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我这一路的经历吧。
学习的时候因为不成熟,对文科不感兴趣,厌恶(连及格都不愿),于是辍学开始了社会生活。
在这之前,一切都还算挺正常。然后,我的命运就从社会生活开始有了变化。
先开始我去学了酒店炒菜,因为我笨,于是一年多了都没有出师。然后我怀疑我是不是我不是学这个的料。
在我迷茫中,我迷恋上了钢琴。于是我马上去琴行买了电子钢琴,回来一直练。
等练了有一段时间之后,这段时间刚好我又很强的学习练习的劲儿。
但是,我在某一天的晚上发现了我左手食指的和大拇指的大骨的交接处长了一个包,不痛不痒,不大不小。
然后我就去网上查,过滤了各种广告之后我得知我得的是腱鞘囊肿。但是,我看网上的图片发现一般患者的情况比我这个严重很多。之后我就去了医院,医生确实说是腱鞘囊肿。但是,这个属于不会影响正常生活的那种。(这里我说一句,正常生活和工作确实没有影响到,但是练琴的时候左手食指总是抽筋,频率比右手高出了许多)于是医生说不管,让它长大,长大了好治。但这个在过来很久之后(按年为单位)都没有任何变化。
这是第一个例子,练琴,手出现问题,不影响生活,但影响练习。
到后来我渐渐的也感觉到了这个东西的弊端,再加上后来我也发现了钢琴这一行除了当老师,入行门槛极高,然后后来我对于钢琴的那股劲儿就越来越弱。一直到某一天,我转行学习了做电脑音乐(我认为并不是转行,毕竟有一些渊源)。
我在网上花了一万多的学费去学习,并且这股劲儿再次带着我让我的水平渐渐提升。转机在去年6月份再次出现。
去年6月份,我发现我的左耳里面有一股胀气感,闷在里面的感觉,并且甚至有时走路的时候左耳里面会感受到走路带动起来的震动,震着我的耳膜。
之后我又去了医院,测试了听力,声阻抗,耳内镜。除了声阻抗以外,其他的都一切正常。也就是说在医生眼里我只是一个稍微差了一点的正常人。不过即便如此医生还是给我开了药。
在经过了大概一个月,依旧没有好转,医生就让我转医院。
转了之后左耳内的症状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于是新医院的医生也说做一些练习,然后就什么东西都不用管。
这是第二个例子,病因其实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但是真正的病人也是比我的情况严重得多。
于是,到了今年过年前夕,我发现了我的左耳听力有损失,而且是很严重的那种,然后我又去了医院。
到此我说明一下一个知识,就是声音的频率。我去医院的时候医生对于我能区分高低频比较意外,我因此就觉得这个好像并不是常人了解的东西,我就在这里解释一下。
我们人耳的听力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从小的时候开始,我们的听力是一生中最好的时间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频率范围会变得越来越窄。比如20岁时正常的听力范围(当然,经常戴耳机长时间听歌而且声音开在耳机60%以上不在系列)是最高到18000赫兹。三十岁是大概最高16000hz,四十岁大概最高15000,50岁最高14000,60岁12000,这种。因此医院的常规听力测定的声音频率(125-8000hz)是适合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但对于专门做音乐的人来说8000hz以上的频率极其重要。
话题回来。我感觉到我的听力有损,于是我去了医院检查,查出来的结果是常规测验一切正常,拓展测验(最高12000hz)这里,除了12000hz属于中等严重损失以外,其他任何一个频率点都是正常的。就是12000hz不正常。正好我的听力损失的部分就是左耳的12000hz以上。我的左耳最高也只能听见13000hz,相当于五六十岁的听力,也可以说是左耳听力老化。但是医生看着听力测试图只有一个地方不正常以外他说说明不了什么,然后开了一些耳聋药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这是第三个例子。
在第三次情况出现以后我我就想着老化便老化吧,我先拼一拼,拼到实在不行的时候再放弃。
于是我就继续做音乐了。
知道昨晚,第四次的情况又出现了。
我发现我听着某个乐器的位置偏右了许多,然后我左右对调了一下耳机,发现这个乐器还是偏右。这个时候我就发现我左耳又出了新的问题。
这时我拿着我手头上的设备和软件测啊测,测出来了一个结果,那就是
听力在医院所认定的正常范围内,但是我不管怎么听都听不清楚这个乐器在弹什么,能听见有个声音在咚咚咚咚,在右耳能听得清清楚楚。
所以我的这个情况属于听得见声音,但听不清楚。
后来我去网上查。当然,过滤了很多的广告,最后在百度知道,搜狐,新浪什么的地方,对比了许多的结果。共同点就是
听力中枢损伤。
然后我继续查,查到的结果就是要花一年或更久的时间做训练,又或者是上人工耳蜗,戴助听器什么的。
我崩溃了
我还没有去医院,但我猜也是没什么问题,不影响正常生活,随后不了了之。
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四次了 ,我真不知道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才造成我这辈子身体有问题,不影响正常生活但也不让我学我想要的,即便我可以不学但是为什么都不愿给我一个我应该得到的正常人的东西啊!!!
#听力损失##编曲##混音##音乐#
学习的时候因为不成熟,对文科不感兴趣,厌恶(连及格都不愿),于是辍学开始了社会生活。
在这之前,一切都还算挺正常。然后,我的命运就从社会生活开始有了变化。
先开始我去学了酒店炒菜,因为我笨,于是一年多了都没有出师。然后我怀疑我是不是我不是学这个的料。
在我迷茫中,我迷恋上了钢琴。于是我马上去琴行买了电子钢琴,回来一直练。
等练了有一段时间之后,这段时间刚好我又很强的学习练习的劲儿。
但是,我在某一天的晚上发现了我左手食指的和大拇指的大骨的交接处长了一个包,不痛不痒,不大不小。
然后我就去网上查,过滤了各种广告之后我得知我得的是腱鞘囊肿。但是,我看网上的图片发现一般患者的情况比我这个严重很多。之后我就去了医院,医生确实说是腱鞘囊肿。但是,这个属于不会影响正常生活的那种。(这里我说一句,正常生活和工作确实没有影响到,但是练琴的时候左手食指总是抽筋,频率比右手高出了许多)于是医生说不管,让它长大,长大了好治。但这个在过来很久之后(按年为单位)都没有任何变化。
这是第一个例子,练琴,手出现问题,不影响生活,但影响练习。
到后来我渐渐的也感觉到了这个东西的弊端,再加上后来我也发现了钢琴这一行除了当老师,入行门槛极高,然后后来我对于钢琴的那股劲儿就越来越弱。一直到某一天,我转行学习了做电脑音乐(我认为并不是转行,毕竟有一些渊源)。
我在网上花了一万多的学费去学习,并且这股劲儿再次带着我让我的水平渐渐提升。转机在去年6月份再次出现。
去年6月份,我发现我的左耳里面有一股胀气感,闷在里面的感觉,并且甚至有时走路的时候左耳里面会感受到走路带动起来的震动,震着我的耳膜。
之后我又去了医院,测试了听力,声阻抗,耳内镜。除了声阻抗以外,其他的都一切正常。也就是说在医生眼里我只是一个稍微差了一点的正常人。不过即便如此医生还是给我开了药。
在经过了大概一个月,依旧没有好转,医生就让我转医院。
转了之后左耳内的症状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于是新医院的医生也说做一些练习,然后就什么东西都不用管。
这是第二个例子,病因其实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但是真正的病人也是比我的情况严重得多。
于是,到了今年过年前夕,我发现了我的左耳听力有损失,而且是很严重的那种,然后我又去了医院。
到此我说明一下一个知识,就是声音的频率。我去医院的时候医生对于我能区分高低频比较意外,我因此就觉得这个好像并不是常人了解的东西,我就在这里解释一下。
我们人耳的听力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从小的时候开始,我们的听力是一生中最好的时间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频率范围会变得越来越窄。比如20岁时正常的听力范围(当然,经常戴耳机长时间听歌而且声音开在耳机60%以上不在系列)是最高到18000赫兹。三十岁是大概最高16000hz,四十岁大概最高15000,50岁最高14000,60岁12000,这种。因此医院的常规听力测定的声音频率(125-8000hz)是适合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但对于专门做音乐的人来说8000hz以上的频率极其重要。
话题回来。我感觉到我的听力有损,于是我去了医院检查,查出来的结果是常规测验一切正常,拓展测验(最高12000hz)这里,除了12000hz属于中等严重损失以外,其他任何一个频率点都是正常的。就是12000hz不正常。正好我的听力损失的部分就是左耳的12000hz以上。我的左耳最高也只能听见13000hz,相当于五六十岁的听力,也可以说是左耳听力老化。但是医生看着听力测试图只有一个地方不正常以外他说说明不了什么,然后开了一些耳聋药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这是第三个例子。
在第三次情况出现以后我我就想着老化便老化吧,我先拼一拼,拼到实在不行的时候再放弃。
于是我就继续做音乐了。
知道昨晚,第四次的情况又出现了。
我发现我听着某个乐器的位置偏右了许多,然后我左右对调了一下耳机,发现这个乐器还是偏右。这个时候我就发现我左耳又出了新的问题。
这时我拿着我手头上的设备和软件测啊测,测出来了一个结果,那就是
听力在医院所认定的正常范围内,但是我不管怎么听都听不清楚这个乐器在弹什么,能听见有个声音在咚咚咚咚,在右耳能听得清清楚楚。
所以我的这个情况属于听得见声音,但听不清楚。
后来我去网上查。当然,过滤了很多的广告,最后在百度知道,搜狐,新浪什么的地方,对比了许多的结果。共同点就是
听力中枢损伤。
然后我继续查,查到的结果就是要花一年或更久的时间做训练,又或者是上人工耳蜗,戴助听器什么的。
我崩溃了
我还没有去医院,但我猜也是没什么问题,不影响正常生活,随后不了了之。
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四次了 ,我真不知道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才造成我这辈子身体有问题,不影响正常生活但也不让我学我想要的,即便我可以不学但是为什么都不愿给我一个我应该得到的正常人的东西啊!!!
#听力损失##编曲##混音##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