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甘氏家族,原籍为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今丰城市)甘塘里人。在明清易代之际,家居南昌丰城的甘文德公,字元玉,太学生,其叔父及近亲在明代京城为重臣,寓居京城西直门西,至今仍有存名的甘家口、甘石桥、甘家口商场、甘水桥一带。其父因赴京师探望弟兄及家人,病于寓处。
文德公于明崇祯壬午十五年(1642)赴京省父,行至济宁正逢清兵攻破兖州,通路断绝,遂不得往,在济宁寓寄数月。又闻江西老家不靖,乃束装南还,待至故里家室俱被战火化为灰烬,宗族失散,杳无音信,只得复返济宁,因济宁尚有寄存之资,还可资助去京。甲申(1644)明代鼎革,是为顺治之元年。路始通,至京师遍访甘氏故居甘石桥一带及京畿南北内外,则父与叔父及其家人迄无音耗。不得已,痛哭返济。
流寓济宁期间,因常往来兖州郡城,乐此地的风土人情,康衢通达,遂于顺治初年,贯籍兖州(滋阳)城内大街范氏牌坊旁,是为居滋阳甘氏之始祖。文德公居兖后就把原籍的“耕读传世长,诗礼恩泽远”的家风、家训带来了滋阳新家。四个儿子先后均考入当时的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成为太学生。长子霖由郡庠生成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经六年一次的朝考录取,出任观城县(今聊城)教谕,大计卓异,擢升江西省崇仁县知县。康熙二十三年(1684),恭遇皇帝封赏,敕授文林郎。遇母陈氏之丧,丁忧回乡,守制三年。制满,复选调四川屏山县知县,时藩将吴三桂引兵反叛,清军相机防剿,进驻屏山。一时军需供给匮乏,霖不忍心加重百姓负担,遂派遣其子棠阴返回滋阳变卖家产,以资应对,待儿子带着钱财回到屏山,霖已因积劳成疾,呕血离世。川鲁乡民闻之,莫不痛论惋惜!霖生于清顺治五年(1648),卒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享年仅四十五岁。《滋阳县志》(人物列传(下)卷九)载有传记。
族人如有相关信息的可与我联系,谢谢!!! QQ:545011966
文德公于明崇祯壬午十五年(1642)赴京省父,行至济宁正逢清兵攻破兖州,通路断绝,遂不得往,在济宁寓寄数月。又闻江西老家不靖,乃束装南还,待至故里家室俱被战火化为灰烬,宗族失散,杳无音信,只得复返济宁,因济宁尚有寄存之资,还可资助去京。甲申(1644)明代鼎革,是为顺治之元年。路始通,至京师遍访甘氏故居甘石桥一带及京畿南北内外,则父与叔父及其家人迄无音耗。不得已,痛哭返济。
流寓济宁期间,因常往来兖州郡城,乐此地的风土人情,康衢通达,遂于顺治初年,贯籍兖州(滋阳)城内大街范氏牌坊旁,是为居滋阳甘氏之始祖。文德公居兖后就把原籍的“耕读传世长,诗礼恩泽远”的家风、家训带来了滋阳新家。四个儿子先后均考入当时的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成为太学生。长子霖由郡庠生成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经六年一次的朝考录取,出任观城县(今聊城)教谕,大计卓异,擢升江西省崇仁县知县。康熙二十三年(1684),恭遇皇帝封赏,敕授文林郎。遇母陈氏之丧,丁忧回乡,守制三年。制满,复选调四川屏山县知县,时藩将吴三桂引兵反叛,清军相机防剿,进驻屏山。一时军需供给匮乏,霖不忍心加重百姓负担,遂派遣其子棠阴返回滋阳变卖家产,以资应对,待儿子带着钱财回到屏山,霖已因积劳成疾,呕血离世。川鲁乡民闻之,莫不痛论惋惜!霖生于清顺治五年(1648),卒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享年仅四十五岁。《滋阳县志》(人物列传(下)卷九)载有传记。
族人如有相关信息的可与我联系,谢谢!!! QQ:54501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