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范围内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肥胖率一直在增加。我国已于2009年超过美国(1.1亿人肥胖),成为全球肥胖者最多的国家。根据2005年至2006年的美国健康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结果,肥胖与单侧低频听力损失有关。
但这种数据上的分析无法提供太多实质上的证据,科学家迫切想知道,肥胖到底如何影响听力损失,影响程度如何。
2019年2月,来自美国亚特兰大的研究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of Obesity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in Adolescent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肥胖与青少年听力障碍的关系。

研究的总样本量为1469名青少年。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收集500、1000、2000、3000、4000、6000和8000Hz的听力阈值,并且在1000Hz测试两次以确定参与者反应的可靠性。
本次研究使用了500、1000、2000和4000Hz的平均值来定义为语音频率纯音测听,高频纯音测听则使用3000、4000和6000Hz的平均值来定义。
整个研究使用15分贝作为临界点,听阈超过15分贝会被认为语音频率听力损失(SFHL)或者高频听力损失(HFHL)。

表1: 2007至2010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中12至19岁的青少年参与者的加权特征
肥胖青少年听力切迹的加权患病率更高
此项研究使用了社会人口学和听力学相关的变量,这些变量已经或怀疑会对听力阈值产生影响。
这些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种族,贫困收入比,体重状况(正常,体重不足,超重和肥胖),血清可替宁,耳部感染和噪音暴露时间(除工作之外,每周5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噪音或者音乐暴露)。
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听力图切迹(audiometric notches),语音频率听力损失和高频听力损失的加权患病率分别为16%,6.3%和11.3%。

表2: 2007至2010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中12岁至19岁青少年听力图切迹和听力损失的估计人口流行率
女性(18.2%)的听力切迹的出现相对于男性(13.9%)呈现出更高比例。与正常体重青少年(14.7%)相比,肥胖青少年(24.8%)的听力切迹的加权患病率则更高。
肥胖青少年更易患有高频听力损失
语音频率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在男性中为7.3%,在女性中为5.4%。与正常体重的青少年(5.4%)相比,肥胖青少年(8.5%)的语音频率听力损失的加权患病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在多变量的分析中,语音频率听力损失和体重状态之间没有发现统计学上显著的相关性。
男性青少年的高频听力损失的患病率为14.3%,女性青少年为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肥胖青少年(17.9%)的高频听力损失的加权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青少年(5.4%)。与正常体重青少年相比,肥胖青少年有更高的几率患有高频听力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高频听力损失可能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与听力正常的同龄人相比,患有听力损失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学业困难,行为问题,口语表现较差等现象。
此项研究发现了肥胖与噪音性耳聋和听力损失有关,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应该提升肥胖患者听力受损风险增加的意识。
由于听力损失的自我感知或诊断之前的潜伏期较长,早期的基本听力筛查可以提供早期诊断以及噪声的预防和助听器的干预。持续性地预防肥胖或能减少青少年患有噪音性耳聋和听力损失的风险。
所以,家长们也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养成小胖墩哦!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范围内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肥胖率一直在增加。我国已于2009年超过美国(1.1亿人肥胖),成为全球肥胖者最多的国家。根据2005年至2006年的美国健康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结果,肥胖与单侧低频听力损失有关。
但这种数据上的分析无法提供太多实质上的证据,科学家迫切想知道,肥胖到底如何影响听力损失,影响程度如何。
2019年2月,来自美国亚特兰大的研究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of Obesity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in Adolescent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肥胖与青少年听力障碍的关系。

研究的总样本量为1469名青少年。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收集500、1000、2000、3000、4000、6000和8000Hz的听力阈值,并且在1000Hz测试两次以确定参与者反应的可靠性。
本次研究使用了500、1000、2000和4000Hz的平均值来定义为语音频率纯音测听,高频纯音测听则使用3000、4000和6000Hz的平均值来定义。
整个研究使用15分贝作为临界点,听阈超过15分贝会被认为语音频率听力损失(SFHL)或者高频听力损失(HFHL)。

表1: 2007至2010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中12至19岁的青少年参与者的加权特征
肥胖青少年听力切迹的加权患病率更高
此项研究使用了社会人口学和听力学相关的变量,这些变量已经或怀疑会对听力阈值产生影响。
这些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种族,贫困收入比,体重状况(正常,体重不足,超重和肥胖),血清可替宁,耳部感染和噪音暴露时间(除工作之外,每周5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噪音或者音乐暴露)。
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听力图切迹(audiometric notches),语音频率听力损失和高频听力损失的加权患病率分别为16%,6.3%和11.3%。

表2: 2007至2010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中12岁至19岁青少年听力图切迹和听力损失的估计人口流行率
女性(18.2%)的听力切迹的出现相对于男性(13.9%)呈现出更高比例。与正常体重青少年(14.7%)相比,肥胖青少年(24.8%)的听力切迹的加权患病率则更高。
肥胖青少年更易患有高频听力损失
语音频率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在男性中为7.3%,在女性中为5.4%。与正常体重的青少年(5.4%)相比,肥胖青少年(8.5%)的语音频率听力损失的加权患病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在多变量的分析中,语音频率听力损失和体重状态之间没有发现统计学上显著的相关性。
男性青少年的高频听力损失的患病率为14.3%,女性青少年为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肥胖青少年(17.9%)的高频听力损失的加权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青少年(5.4%)。与正常体重青少年相比,肥胖青少年有更高的几率患有高频听力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高频听力损失可能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与听力正常的同龄人相比,患有听力损失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学业困难,行为问题,口语表现较差等现象。
此项研究发现了肥胖与噪音性耳聋和听力损失有关,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应该提升肥胖患者听力受损风险增加的意识。
由于听力损失的自我感知或诊断之前的潜伏期较长,早期的基本听力筛查可以提供早期诊断以及噪声的预防和助听器的干预。持续性地预防肥胖或能减少青少年患有噪音性耳聋和听力损失的风险。
所以,家长们也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养成小胖墩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