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小时候的“吃儿”,有时让人怦然心动。
用上眼前的那几样儿,有的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即使还能见到的,也一不是当年那一时刻的“那一个”了。
其实真的无意于写小时候的“吃儿”,倒是有益于谢谢“小时候的什么”。
什么呢?
又说不清。
“搓板儿糖”
我病了。
很可怜。爸爸上班去了,走的时候答应过“带好吃的回来”。
我溜溜盼了一天,坐在床上,体温很高。
“叮铃”一声,是爸爸的车铃响。我看着爸爸走进院子,走进屋子,从兜儿里掏出一块——“搓板儿糖”!我跳起来抓在手里——它多漂亮:光滑的包装纸上,画着红衣小孩儿踢足球!剥开来,一小块一小块的酥糖连成一派,形状像妈妈洗衣的搓板儿,闪着淡灰的柔光,一咬开——里面有甜甜的芝麻酱!
我吃了“搓板儿糖”,又把那包装纸翻来覆去看了一晚上,第二天就退了烧。
白巧克力
我上幼儿园了。课堂上,小朋友都必须背手儿听讲,不许做小动作,只有一个人例外,她妈妈是歌舞团的,常给阿姨送演出票。她上课吃东西。有一回,我清清楚楚地见她打开闪亮的锡纸,嚼着一种糖——奶白色的,凭直觉,我敢断定那是巧克力。阿姨正在讲课。她的腮帮一鼓一鼓的,我的口水一涌一涌的。
有一天我不知做了什么,她很高兴,要跟我“好”,送我一件“礼物”——一小张画着大牛头的糖纸。我用小手绢儿把它层层包起来——里面还有巧克力的香气!揣在兜儿里,总忍不住摸出看看,闻闻。
又有一天,我不知又做了什么,她不高兴了,不跟我“好”了,又把礼物收回去了。我将那展平的包装纸轻轻递还给她,心中无限酸楚。
“白巧克力”是我小时候充满诱惑的一个谜。
很多年以后,发现市场上有白巧克力卖,我立刻坚决地买了半斤——一尝,味道很一般。
不仅怅然若失。
扒鸡和青蛙
第一次听说有“扒鸡”这种食品,是在那一个多风沙的春天。
奶奶病得很重,需要靠着被子才能在床上坐起来。远在广州的舅舅也被电报召回。他给姥姥带来了“扒鸡”。
奶奶在床上撑着说些嘱咐儿孙的话,说一会儿,靠在舅舅的怀里喘气。大人围着她。我听不大懂,只闻见扒鸡的香气,可是全无食欲。
阳台里有两口小缸,那时候满装着活青蛙——听一个偏方上说,青蛙怎么怎么做了,就能治姥姥的病,于是舅舅们四处讨换来了这些小东西。不知怎么,盖子掉了,它们纷纷蹦出来,鼓眼睛瞪着,白肚皮粘着泥,呱呱叫着,跳上窗棂,跳进水沟里,跳得满院子响,跳得人心里麻。屋里,奶奶的声音渐弱;外面,青蛙的叫声渐响。那种黄绿色的不安气氛,是我对死亡的最初印象。
人们说奶奶死了。妈妈让我哭。我听话地哭了。人们把奶奶送走了。院子里很静。缸都空了,青蛙们一个也不见了。扒鸡完整地供在奶奶像前。我看着那张空空的床,用五岁的头脑思索着发生了什么。奶奶为什么不吃那么香的东西就走了呢?她什么时候回来呢?
我坐在空空的院儿里等着。等在那个飞扬着尘沙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