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一直拿毛文龙说事,这些人看的是某小说众哗众取宠、漏洞百出的谎言,而非史料,这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看看毛文龙其人、其事吧!
“丙子,初,辽抚王化贞遣都司毛文龙率二百二十余人繇海东规取镇江。至朝鲜弥串堡,侦知伪署游击佟养真抄杀黄嘴商山等处,城中空虚。时右卫生员王一宁往朝鲜借兵适回,文龙延与共计,令千总陈忠,乘夜渡江,潜通镇江中军陈良策为内应。夜半,袭擒养真及子松年等贼党六十人,收兵万人、旧额兵八百人,南卫震动。”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三》
“初,毛文龙收复镇江,王化贞自谓发纵奇功,便欲乘机进取。熊廷弼言:‘三方兵力未集,而文龙发之太早,致使奴恨辽人,焚戮几尽,灰东山之心,厚南卫之毒,寒朝鲜之胆,夺西河之气,乱三方并进之本,谋误专遣联络之成算,目为奇捷,乃奇祸耳!’”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王化贞对此兴奋不已,说:“不必筹登莱水师也,有皮岛毛文龙在”。结果就是他的“一举荡平”白白葬送了明朝的十三万大军,可以说,广宁之败,起于王化贞,始于毛文龙。
清太祖皇帝实录卷之八
己未。镇江城中军陈良策、与居民潜通于明将毛文龙。令别堡之民。诈称兵至。大呼噪。城中惊扰。良策乘乱。执城守游击佟养真。杀其子丰年、并从者六十人、叛投文龙。
而周文郁的〈边事小纪〉记录的更详细:毛文龙诈称自己带了大军过来,与陈良策约好半夜动手,而半夜毛毛虫根本就没来,骑虎难下的陈良策只好擒了佟养真.次早到毛毛虫军中,才知道毛毛虫只有三船人马.这与明熹宗实录的“佟养真父子之擒也文龙曰率民兵通内应陈中军夜袭之绍勋则曰屯兵错认为参将为大兵群缚而献之”的记录相符合,明清双方的资料契合的很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毛文龙在镇江之役中,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吹牛。吹自己有数千兵,然后什么也不用干,等着陈良策这个原本人在清营心在汉的内应送“功”上门。
如果毛文龙只是吹吹牛,那也没什么,毕竟镇江之役也是有收获的,起码擒获了六十名包衣。可事实是,毛文龙吹牛一向是只顾自己,从来不顾别人的死活,他的牛皮给整个辽事带了巨大的损失。
第一,三方兵力未集,发之太早,误专遣联络之成.毛文龙的行为根本没有大局观,为了自己立功,他不惜吹自己有大兵开到,诱使陈良策过早的暴露。而陈良策这个原本人在清营心在汉的内应,如果不是过早的暴露的话,在接下来的广宁之战一定能发挥更大作用,辽局就此失去了一颗重要的棋子。而更严重的是,毛文龙的行为让原本潜伏的民间的反清势力也过早的暴露,这就彻底打乱原来三方布置的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