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08,155贴子:9,632,291
  • 0回复贴,共1

和解少阳之蒿芩清胆汤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组成:青蒿脑一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一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一钱半至三钱,生枳壳一钱半,陈广皮一钱半,碧玉散(包)三钱。水煎服。
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胸胁胀痛,舌红苔白腻,脉濡数。现用于感受暑湿、疟疾、急性黄疸性肝炎等证属湿热偏重者。
这又是一个常用方,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这个方是针对南方一带湿热,湿热痰浊这类,湿热病较多。治疗的证候病机是少阳湿热痰浊证,蒿芩清胆汤邪是在少阳,少阳半表半里,但是它有个特征,第一个偏里热;第二个,兼有湿热痰热这个特点,这个和小柴胡汤证标准的邪聚少阳是不同的。
从它在临床表现来看,以小柴胡汤作为参照,来看蒿芩清胆汤的主治证候特点,它的不同处主要就体现在刚才说的两个特点,一个偏里热,一个兼湿热痰热。小柴胡汤证邪在半表半里可以往来寒热;蒿芩清胆汤证,病邪侧重于半里,寒热如疟的意思,还是往来寒热,但是寒轻热重,半里之热偏重。胸胁苦满,在小柴胡汤证来讲,是少阳经气不利了;在蒿芩清胆汤证来讲,它胀痛、胸闷是由于兼有湿浊、痰浊,由湿浊、痰浊阻滞气机就更严重。像少阳证胆热上犯,可以有咽干、目眩、心烦。这几个方面表现在蒿芩清胆汤证,它可以有口苦,胆热上犯,同时胆胃之气上逆,由于湿热痰浊兼挟,所以他吐酸苦水,或者呕吐口水黄涎,有偏这种湿热痰热特点。胃气上逆,一般来说就比较严重,因为它有里热重,再加上湿热痰浊阻滞,本来经气不利就胆胃之气上逆,现在偏于有实邪了,有形之邪了,胃气上逆了更重。从舌象、脉象来看,小柴胡汤证是舌苔薄白,脉弦;蒿芩清胆汤证,由于有湿热,偏里热,舌红苔白腻,脉滑。所以这两个证,基本都是小柴胡汤证那个邪聚少阳基本思路,加上偏里热,兼湿热痰热这个特点。
 这个方,既然少阳湿热、痰热,而偏里热以后,主要是胆热造成胆胃不和,所以它要清胆和胃,同时解除湿热、痰热,利湿化痰了。这个方是个复方,它利用了几个基础方,也就是说,可以说三个基础方的合方。首先第一个利用小柴胡,小柴胡的柴胡、黄芩这个基本结构,把它换成青蒿、黄芩。柴胡和青蒿有共同之处,就是说都能透邪达外,透散力量青蒿不如柴胡,但是作为柴胡偏凉来讲,透热,青蒿透热强,清热力量更强,它既能作用于肌表透热,又能够清肝胆系统的邪热,加上青蒿又有芳香特点,针对湿热痰热芳香化浊,针对湿热、痰热更有针对性,所以这样几个因素,你本身偏重于里热了,所以柴胡用青蒿代替,和黄芩相配,仍然是一个和解少阳,侧重于清里的一个结构,作为方里的主体。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壳和后面甘草相配。行气降气作用更好。实际上是一个温胆汤的基本结构,用来清化痰热。第二个基础方就是用温胆汤了,里边又含二陈汤,清化痰热。滑石、甘草是六一散,加青黛是碧玉散,那它是清利湿热的一个常用方,清利湿热。滑石、甘草,它是清利湿热,清热利水的一个基础方。所以这样三个部分构成一个和解少阳兼清湿热痰热。全方的特点,清里为主,同时和解少阳和清化湿热痰热相结合。这是蒿芩清胆汤,根据和解少阳这个法的一个变化了。
比较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主治功效:小柴胡汤体现了邪聚少阳,胆胃不和;蒿芩清胆汤体现了少阳湿热痰浊证,它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热。功用来看: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调和胆胃;蒿芩清胆汤,调和胆胃,同时利湿化痰,这是它不同的方面。在运用方面来讲。辨证要点,一个是有半表半里证特点,寒热往来,寒轻热重;一个湿热痰浊阻滞气机的表现,胸胁胀疼,胆胃不和又吐酸苦水,苔黄腻,脉滑数了。这也是常用于治疗湿热的十几个方当中很重要一个方。当然这个方运用,很多内在体质都是有痰热湿热体质的;或者痰湿体质感受外邪,入里化热,构成一个湿热痰热证,有种外邪入里这种过程。这里有一些随证加减的方法,围绕的还是一个里热的程度,痰或者湿的一个轻重,围绕这个方面在展开。


IP属地:广东1楼2022-01-23 11: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