声明是太极拳,后来,陈发科在北京形成“陈式太极拳”。


IP属地:黑龙江1楼2022-05-03 12:21回复
    脉络很清楚。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5-03 13:11
    回复
      考证工作国家已经定性
      别的都是苍白无力没意义的


      IP属地:陕西3楼2022-05-03 13:45
      收起回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确定,太极拳创世人陈王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5-03 13:47
        收起回复
          回复 杨宗师真太极 :你这米西方的1450网军只会抱着外网舔养家糊口的收获颇丰哦.....


          IP属地:广东5楼2022-05-03 22:09
          回复
            拿刀者为陈王廷,将发为师,那个武旦山道师抗个青龙偃月刀,满世界溜达?明清时期对于夹带武器是有规定的,出门可以带什么兵器,什么兵器不能带,朝廷都是有规定的,肩膀扛个关羽的马刀满世界乱跑,防身的还是打劫的?如果扛刀者是将发,难道将发从武旦山扛刀怎么去了陈家后,早被官兵抓起来了!还是要多多了解一下历史,清明时期的冷兵器法!你能扛个机枪满大街跑吗?早被抓起来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2-05-03 22:35
            回复
              为什么不跟着联合国学太极?学中国文化?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05-03 23:00
              回复
                说再多,没有文字上的创拳证据,没有现存内家拳架,也是空。
                现留世的太极拳理论,只有杨家老谱32目,与拳架能合上。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5-04 00:05
                回复
                  你的文章,和康戈武的文章对比,康老每一个论点都有文献出处支撑,而你这通篇没有出处来源,不知哪听来的。你和康老的差距就是民科和博士的差距。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5-04 01:20
                  回复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易理部分和图,绝大部分抄自来知德《来注易经图解》(又名《周易集注)。按当今查重率计算,达90%以上,陈鑫书中大量出现的“来注”二字可以为证。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5-04 06:15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2-05-04 06:25
                      回复
                        陈家沟《陈氏家谱》记录了好些人精太极拳,为什么陈家不把家谱放出来?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2-05-04 06:35
                        收起回复
                          几百年前写得有根有据!近代则有人说,有人说…………!
                          陈王廷晚年的时候(年老残喘,大约1670年清康熙九年?),到处造访练拳人士,并记录成《陈氏拳械谱》,包括红拳、炮锤、王堡枪法等(“闲来时造拳”为造访练拳者)。
                          年老残喘!偏努力到处造访练拳人士!这是【闲】得难过,就闲來【造?】拳?
                          造的拳(红拳、炮锤王堡枪法。太极拳呢)!!不少呀


                          IP属地:江西14楼2022-05-04 07:11
                          回复
                            关于当今太极拳,具体而言,陈、杨、武、吴、孙式太极拳---源自陈家沟的陈长兴与赵堡的陈清平,往前又来自蒋发。然而,最重要的来源是---《王宗岳太极拳论》。
                            按照太极拳的正式问世------太极拳,始于武禹襄、杨露禅。


                            IP属地:黑龙江15楼2022-05-04 11:12
                            回复
                              按楼主思路推理,陈拳等也难划归太极拳。
                              楼主认为“王论”最早。那么打开“王论”看看,它是怎么说太极拳的?甄别真传要点在那里?该文把中国传统武术以二类划分。力量型与非力量型分类。太极拳是属后者。武林外另类独木。
                              武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是“非物质文化”这类文化性质决定没有物质,即遗物,文物可证明。它们在历史长河中靠代代口说,人的行为传承,传递下来的。在这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变化。传真、发展、遗漏、丢失、异变、假冒、滥传等问题。所以企图通过血脉遗传,师徒承传很难保证“文化”不走样。
                              对于乂乂太极拳说正宗是否?就拿他们现在传人的表演,行为去对照当年的文字论说,比一比,就可知道是真传还是假传?
                              现在留下来有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还有赵堡、武当等派太极拳。各派都是拿自已看家的拳套路为本说事。快拳慢打拳套路式太极拳的招法招术动作原形都是用力、使劲快打急攻的,拳、踢、推、摔、拿等攻防交替的力量型拳法。显然属于力量型拳类。难划归王宗岳太极拳的非力量型属类。
                              说内家、外家根本不是技术划分标准。仅是俗语而巳。
                              “快拳慢打拳套路式太极拳”。无论那式定性问题?当年杨澄甫巳定性。“体用太极拳”。即含有武术元素的中国式体操。硬要自称是太极拳是属假冒,伪造行为。对此;2008年,国体总局巳作决策;全面封杀!至今未变。


                              IP属地:上海17楼2022-05-05 15: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