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吧 关注:874,382贴子:9,100,721

回复:【技术帖】1.崔寒柏:关于临帖,选帖,读帖诸多问题阐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师讲的非常到位,对我这样的初学者启发很大!谢谢!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04-28 22:27
回复
    小吧您好,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今天偶然刷到一个视频,大体的意思是:你要是真能临的像也行啊!你如果临的跟王羲之真的一模一样,那这个地球还能容得下你吗?关键是有没有人敢赌上自己一辈子的时间,能坚持用一辈子的时间只临摹比如王羲之的一幅作品!这一辈子就只临摹这一件作品,不知道能不能临摹到这件作品的九成呢?我觉得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实际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坚持下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2-04-28 22:29
    收起回复
      太精彩了,这位老师书艺高,学养更高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22-04-28 22:39
      回复
        太好了。希望在开贴讲讲笔法。比如楷书长横的收笔,有人一笔到头回锋即出棱角,有人一笔到头后还要用笔尖修出棱角再回锋。我们初学者都不知道学谁。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2-04-29 00:25
        收起回复
          不错了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2-04-29 00:40
          回复
            好帖,学习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2-04-29 01:18
            回复
              崔老师技术高超,心得体会也非常通俗,受益很多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2-04-29 01:47
              回复
                向您致敬!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2-04-29 04:15
                回复
                  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方向准确,方法明确。看懂了的,按小吧讲的去做,剩下的就是坚持;看不懂的继续努力去体会;不想看懂的,爱咋玩咋玩,开心就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2-04-29 05:44
                  回复
                    临的像确实是本事,如果一辈子以临的像为终极目标那就是悲剧!
                    即使王羲之复活,他临自己的帖也一定做不到一模一样。
                    学书法某个阶段,以是否像去检验笔法动作是否做对了,这是可以的。为像而像,不择手段不可取。
                    书法是工具,“我”才是主角。才是书法魅力所在。学书法,假如人人都做人肉复印机,哪还会有王羲之、颜真卿、苏轼…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2-04-29 06:07
                    收起回复
                      书为心象,还是要多读书,拓宽眼界,开阔心胸,丰富涵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2-04-29 06:10
                      收起回复
                        你是崔寒柏本人?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2-04-29 06:11
                        收起回复
                          对于临的太“像”的像就是很难定义的。类似这样论调,都是最后和稀泥的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演说,评论,并无太大价值可言。自古书法理论论的就是个难以言表的“类”“似”“像”。我很难相信今人谁能论的清楚。我个人觉得,不如去悟古人的论述,甚至唐之后的也不要去看,都是人云亦云的重复论述而已,书法论文也要看魏晋之前足矣。摹本包括唐代以前的可以,其它就不要多去关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2-04-29 10:45
                          回复
                            张怀瓘曰: 无物之象,藏之于密,静而求之或存,躁而索之或失,虽明目谛察而不见,长策审逼而不知,,,,。又曰: 人皆欲顺己,不欲从人者,情也。唯明者能以理剖之。,,,。今人之论书,常情之所困,理智茫然。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2-04-29 11:04
                            回复
                              其实,每个时代,聪明的人都不学“今人”的。古人之所论,意在批评“今人”之名利心,所以,事实上也是如此,每个时代学书者千万,成器者凤毛麟角。一些从儿时就追逐名利的,比如“我得绞尽脑汁的去参展,弄个名气,。。。”这类人,永远是为别人写,严格来说是为评委写,岂能成大器?何况近代书坛乱象,虚有其名者甚多,,,。难得慧眼识良师的时代。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2-04-29 11: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