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这一知识点为中常考考点。结合历年考试情况来看,主要考查方式为单选题及辨析题,简答题考查频次较低。从考查角度来看,侧重于考查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以及相应运用。
教学过程的规律主要表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阶段上和教学过程内部一些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上。这些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反复出现,并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这一规律也被称为间接性规律。直接经验即学生在探索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体悟、感知和概括出来的经验,也即亲身参与之后所获得的关于外部世界的感知。间接经验是在人类文明史的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一切人类经验,也即前人或别人的经验。在教学中学生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学生无须亲身去获得、体验或验证既有的客观知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率地掌握大量系统知识。
与此同时,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接知如接枝”。间接经验的转化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实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有的感性认识。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这一规律又称为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在心智操作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具有一定认识能力,能够促进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诸如,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效率要高于一般学生。总而言之,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这一规律也称为教育性规律,与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教育性原则的内涵相一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知、情、意的统一。一方面,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学习知识提高了良好基础。比如,自律性高、责任感强的学生,更有可能高效率地掌握文化知识。在教学中,要防止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要防止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要尽力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这一规律又称为双边性规律。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又起到主导和指引作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发挥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时,并非一味地接受,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平等、友爱、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的规律主要表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阶段上和教学过程内部一些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上。这些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反复出现,并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这一规律也被称为间接性规律。直接经验即学生在探索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体悟、感知和概括出来的经验,也即亲身参与之后所获得的关于外部世界的感知。间接经验是在人类文明史的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一切人类经验,也即前人或别人的经验。在教学中学生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学生无须亲身去获得、体验或验证既有的客观知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率地掌握大量系统知识。
与此同时,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接知如接枝”。间接经验的转化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实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有的感性认识。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这一规律又称为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在心智操作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具有一定认识能力,能够促进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诸如,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效率要高于一般学生。总而言之,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这一规律也称为教育性规律,与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教育性原则的内涵相一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知、情、意的统一。一方面,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学习知识提高了良好基础。比如,自律性高、责任感强的学生,更有可能高效率地掌握文化知识。在教学中,要防止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要防止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要尽力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这一规律又称为双边性规律。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又起到主导和指引作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发挥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时,并非一味地接受,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平等、友爱、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