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村镇位于新泰市西南部,东邻石莱镇,西连楼德镇,北交宫里镇,南邻泗水县。南北12公里,东西14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
禹村一名相传是大禹在此治水而得名,后来因为战乱,村民集资修筑寨墙。禹村分为了大寨、后寨、西寨3个村。说到寨墙,有这样的一句顺口溜“铁禹村、钢柴城”。清初顺治年间汤氏迁至村西北部,称为汤家禹村。而同样在北部的赵禹自唐代便形成聚落,因地近禹村而名。
东沈、西沈原是一村,由沈氏自明洪武年间建村,后杨氏迁至村西,逐渐分为东西二村。
三个杜村(东、西、中)原本是一村,元天历年间杜氏建村,后杜氏被抄,村名沿用。1961年建煤矿后分为东杜、西杜。中杜始名孙家巷子,1980年更名。
大山东、小山东来历却不是如此,据《新泰市地名志》记载,二村皆为洪武年间建村,大山东在玉皇山东而得名,而小山东却在山西部,因与大山东相对而得名。
目前可考的在田村一带,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生活。据传说田氏自汉代便在此地建村。
镇辖区北部自然村居较为密集。有朱家沟、芦家沟、夏家庄、垤路、李家庄、孟家庄、九龙、刘家庄等村居。多是因姓氏而得名的村庄。垤路、九龙较为特别,明崇祯年间李氏自天宝赵庄迁此建村,传说有位娘娘回宫,嫌路多垤难行,由此得名垤路。而九龙因位于九龙山下而得名,明正德年间安氏迁此建村,始名安家庄,1983年因重名改为九龙。
在镇区西部有一个名字较为奇特,便是伍埠。清乾隆年间于氏迁此建村。村在五行山下,山中道人借山命名伍埠。此村之东是韩山,韩山明洪武年间韩氏迁此建村,位于寒山下,传说韩士德修炼成仙,命山名韩山,村以山名。
此处东南有东西白家沟村。明天顺年间程氏由泰安桥庄迁此建村。因村内多沟多种白菜,始名白菜沟,又演化为白家沟。明天启年间部分村民迁村西建村,自此分为东西白家沟。
此处北向是琵琶庵村,据《新泰市地名志》记载,明成化年间宋氏迁此建村。因有一庵,名为琵琶庵得名。
东行为青龙山,青龙山东有南北二峪,南峪元天历年间建村,因位处青龙山/卧虎山之南峪中,故名。而北峪建村晚于南峪,明洪武年间王氏自柴城迁此建村,因位于南峪之北而名。
再向东则是南北泉头,二村本为一村。清康熙元年侯氏由泰安迁此建村。因村南有泉且在源头而得名。后分为北泉头南泉头两村。此处再东,有青泥沟、小青泥沟二村,二村本为一村。北宋建隆年间李氏由泗水县迁此建村,因村南小河沟内泥沙呈青色得名。1979年建田村水库时,部分村民迁水库东建村,称小青泥沟。青泥沟向北有徐家岭、王峪、程家峪等村,皆为以姓氏命名的村居。
在镇区中部,杜村向南有朱家庄、大路山、宋家庄、南李庄、东杨家庄、车前峪等村,多以姓氏命名。其中车前峪一名来历不详,而大路山明天启年间周氏由莱阳周家寨迁此建村。位处麓山下,故名大麓山,后演化为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