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阳刚之气盛行的大唐文人
唐朝作为封建时代的盛世,其书生们也彰显了不一样的气质风范。对于他们来说,持剑和提笔一样都是必备的家常便饭,而宅在家里摇头晃脑“两耳不闻传闻事”的书呆子习气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或纵横大江南北,游侠仗义;或投笔从戎,驰骋边塞。
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字里行间则充满了杀气腾腾;而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则充满了置生死于度外的不凡气度。
就连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王维,也能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充满西域苍茫色彩的诗句。
而唐朝更是出现了高适、王昌龄、岑参等等从军入伍,讴歌描绘边塞军旅风光的“边塞诗派”,这在历朝诗词流派中更是前所未有的。

上图_ 王昌龄 (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更有甚者,出于对军旅军功的极力推崇,以致于对自身的文人身份都大胆提出了“否定”。“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就直言不讳的写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诗鬼”李贺更是用“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用这样气势非凡的诗句,充分表现了对军功的向往和对文人的不屑,也许在其作诗之时,都忘记了自己本身也是个著名文人。

上图_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
有唐一朝书生文人的尚武阳刚之气,确实是史上空前绝后的,那么是什么样的因素,导致这一看似“反差”的现象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