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吧 关注:7,657贴子:112,674
  • 3回复贴,共1

关于晚明史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现在一些人在没有正确史观的引导,分析史料的能力下,对崇祯帝苛刻,对万历则为之百般辩解,这未尝不是人性的一种生动体现。
任恩可以姑息养奸,任怨则易结仇。这样的情况在晚明亦不新鲜。
张居正遭到政治清算后,申时行以“海内苦操切久矣”为借口,尽废张居正新政,赢得生前身后的声望美誉,而张居正直到今天都还要受种种不实非议。
晚明以过分宽纵失天下,我欣赏的几位君臣却都因“操切”、“任怨”被人指责。
此种现象,着实有趣。
不同的是,明亡后明人对此痛定思痛,做出种种自我反省,而今人犹在雾里看花说些梦语呢。
总之,我始终欣赏失败亦无憾的理想主义,厌弃寿终正寝的姑息养奸。”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2-12 17:10回复
    点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3-03 09:15
    回复
      Up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3-12 09:09
      回复
        正史观是要为树立正向三观服务的,所以正解历史“曲解”历史也如古人修史一样,倒是不难理解。
        明朝的主要矛盾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终明一朝都是如此。(这里的相权泛指的是文官官僚集团)
        明朝强势皇权或力争维护皇权的皇帝有洪武,永乐;宣德 英宗 正德 嘉靖 万历和天启。
        明朝弱势皇权或妥协调和与相权关系的皇帝有 建文 洪熙 景泰 成化 弘治 隆庆和泰昌。
        崇祯介于两者之间,早期是相信和依赖文官集团,中后期是憎恨和疏离文官集团的。
        崇祯的主要悲剧在于信王时被当时坊间舆论‘’洗脑‘’,过于相信东林的操守气节,同时迷信儒学经典,一心效仿尧舜,过于理想主义。崇祯懂厚黑却不屑于用,这在更加复杂的党争和朝堂政治中孤立无援,故常有无人赞襄的悲叹,且因此常常得罪各方利益而为各个利益集团所嫉恨和羁绊。这是从意识形态方面论的。
        另一个悲剧是未经考察就重用袁崇焕(还是受坊间舆论的影响,包括现在的很多人不是也推崇袁的宁锦大捷嘛),一个“五年平辽”把明朝给坑死。袁大人为了圆五年平辽的大谎,先是在财政上要挟,未果,就开始动土地媾和的歪脑筋(以岁币换城池,造成其复辽的假象)。己巳之变,不是皇太极有多猛,而是袁大人的设计谋划和资源调动能力不一般,从毛文龙,晋商到蒙古部落 神通喇嘛,让皇太极的外线作战和内线一样游刃有余,还能精准伏击赵率教,让人叹为观止。


        4楼2022-04-11 2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