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天以前,我们庆祝了耶稣圣诞节,而今天则是玛利亚和若瑟献耶稣于圣殿的日子,是圣诞节与主显节庆典的结束。
最早的记录称此庆节为“相遇”(ypapanti)——救主耶稣首次到父的圣殿并遇到西默盎及亚纳。七世纪时,出现“圣玛利亚取洁节”的名称。1969年的新罗马日历采用了In Praesentatione Domini,译为“献耶稣于圣殿”,清楚地指出,这是一个主耶稣的庆节。旧名称“圣母取洁”(In Purifcatione B.M.V.)使人误以为这是圣母的庆节。依教会的教导,圣母是完全无罪的,产后不需要取洁。七世纪末叶,罗马教会为2月2日、3月25日、8月15日及9月8日的庆节,在弥撒前引进了游行礼。游行时所持的蜡烛提醒我们:在这一天,西默盎称耶稣是“启示万民的光明”(路2:32)。祝福蜡烛的仪式在第十世纪才出现。由于祝福蜡烛及持蜡烛游行,因此又俗称“烛光节”(Candlemas Day)。
依据圣经记载,外表看来,他们好像只是在满全法律:第一胎男儿是属于上主的(出13:2),因此应该把他呈献给上主(出13:12),但可用献礼把他赎回(户18:16);同时,依照旧约的规定,妇女生子四十天后应进圣殿行取洁礼(参见肋12:1-8)。但实际上,却给了信众一个真理的教训:两位真福老人——西默盎与节妇亚纳——受圣神的感动,进了圣殿,又因同一圣神的光照,认识了救主耶稣,并欣喜地颂扬了祂。同时,玛利亚也经验到,她将伴随耶稣,一起经历祂的苦难道路,她将西默盎的话“默存于心”。她还需要时间,才能渐渐地了解所经历的这些事的意义,才能发现这些事件影响的幅度。同样,我们也由于圣神,团聚在一起,向着天主的宫殿进发,欢迎耶稣基督——照世的真光,我们将在分饼礼中——领圣体时——找到祂,认出祂来,跟随祂,直到祂光荣地来临。
“我亲眼见了你的救援,就是你为万民预备了的;照亮外邦人的光明,你的以色列百姓的荣耀。”(路2:30-32)
最早的记录称此庆节为“相遇”(ypapanti)——救主耶稣首次到父的圣殿并遇到西默盎及亚纳。七世纪时,出现“圣玛利亚取洁节”的名称。1969年的新罗马日历采用了In Praesentatione Domini,译为“献耶稣于圣殿”,清楚地指出,这是一个主耶稣的庆节。旧名称“圣母取洁”(In Purifcatione B.M.V.)使人误以为这是圣母的庆节。依教会的教导,圣母是完全无罪的,产后不需要取洁。七世纪末叶,罗马教会为2月2日、3月25日、8月15日及9月8日的庆节,在弥撒前引进了游行礼。游行时所持的蜡烛提醒我们:在这一天,西默盎称耶稣是“启示万民的光明”(路2:32)。祝福蜡烛的仪式在第十世纪才出现。由于祝福蜡烛及持蜡烛游行,因此又俗称“烛光节”(Candlemas Day)。
依据圣经记载,外表看来,他们好像只是在满全法律:第一胎男儿是属于上主的(出13:2),因此应该把他呈献给上主(出13:12),但可用献礼把他赎回(户18:16);同时,依照旧约的规定,妇女生子四十天后应进圣殿行取洁礼(参见肋12:1-8)。但实际上,却给了信众一个真理的教训:两位真福老人——西默盎与节妇亚纳——受圣神的感动,进了圣殿,又因同一圣神的光照,认识了救主耶稣,并欣喜地颂扬了祂。同时,玛利亚也经验到,她将伴随耶稣,一起经历祂的苦难道路,她将西默盎的话“默存于心”。她还需要时间,才能渐渐地了解所经历的这些事的意义,才能发现这些事件影响的幅度。同样,我们也由于圣神,团聚在一起,向着天主的宫殿进发,欢迎耶稣基督——照世的真光,我们将在分饼礼中——领圣体时——找到祂,认出祂来,跟随祂,直到祂光荣地来临。
“我亲眼见了你的救援,就是你为万民预备了的;照亮外邦人的光明,你的以色列百姓的荣耀。”(路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