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吧 关注:9,036贴子:657,857

关于某辩论正、反双方史料上问题的补充。(2022重发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贴主:lovelqlyz66


IP属地:江苏1楼2022-03-25 08:31回复
    IP属地:江苏2楼2022-03-25 08:36
    回复
      觉华问题:
      高第又疏言:初闻奴报过河,即檄觉华岛将官凿冰自卫,乃风雪严寒、冰开复合,奴兵猝至,将多死之。焚龙宫寺米豆二十数百有奇觉华称是。得旨:粮料船只器械,及应罪、应恤、人员确查具奏。(大明熹宗实录)
      宁前与觉华,不存在统属关系,只是同僚关系,他们的直属上司就是辽东巡抚经略。并且明朝也没有水师归属道臣的情况。从此疏中即可见,觉华上报、受命之人是高第。诬袁者历来就好把所有责任、过失栽赃到袁崇焕身上,真够偏执的!应罪人员确查的结果是高第推出的替罪羊是他推荐的山海关总兵杨麒,可由于高第宁远战前过失太大,其自救的谎言又被揭穿,受到弹劾。
      礼科右给事中张惟一疏言:关门近事有宜严行厘剔者如关兵月饷非二十五万则二十二万亦曰我兵且十四万汰之不下十一万也乃平居患贫而寇至又患寡少去之兵从何处销筭此不可不问之兵也【右屯露贮之三十万,久奉撤入之命,而徒惮抢劫之虚声,辄举而委于奴、散之军,不犹愈赍之盗乎!此不可不问之。】(大明熹宗实录)
      此疏言前面说的是战前高第攻讦诬陷孙承宗,所谓十余万军变五万八的闹剧。这货先领了几个月十余万人的粮饷,突然蹦出来这么一出,阉党大喜,纷纷以此攻击孙承宗。结果被孙承宗以先领数月十余万人之饷,你说只有五万八千人,以这几个月多出来的钱饷哪去了反问。高第无语,后阉党派人去山海调查也没查出问题,此事最后以高第向孙承宗认错告终。标注内所说之事,是高第以后金要来抢劫,以撤关外的借口。天启给过高第一个圣旨,让其严加防御,将粮撤至关内。
      庚戌经略辽东高第奏:奴贼希觊右屯粮食,约于正月十五前后渡河。得旨:狡奴蠢动有形,右屯积聚刍粮俱要收拾内地。卿新莅关门锋刃方锐,宜严饬道,将倍修战守,务保万全。(大明熹宗实录)结果如何?后面有史料详细说明。
      受到弹劾的高第,在叙宁远之功时:兵部尚书王永光覆题宁远叙捷...得旨朕嘉宁远捷功年来仅见内外大小臣恩赉宜均王体乾梁栋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各加恩三等赏银五十两纻丝三表里俱荫弟侄一人与做锦衣卫指挥使世袭给与应得诰命...前屯将士功次仍著作速查明具奏【高第革去玉带闲住】(大明熹宗实录)
      为什么仅仅是革去玉带闲往,因为阉党以开始势大,高第受到阉党包庇的缘故。如果有人说高第不是阉党,这个说法完全就是个谎言,高第由著名阉党头目魏广微特别提拔而主事辽东,而人称“外魏公”的魏广微,此人是非亲信不用的。
      ○大学士【魏广微】题臣去岁虑都城守具全缺万一猝有非尝难以旦夕取办曾举原任兵部左侍郎李瑾右侍郎高第望 皇上简用畀以监督制造之责请将高第起补原官兼工部职衔俾照素所藏书开载城守器具一切制造坚固适用及此未雨预图有备至于李瑾清谨有执宜遇缺推补得旨览卿奏具见根本深谋绸缪至计务作速举行起用高第著吏部即与题覆
      ○起原任兵部左侍郎高第为兵部左侍郎管工部右侍郎事
      ○升兵部左侍郎管工部右侍郎事高第为兵部尚书
      ○戊戌兵部尚书高第题御奴吃紧四著一曰拒绝降夷摉除奸细一曰查地冲要分布将兵一曰蓟镇宜急山海宜缓一曰器械当备军令当严得旨这四款皆防奴急著即移文边塞诸臣严加备御务保无虞
      ○命兵部尚书高第仍以原官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等处军务。(以上史料皆出自大明熹宗实录)
      高第在阉党的帮助下短短几个月就升任辽东经略。之后开始找孙承宗的麻烦,不过后来又给孙承宗认错了。再之后就开始放弃关外了。以袁崇焕为首的爱国将领们力争。茅元仪:如不撤兵,奴必不敢轻我而来。如撤即奴窥我之怯,其入犯也必矣。请身系司败,直至明春,如不撤而来,与撤而不来,皆甘军法。莫之省。再之后高第还是撤了,后金果然来了。宁远大战爆发。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2-03-25 08:37
      回复
        再说高第的尽撤关外:高第无故尽撤关外,因此招致后金的大举侵攻。在这期间,高第做了很多荒唐事,其中之一就是放弃锦、右的粮草,没有执行天启令他将锦、右之粮运抵关内的命令,他希望后金得到粮草后不来打他,并上疏说后金只是抢粮来的为弃粮推责。
        lovelqlyz66: (高第)甫受事,即下檄马世龙,令撤锦右、宁前之兵,弃关外四百里。袁崇焕力争曰:“...我必不入,独卧孤城以当虏耳。”第不得已,止撤锦右兵,驱屯兵屯民入关,弃屯粮数十万石。死亡塞路,哭声震原野。明年正月,奴长驱入犯,路无留行,第撤兵之效也。第仓皇叫苦曰:“关兵只五万。”
        lovelqlyz66: 万。”逆党喜而相告,此可以难倒枢辅矣。公遣人告户部曰:“高尚书散十一二月饷,且有全镇布花,五万人乎?十一万人乎?今户部发饷,止给五万人,则尚书窘矣。予姑不置辩,尚书可自悔失言。予一疏使东有不识兵数之尚书,
        lovelqlyz66: 当为四夷传笑,遂轻中国。”奴既退,再奉旨核兵。第乃具疏认罪曰:“前止据见在五万,今核有某兵某兵合十一万有奇。”其欺妄如此。
        “初,虏势张甚。人心惶骇欲遁。自崇焕坚拒,气始振。关外九城得屹然拱护山海……藤县(袁崇焕)之于东陲,亦勋劳多矣!初,经略高第议弃宁前锦右。果如其说,则辽西将非国之有也。赖藤县力持,成宁远之功,士气少奋。”(《国榷》)
        中枢高第以柳河之故下檄马帅,令撤锦右、宁前之兵,弃关外四百里。宁前道袁公崇焕身卧宁远以争曰:“宁前道当与宁前为存亡,如撤宁前兵,宁前道必不入。”独卧孤城以当虏耳。高不得已止撤锦右守兵回关,并驱屯兵、屯民以入。-------------周文郁的《边事小纪》(卷一 辽西复守纪事)
        (高第)令撤锦右、宁前之兵,弃关外四百里。崇焕、元仪力争之,元仪谓,奴三年不来,非天幸也,实以我兵势既张,畏而不敢尔。柳河之役,我损失不过四百人,中朝自欲张大其事耳。而奴实以船城之失过于是,且逼于沈阳,而心怀忧悸。【如不撤兵,奴必不敢轻我而来。如撤即奴窥我之怯,其入犯也必矣。请身系司败,直至明春,如不撤而来,与撤而不来,皆甘军法。莫之省】。【崇焕身卧宁远以争,曰,宁前道当与宁前为存亡。如撤宁前兵,宁前道必不入,独卧孤城以当虏耳】。【第不得已,止撤锦右守兵回关,并驱屯兵、屯民以入。公私所屯粮,俱不许运,凡弃置数十万石】。---------茅元仪的《督师纪略》(卷十二)
        从以上记载中可知,高第无故尽弃关外,此举招致后金大举进犯。抢粮说仅限高第一家,他是在尽撤关外的时候放弃了粮食,【并下令公私所屯粮,俱不许运,凡弃置数十万石】高第弃置粮草十余万石,后金得到了十余万石,明、清史料对此记载一致。高第弃粮意思不言而喻,他希望后金得到粮食后就退回去,能不攻打大明了。好愚蠢的想法!若非老奴自负威名,硬要攻下敢阻挡他的宁远,否则遭受攻击的就是山海了!这目的可不是抢粮,而是入关!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2-03-25 08:38
        回复
          【关于抢粮说】,是高第为之后可能的败局推卸责任,和希望能断臂自保的低劣手段罢了!可以看看后金是如何“抢粮”的。
          清太祖实录记载:“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帝率诸王统大军征大明】。十六日次于东昌堡,十七日渡辽河……”
          《清太祖实录》又载:“二十七日,帝回至右屯卫,将粮草尽焚之。”
          《明史》记载:“我大清初解围(宁远),分兵数万略觉华岛,杀参将金冠等及军民数万。”
          大明熹宗实录中的两条资料说:“虏骑既至,逢人立碎,可怜七千之将卒,七八千之商民……囤积粮料,实已尽焚。”战后当时的蓟辽总督王之臣统计损失之奏章里说:“……兵将俱死以殉国,粮料八万二千余,及营房、民房俱被焚毁”。
          后金既然“缺粮”还烧粮干嘛!觉华的粮食后金没要,也给烧掉了。高第及袁黑的愚蠢言论不攻自破!
          关于这场辩论,反方淆乱了几点,正方又不了解,无法予以驳斥。很是可惜,毕竟准备时间有限。宁远大捷前,辽东钱粮受制于高第,而非袁崇焕。觉华听命及复命的对象是高第,而不是袁崇焕。袁崇焕反对的是撤退,而不是撤粮!另外,后金将粮草尽焚,后金吃灰啊?还依靠这些养活了他们?还依靠这些度过难关?这是什么逻辑?宁远大捷反方关注觉华之失,却拿镇江说事!镇江收复没几天,毛文龙就跑了,军民尽被后金屠戮,这算什么?宁远大战!后金是征明!结果受阻于宁远!而不是到辽东抢粮!!!反方说话不但前后矛盾,还双重标准,这么明显的错误都没能给予驳斥,可惜了。
          诬袁者淆乱了几个要点:袁崇焕是拒绝放弃领土,而非拒绝撤粮;高第是地、粮都要放弃,并且也是这么做的。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2-03-25 08:38
          回复
            原贴记录:
            lovelqlyz66: 袁崇焕宁远大捷最大的功绩就是,不但是明朝首次对后金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并成功阻挡住了后金入关的铁骑!努尔哈赤之死现又两种说法,一个是此战受伤并气愤失败郁郁而终。另一个是因为此战失败被气着了,于是郁郁而终。
            lovelqlyz66: 回复 Poplar_wen :后金来抢粮,却将粮草尽焚?这么错误明显的蠢话怎么还有人信呢?后金这次出征的目的,是大明!是山海!是要入关!却受阻于宁远!宁远大捷这不叫功绩?那什么还能称之为功绩!袁崇焕军事能力差?军事作战后金赢过袁吗?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众多后金名将是被谁击败的?
            lovelqlyz66: 回复 Poplar_wen :后金十三万大军围城,袁部一万七千余人,能重创后金击伤老奴以实属不易。你有招?怎么管?怎么顾?有人奋战,又有人坐观!你认为应该是奋战的人为此负责?还是坐观的人应为此负责?建议你说话之前,走走脑子!
            寻找九月的雪: 回复 Poplar_wen :恩,我就想请问你,当时后金多少人进攻?进攻了多久?还有事情的经过,你把你认为的来告诉我。我可以说,你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大同兵马指挥使: 回复 Poplar_wen :宁远之战,后金最少被击毙上万!从“积尸如山,几于城平”就可以看出来!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22-03-25 08:39
            回复
              朝鲜问题不值一驳,反方明显依靠造谣的网文,几乎都是错误。这是不是很了解历史的人都能分辨出来的问题。
              后金三万攻朝,沈阳留守兵力不多?出征朝鲜的三旗,与未取朝鲜的另五旗相比,哪边是主力?并且后金首次攻朝,朝鲜向后金屈服了吗???
              袁崇焕最著名三战之战绩:
              宁远大战:
              自辰至晡,杀三千人,敌少却。二十五日佟养性督阵攻西门,势更悍,先登,益众。敌俱冒死力攻,城中卫之如前,击杀更倍于昨”(《明季北略》)
              “是役也,奴贼糜烂失亡者实计一万七千余人。而大炮以封,今所称‘安边靖虏镇国大将军’者,职所首取四位中之第二位也。”(《徐光启集》,卷四,《练兵疏稿二》)
              “……天启六年正月宁远守城,歼贼一万七千余人,后奉敕为安边靖虏镇国大将军,此正西洋所进四位中之第二位也。”见(明人瞿式耜《瞿忠宣公集》卷二《请求火器疏》)
              其它相关记载:  努尔哈赤自称“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征讨诸处,战无不捷,攻无不可,惟宁  远一城不下”(《清高祖实录》)
              《明熹宗年都察院实录》记天启六年二月五日御史周应秋疏云:“[缺一字]酋大举过河,攻宁远,几震京师,幸仗皇上之威灵,袁崇焕之方略,将士奋击,贼负重伤遁去”。
              《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四月辛丑,登莱巡抚李嵩疏言:“天启六年四月十五日,准平辽总兵官毛文龙揭回乡张有库等口称:‘新年老汗于二十四日在宁远等处攻城,不料着伤。’”。
              朝鲜李星龄《春坡堂日月录》:“我国译官韩瑗,随使命入朝。适见崇焕,崇焕悦之,请借于使臣,带入其镇,瑗目见其战。军事节制,虽不可知,而军中甚静。崇焕与数三幕僚,相与闲谈而已。及贼报至,崇焕轿到敌楼,又与瑗等论古谈文,略无忧色。俄顷放一炮,声动天地,瑗怕不能举头。崇焕笑曰: ‘贼至矣!’乃开窗,俯见贼兵,满野而进,城中了无人声。是夜,贼入外城,盖崇焕预空外城,以为诱入之地矣。贼因并力〔攻〕城,又放大炮,城上一时举火,明烛天地,矢石俱下。战方酣,自城中每于堞间,推出木柜子,甚大且长,半在堞内,半出城外,中实伏甲士,立于柜上,俯下矢石。如是层〔屡〕次,自城上投枯草油物及棉花,堞堞无数。须臾,地炮大发,自城外遍内外,土石俱扬,火光中见胡人,俱人马腾空,乱堕者无数,贼大挫而退。翌朝,见贼拥聚于大野一边,状若一叶。崇焕即送一使,备物谢曰:‘老将横行天下久矣,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奴儿哈赤先已重伤,及是具礼物及名马回谢,请借再战之期,因懑恚而毙云。”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22-03-25 08:40
              回复
                宁锦大战: 
                刘应坤奏报称:“打死贼夷,约有数千,尸横满地”(明熹宗实录)
                纪用奏报:初四日,奴贼数万,蜂拥以战。我兵用火炮、火罐与矢石,打死奴贼数千,中伤数千,败回贼营,大放悲声。 (明熹宗实录)
                兵部尚书王之臣覆袁崇焕言:...今日之事守者以全城为上,援者以退贼为功,俘馘斩级皆所不计.其阃外机宜应听督抚诸臣相机行事,臣部不敢遥度也.(明熹宗实录、天启七年六月、卷84载。)
                “奴贼于初五日在小凌河扎营,拆毁小凌河城墙。初六日尽赴大凌河,拆城。[]来投降[]夷具言:奴恨锦州杀伤夷众大半,若留下城墙,汉人又如锦城据战,又将广宁诸城尽拆,使汉人无据,方好上阵厮杀。自此,逆贼渐东,地方无虞。《王在晋辽事实录卷17》
                《旧满洲档》少讳饰:刻有“宽温仁圣皇帝”字样的皇太极信牌此次攻打时,兵士死亡很多,大军遂还。
                战后袁崇焕被陷害去职,宁锦大捷之功被阉党大肆冒领。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2-03-25 08:40
                回复
                  广渠门之战:
                  清史稿太宗本纪记载: 遣左翼大贝勒莽古尔泰、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等,领白甲护军、蒙古兵迎击崇焕、大寿,俱败之。
                  满文老档二十日记载:先是皇太极率右翼诸贝勒、护军、蒙古军攻击德胜门明军,后令左翼诸贝勒--莽古尔泰、多尔衮、阿巴泰、多铎、阿济格、豪格等,领护军、蒙古军攻击袁崇焕部。
                  辽西入卫纪事所载:崇祯元年戍辰秋七月,余偈督师袁公崇焕于长安,偶谈间遂订出关之约。八月至宁,得公简练鼓励,气可吞胡,种种作略,出人意表。未及期而虏已在目中矣。是以奴眈眈欲先发破我成局。 ......二十日早,报奴大队分六股西来,公传令开营迎敌。先遣都司戴承恩择战地于广渠门,余随行间。公令余回,余不从。公又曰:“我有奏书二通,子可速回,为我料理。”且嘱勿再来。余还寺,即将奏疏阅发,遂披甲跃马,仍驰军前。而公正在布阵,其祖帅正兵镇南面,副将王承等列西北,公与余扎正西,阙东面以待敌。拥众直突东南角,我兵奋力殊死战奴,奴奔北,见前处有承等兵,方立马无措,若承等合力向前,则奴已大创,不意承等徙阵南避,翻致奴众复回,径闯西面。一贼抡刀砍值公,适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对而折。公或免。时贼矢雨骤,公与余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得南面大兵复合,贼始却。【我兵亦倍奋砍杀,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直追贼至运河边。贼忙迫拥渡,冰陷,淹没者无数】。此一战也,自午至酉,麋战三时,杀贼千计,内伤东奴伪六王子,及西虏名酋都令。我兵亦伤亡数百。
                  盖九边尚首虏,每以争割首级误事。公深鉴陋规,于未战之先,与诸将士约,惟尽歼为期,不许割级,故将士得一意剿杀,以获此胜。是晚收兵,直至二鼓方毕。
                  崇祯实录所载:袁崇焕令都司戴承恩择地广渠门,祖大寿阵於南、王承胤等阵西北、崇焕阵於西待战。午刻,有骑兵突东南,力战稍却;承胤竟徙阵南避。】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帅兵追虏於运河,虏酋精骑多冰陷,所伤千计】;京兵亦伤失数百人
                  朝鲜仁祖实录所载:...由间路弛进京城,与贼对阵于皇城齐化门。贼直到沙窝门。袁军门、祖总兵等,自午至酉,鏖战十数合,至于中箭,幸而得捷,贼退兵三十里。贼之得不攻陷京城者,盖因两将力战之功也。
                  镶红旗——阿济格
                  正白旗——多尔衮
                  镶白旗——多泽
                  正红旗——代善
                  镶黄旗——阿敏
                  正蓝旗——莽古尔泰
                  正黄旗、镶黄旗——皇太极
                  溃逃的莽古尔泰、多尔衮、阿巴泰、多铎、阿济格、豪格等人,也敢向督师言勇!!!
                  袁崇焕与后金的战绩全胜!可见,后金很难在战场上击败袁崇焕,所以才会用战场之外的手段,除掉袁崇焕。
                  己巳之变中袁崇焕的战绩记载:
                  广渠门之战上楼以有,不在复述。
                  马伸桥遭遇战:
                  辽西入卫纪事:十一月十二日,辽卒哨至马伸桥,与奴遇,大败之,斩敌酋,军声大震。
                  崇祯长编中的记载是廵関御史方大任疏报:蓟兵无一可恃,惟有関宁可用,今督师果至,用火器已获小捷。
                  崇祯实录:清兵值辽兵於马伸桥,战不利。
                  左安门之战:
                  辽西入卫纪事:二十七日左安门之战,城上下炮击退之。辽将于永绶,郑一麟营,炮药失火,兵立火中不敢退,公当即给赏,每人二十金。
                  崇祯实录:丁未,清兵攻南城
                  南海子袭营:
                  辽西入卫纪事:二十九日,用乡导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潜往海子,距贼营里许,四面攻打,贼大乱,随移营出海子。
                  崇祯实录:袁崇焕遣乡导任守忠以五百人持攻潜攻清兵於南海子,清兵稍退。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22-03-25 08:41
                  回复
                    反方一直拿毛文龙说事,这些人看的是某小说众哗众取宠、漏洞百出的谎言,而非史料,这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看看毛文龙其人、其事吧!
                    “丙子,初,辽抚王化贞遣都司毛文龙率二百二十余人繇海东规取镇江。至朝鲜弥串堡,侦知伪署游击佟养真抄杀黄嘴商山等处,城中空虚。时右卫生员王一宁往朝鲜借兵适回,文龙延与共计,令千总陈忠,乘夜渡江,潜通镇江中军陈良策为内应。夜半,袭擒养真及子松年等贼党六十人,收兵万人、旧额兵八百人,南卫震动。”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三》
                    “初,毛文龙收复镇江,王化贞自谓发纵奇功,便欲乘机进取。熊廷弼言:‘三方兵力未集,而文龙发之太早,致使奴恨辽人,焚戮几尽,灰东山之心,厚南卫之毒,寒朝鲜之胆,夺西河之气,乱三方并进之本,谋误专遣联络之成算,目为奇捷,乃奇祸耳!’”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王化贞对此兴奋不已,说:“不必筹登莱水师也,有皮岛毛文龙在”。结果就是他的“一举荡平”白白葬送了明朝的十三万大军,可以说,广宁之败,起于王化贞,始于毛文龙。
                    清太祖皇帝实录卷之八
                    己未。镇江城中军陈良策、与居民潜通于明将毛文龙。令别堡之民。诈称兵至。大呼噪。城中惊扰。良策乘乱。执城守游击佟养真。杀其子丰年、并从者六十人、叛投文龙。
                    而周文郁的〈边事小纪〉记录的更详细:毛文龙诈称自己带了大军过来,与陈良策约好半夜动手,而半夜毛毛虫根本就没来,骑虎难下的陈良策只好擒了佟养真.次早到毛毛虫军中,才知道毛毛虫只有三船人马.这与明熹宗实录的“佟养真父子之擒也文龙曰率民兵通内应陈中军夜袭之绍勋则曰屯兵错认为参将为大兵群缚而献之”的记录相符合,明清双方的资料契合的很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毛文龙在镇江之役中,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吹牛。吹自己有数千兵,然后什么也不用干,等着陈良策这个原本人在清营心在汉的内应送“功”上门。
                    如果毛文龙只是吹吹牛,那也没什么,毕竟镇江之役也是有收获的,起码擒获了六十名包衣。可事实是,毛文龙吹牛一向是只顾自己,从来不顾别人的死活,他的牛皮给整个辽事带了巨大的损失。
                    第一,三方兵力未集,发之太早,误专遣联络之成.毛文龙的行为根本没有大局观,为了自己立功,他不惜吹自己有大兵开到,诱使陈良策过早的暴露。而陈良策这个原本人在清营心在汉的内应,如果不是过早的暴露的话,在接下来的广宁之战一定能发挥更大作用,辽局就此失去了一颗重要的棋子。而更严重的是,毛文龙的行为让原本潜伏的民间的反清势力也过早的暴露,这就彻底打乱原来三方布置的全局。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22-03-25 08:42
                    回复
                      以上,转自kets辨析文章。
                      毛文龙的满浦、昌城攻甜水站、董骨寨等“捷 ”:
                        天启三年十月的毛文龙奏自满浦、昌城攻甜水站等捷:毛文龙对明朝宣称率兵三万征后金,这一系列的战斗朝廷当时就有明白人并怀疑其战果真实性:熹宗实录:“不交一锋,致奴死二万余人,马三万匹,其数终有不可考。”李朝实录:“都元帅张晚驰启曰,近接义州之报,毛将已为渡江,游骑出没于凤凰、汤站之间,日日放炮,以为声势。又闻易承恩等已自上流渡江,其军之单弱,臣已目见。”
                      咸兴战役
                      天启四年五月的咸兴一仗,满文老档记:“明国毛文龙令游击三员领兵顺鸭绿江越长白山寇满洲东界所属辉发地,时有满洲守将苏尔东安击破之,追杀三日,其兵无一人得脱。”此战未上报。
                      清和之役
                      (熹宗实录)可惜被毫不留情地戳破了这个牛皮,“战于清河城北之车山,游击领大兵夜归,至碱场堡土墙口,奴兵一万五千余骑断游击归路,游击四散,陆续渡江云。”说明此役实际上毛文龙大败,自己也说“奈何思师海岛,馈粮不继,军民相食,道途愁叹”
                      鞍山驿与萨尔浒之役
                      熹宗实录:“阵擒渠魁二名,活夷八十三名,阵斩首级六十三颗,备造清册,另文俘解,其阵亡官兵四千余人。”这还算好的,朝鲜李朝实录直接说”六将战死,所率军兵一万八千人尽没。”
                      熹宗实录天启圣旨
                      得旨:这本说的是献俘前已有旨,非真正渠魁不得轻渎.今著登莱巡抚审实处治,不得滥杀无辜!至奴犯宁远已经三月,毛文龙竟不知觉!何云牵制?据所住须弥岛,去奴寨二千余里,去宁远亦如之远不相及!毛文龙当自己审处奏报,以图结局,勿徒以献俘塞责!
                      后金首征朝鲜
                      大明熹宗实录:兵科都给事中许可徵疏言:江东危迫,毛文龙差都司毛文显领兵一千以救宣州,永显阴约民船载家眷兵丁西逃,被旅顺参将张继善拏获;石城岛游击高万重倡言鉄山云从胥失,因席卷岛中货物子女,夺冻船为粮航海窜归河西;又都司马承勋李矿郑继魁等皆西逃...朝鲜直说毛文龙弃皮岛,率军在海上游荡。话说,这后金可没海军,怎么连皮岛都不要了呢!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22-03-25 08:43
                      回复
                        众多相关质疑:
                        毛文龙药辽人舌献俘昌言廉得之密与解毒汤旬日舌清乞命皆辽人也言其实编为农(大明熹宗实录)
                        但活夷已角□羊中途忽以六人易换而回此六人者既系六王子管家将遂纵之以别用耶抑后来仍角□羊正法也在毛帅或别有计筭臣等不及知但以彼易此名实不同以死易生事情顿异窃意诸夷言语不通生死出入一凭之通官之口而通官转换支吾若此则真与假降与擒都无从辨若不别觅通事细加研审则诸夷至死盖不知其所以然矣查登镇素无解东夷语者臣等不能辨其来历据外议啧啧犹有不敢尽言者是在该部详究之耳章付兵部(出处同上)
                        毛文龙差官角□羊俘七名至中途逃去二名当即拏获其一名情急自死又云行至广鹿岛急差官手传令箭赶来口称前达系六王子管家今有机密重情令将带来活夷换回六名臣闻之不胜惊疑夫献俘之举奏之皇上告之 祖宗用以远播威德昭示宠灵此何等大事乃忽然角□羊来忽然换去前角□羊者不知何以遽发后换者不知何处淂来支吾不一真假莫知以报功则涉混以对皇上则似欺乞严敕该部查审真伪仍谕毛文龙以后开报军情务从真实以副朝廷委任责成之意章下兵部(同上)
                        平辽总兵毛文龙屡请增饷户部具覆言毛帅之有志于灭奴也久矣天启三年具呈臣部云得饷百万明年可以灭奴今又云二年之间有不平辽灭奴复三韩之旧业甘治欺君诳上之罪如此则取辽不啻反掌祗为少饷误耳夫精兵十七万虗实与否虽未可知(同上)------两年平辽?????
                        得旨功罪原分两途信赏必罚系朝廷操柄毛文龙即使有功岂得代人赎罪况奴酋入犯文龙全不知觉牵制安在辄敢言功乃为失陷封疆之人求宥藐视朝廷是何法纪念海外孤军姑不究(同上)----毛文龙早先就有疏言,谓不能平奴但牵奴有余。结果宁远、宁锦两战,其牵制安在!!!话谁都会说,关键是得能做到才行!
                        登莱巡抚李嵩疏言...毛文龙屡以角□羊俘报奉旨著登莱巡抚审实处治【不得滥杀无辜】臣已谨拟遵行俟两月余杳无消息毋亦自知非真正渠魁不得轻渎而姑寝之耶则此累累多首将何以安顿乎如上岁角□羊俘贻患酿祸几不可收拾一变于海舶而角□羊官时可达被杀再变于登镇而兵丁王一松等阵伤又不徒驿递粮饷之驿扰烦费为矣况往时角□羊俘有文未到而人先到者彼夫扬帆而至知为毛镇所角□羊乎奴酋所角□羊乎万一奸细假借其间朦艟并发卒然登岸出不意而攻不备则其害宁忍言哉且各镇边临阵擒获绝无角□羊者有之不过头目渠魁其余小丑悉于彼处正法何独于东镇不然也(同上)
                        旅顺参将李矿以东镇毛文龙差官拘提率所部卒四千人逃入河西登抚李嵩辽抚袁崇焕皆以为言【得旨李矿逃入河西情差可原】然抗违主帅擅离信地法在不贷该宁远抚臣查的确定夺逃回兵士作速安插并议具奏(同上)----看看毛文龙是如何治兵的。后面还有个治民的。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22-03-25 08:44
                        收起回复
                          通敌之记载:
                          仁录书五年五月乙未,即天启七年五月三十日。时南以兴李莞等,巳就义数月,而毛文龙犹如此致憾者,盖一则尝以文龙凶悖之言,启闻国王,一则状启中明言文龙有『通虏』之说。于是右议政申钦亦曰:『毛与李永芳通谋之说巳久,(金)伤容在彼时,亦有此言.』(卷十叶六)
                          ○原任巡抚登莱武之望疏言毛帅在鲜五年先与旧抚镇不和继与臣等不和今又与鲜君臣不和【岂诸臣皆厉世妖孽而独毛帅为和鸾鸣凤耶】【塘报中捉获奸细与逃回妇人之言皆言李永芳等于腊月初五日差人往三山岛至二十八日始回毛帅深讳之千方百计以图遮饰】----大明熹宗实录
                          仁录是年三月己巳,亦有同样记事,如『毛都督以为贼将李永芳,到凤凰城求和』 。兵科给事中宋鸣梧题本。。。
                          总兵毛文龙,越居皮岛,志怀跋扈,两窥登州,疏语悖诞;按之则恐激叛,听之则实养口,今阁枢机密口笼,牵之而西,督师袁崇焕奉皇上威灵,立斩此弁,隐忧涫矣.(甲编叶七二三)
                          江西道御史毛九华疏言:臣登莱人也,毛文龙两至登郡,暗窥形势,登莱将有不测之忧,幸督师谭笑诛之,以绝后患.(崇祯长编二年八月丁巳)
                          倪汝听密揭略云:...祖宁即沥肝隔以告听曰:‘谋叛无他...直造王京,厮杀一场,令其降服,然后整顿武备,攻败山东,到一处收一处.大事可图也。’对照毛文龙通敌信:无论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两面夹攻,则大事可定矣。我不分尔所得,我亦不归尔管辖。 还有袭取南京、登莱等语,这就是对后金起到很大作用的毛文龙???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22-04-01 08: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