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举世无双吧 关注:58贴子:4,025

【原创】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为什么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22-03-17 11:00回复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唐太宗与长孙皇后鹣鲽情深。尽管长孙皇后三十六岁盛年而逝,但唐太宗并没有人走茶凉,反而是越发的爱屋及乌,对长孙皇后所生及养育的儿女都十分疼爱,甚至屡屡做出让大臣们头疼不已的过分举动。再加上近些年史料的不断丰富,唐太宗真心疼爱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些子女的事实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一直致力于否认这些史实的黑子们渐渐坐不住了。
    只不过眼看以往那套直接否认史料的手段是行不通了,于是黑子们歪脑筋一动,又想出了一个曲解史实的好方法——那就是用嫡庶有别、唐太宗宠爱李承乾、李泰、李治是因为他们都是嫡出的歪理,来否认唐太宗是因为深爱长孙皇后而爱屋及乌的事实。
    不过歪理就是歪理,始终经不起推敲,更经不起一件件史实的实锤论证,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看看,唐太宗疼爱李承乾、李泰、李治,与所谓的嫡庶有别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2-03-17 11:17
    回复
      2025-05-14 16:27:44
      广告


      IP属地:江苏3楼2022-03-17 11:21
      回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嫡庶。
        《北史》:
        案《礼》,立嫡以长,故谓长子为嫡子。嫡子死,以嫡子之子为嫡孙,死则曾、玄亦然。……嫡子母弟本非承嫡,以无嫡,故得为父后,则嫡孙之弟,理亦应得为父后,则是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
        《唐律疏议》:
        158.立嫡违法
        诸立嫡违法者,徒一年。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嫡以长,不以长者亦如之。
        【疏】议曰:立嫡者,本拟承袭。嫡妻之长子为嫡子,不依此立,是名“违法”,合徒一年。“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谓妇人年五十以上,不复乳育,故许立庶子为嫡。皆先立长,不立长者,亦徒一年,故云“亦如之”。依令:“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孙。曾、玄以下准此。”无後者,为户绝。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2-03-17 11:21
        回复


          IP属地:江苏5楼2022-03-17 11:22
          回复
            在古代人眼里,只有嫡妻生育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嫡长子才算是嫡子,后面无论嫡妻再生多少儿子,都只能算是庶子。所以《北史》和《唐律疏议》里才会说,嫡妻之长子为嫡子,除此之外哪怕是嫡子的同母弟弟,那也不是嫡子。
            因此,李渊在起兵时指责隋文帝废太子杨勇而改立杨广,是“废守器之长,立不才之庶”,房玄龄在谈及隋文帝易储时也说过这是在“混诸嫡庶”——皆因杨勇、杨广虽然同母所出,但杨勇居长,而杨广只是次子。可见在时人的观念中,即便都是嫡妻所生的儿子,但只有长子才是真正的嫡子
            毕竟嫡庶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了保障家族爵位和财产的顺利传承,所以真正的继承人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嫡妻所生的长子。放在皇室里,唐太宗的嫡子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太子李承乾,至于李泰、李治,虽然都是长孙皇后亲生的,但从礼法上来看,他们的地位依旧只能算是庶子。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22-03-17 11:22
            回复


              IP属地:江苏7楼2022-03-17 11:23
              回复
                也正因为如此,褚遂良在批评唐太宗因为宠爱李泰太过,从而导致争储的事情发生时就说过:“陛下昔立承乾为太子,而复宠爱魏王,礼数或有逾于承乾者,良由嫡庶不分,所以至此”,明确将李泰当做了庶子。唐太宗自己也很清楚他的嫡子只有李承乾一个,所以李安俨在怂恿他废李承乾立李泰为太子时,唐太宗就亲口说出了“我儿虽患脚,犹是长嫡,岂可舍嫡立庶乎? ”道出了李泰在礼法面前,也只是庶子的身份。
                可见如果真的非要揪着嫡庶之分不放,对不起,嫡子只有李承乾一个,李泰、李治也是庶子。想举着嫡庶神教的大旗来歪曲史实,麻烦先把最基本的常识弄弄清楚。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2-03-17 11:23
                回复
                  2025-05-14 16:21:44
                  广告


                  IP属地:江苏9楼2022-03-17 11:24
                  回复
                    其次,我们来看看唐太宗本人对嫡庶的态度是什么。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唐太宗对嫡庶之别并没有放在心上,更不像现代人所以为的那样看重嫡庶之别。比如汉王李元昌、霍王李元轨都是唐太宗同父异母的庶出弟弟,唐太宗对待这些庶弟们相当不错。
                    因为欣赏李元轨贤能有才,唐太宗不仅公开在大臣面前对李元轨赞赏有加,还特意将以能言善谏闻名天下的魏征的女儿嫁给李元轨为妻。
                    至于对李元昌这个庶弟,唐太宗更是难掩喜爱之情。所以哪怕贞观十七年汉王李元昌因为追随皇太子李承乾意图谋反,唐太宗也不忍李元昌就此身死,还主动跟大臣们求情,想要放这个弟弟一马。尽管最后因为大臣们的坚决反对,唐太宗不得不赐死李元昌,但随后唐太宗就特赦了李元昌的生母和妻子,不仅使她们免于处罚,还唯恐她们晚年无依无靠,特意赏赐了田地与宅邸供她们生活。


                    IP属地:江苏10楼2022-03-17 11:24
                    回复


                      IP属地:江苏11楼2022-03-17 11:24
                      回复


                        IP属地:江苏13楼2022-03-17 11:25
                        回复


                          IP属地:江苏15楼2022-03-17 11:26
                          回复


                            IP属地:江苏17楼2022-03-17 11:27
                            回复
                              2025-05-14 16:15:44
                              广告
                              李治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享受由皇帝亲自抚养待遇的皇子,即便当了皇太子,唐太宗都舍不得放这个儿子回东宫待着。急得马周、刘洎等人不得不轮番上阵,劝了又劝,这才让唐太宗勉强点头答应让李治每半个月回东宫一次。
                              后来唐太宗征高句丽,父子二人难得分别这么久,那封著名的《两度帖》肉麻得让人掉了一地鸡皮疙瘩,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情书呢。好不容易从高句丽回来了,也不得安生,唐太宗巡幸个灵州也要带着李治,张行本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劝说这位爱子狂魔,不要因为私爱而耽误了皇太子学习的大好时机。
                              ——如果唐太宗对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儿子,和李恪、李佑这些儿子区别对待是因为嫡庶有别,那么为什么魏征、马周这些大臣要一次又一次地上疏劝谏,不断地向唐太宗拍砖?难道魏征他们不是古人而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的,所以不懂嫡庶之分的规矩?


                              IP属地:江苏18楼2022-03-17 1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