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吧 关注:5,759,860贴子:96,113,805

回复:名侦探柯南这么多年到底失去了什么?——基于故事的人物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灰原哀的塑造则与前两者有所不同。
在18卷《来自黑衣组织的女子》的初登场中,我们看到一个冷漠、神秘的人物,在她向柯南揭秘身份时我们又能够发现她具有的一点幽默特质,在随后《大学教授杀人案件》结尾处的恸哭为她添加了一丝悲剧色彩,从以后的案件里又能看出其拥有的智慧、冷静等特质。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负面的人物,这在本作中是头一遭,其他主要人物不论是柯南还是毛利一家、亦或者少年侦探团都是积极正面的人物,而在灰原哀周围总围绕着消极阴冷的氛围。她来自于故事的反面,身世悲惨,待人冷漠,尽管在一些情节中她表现出超人的智慧,但在面对反派时我们能感觉到她处于弱势,甚至比毛利兰还要更弱。


IP属地:湖南16楼2022-01-17 19:45
回复
    由于她身份特殊,故事的压力很容易便指向她。在24卷《与黑衣组织的再会》中,灰原哀被组织成员皮斯可知晓了身份并被囚禁,为了不危及周围的人(柯南、阿笠博士、少年侦探团),她没有选择积极求生,而是将已知的消息告诉柯南并为其获得组织电脑里的信息,然后消极地等待组织的惩罚。


    在29卷《神秘的乘客》中,这种消极更加彻底,当感受到组织成员的接近时,她选择留在车上等待死亡降临。在42卷《满月对决》中,她更是直面组织成员,要求以自己的性命换取周围人的安全。尽管这是非常消极的行为,但原因却是为了保护周围的人不受伤害,因此我们能感受到她内心之中隐藏的善良,而这恰恰是一种积极的特质。

    当我们从一个负面消极的人物外表下发现一颗正面积极的心,就如同在一片黑暗的空间中发现一小簇光亮,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便会令我们深深着迷。这正是灰原哀与工藤新一和毛利兰、以及作品中的其他角色的不同之处。在工藤新一和毛利兰身上,他们的表面是正面的,他们的内心也充满着光明。而灰原哀的外表与她的内心却构成了矛盾,使得这个人物一下子变得鲜明立体起来。


    IP属地:湖南17楼2022-01-17 19:46
    回复
      而在43卷《寻找屁股上的印记》中,灰原拒绝了FBI提出的证人保护计划,选择直面自己的命运。这与灰原哀之前的行为形成对比,这种变化令我们感到欣喜,意味着原本负面的人物终于开始转向正面。



      与工藤新一不同的是,这种转变更加彻底。工藤新一的转变更像是对自身的一种修补,他本身的行为并没有改变,只是更加细致,增添了人情味。而灰原哀的这种转变意味着更本质的改变,从逃避到面对,从负面到正面。
      与毛利兰不同的是,灰原哀的这种转变有迹可循。毛利兰在《危命的复活》中的改变几乎找不到蛛丝马迹,我们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变的,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改变,它就像一个偶然事件,就像某一天忽然下起了雨,无法让我们了解到更多东西。而在灰原哀身上的改变则像一个必然事件,当气候极度炎热干旱的时候忽然降下了雨,这件事将会使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意味。在这个篇章中,我们从一开始就能看出灰原哀的犹豫,在经过一番次事件后,步美的话像一束光照进她的内心,使她决定不再逃避。她决定“settle down”,留在这个像家一样的地方。行为有所支撑,便更能令人信服。
      在灰原哀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表面人设与内心本性的矛盾冲突,这使人物变得更加立体;我们还看到了人物从负面走向正面,这使人物变得更加饱满,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会喜欢这样的人物呢?依靠故事的支撑,灰原哀可以说是本作塑造得最好的角色。


      IP属地:湖南18楼2022-01-17 19:48
      收起回复
        我们再来审视一下其中一些关键的故事。
        《危命的复活》是我最喜欢的篇章,它完全可以归为我们常说的故事主线,因为在本篇中解药第一次出现,让柯南恢复成了工藤新一;同时毛利兰也没有游离在外,而是参与进故事,成为故事的主要推动力,头一次像一位真正的女主角。我甚至认为它可以被改编为一部独立的剧场版。
        故事的前篇是柯南遭遇案件而负伤,引出毛利兰察觉真相这件事;在中篇,柯南决定告知小兰真相,被灰原哀阻止,并借由解药恢复成了工藤新一;在后篇,工藤新一本想像小兰告白,却由于案件耽误,最后再度成为柯南。故事经历了负面——正面——负面的过程,这比正面——更正面或者负面——更负面的结构拥有更多戏剧性,并且最后以低落结束,使得故事富有悲剧色彩。
        毛利兰是故事的核心。她为故事提供了最重要的压力,迫使柯南在隐瞒真相和告知真相之间做出选择,同时也迫使灰原哀为了隐瞒真相而将解药提供给柯南,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合理。在故事的开头,她已经察觉了真相;到了故事结尾时,她不再怀疑柯南的身份,甚至从此之后都很少产生怀疑。
        本篇章内的那些刻画十分优秀,少年侦探团靠自己解决了危机,故事中的大部分人物都产生了作用,更是贡献了“黑衣骑士”和“七朵玫瑰”两大名场面。
        当然,这个篇章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我们尚不清楚这个篇章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了什么影响。没错,毛利兰此后很少怀疑柯南身份了,但是更深的层次呢?柯南和毛利兰的关系产生了什么变化?他们两个有没有经历过价值层面的转变?灰原哀呢?我们几乎找不到蛛丝马迹来回答上述问题,这个篇章对于人物来说并没有更深的意义,人物在前后毫无变化,使得本应该优秀的篇章在故事整体中的地位下降。单从故事地位的角度来说,《危命的复活》甚至还不如《满月对决》。


        IP属地:湖南19楼2022-01-17 19:49
        回复
          《满月对决》一般被称为《满月篇》,我喜欢称之为《满月对决》,因为《满月篇》应该还包含在此之前的预备篇章,《满月对决》是这个阶段的高潮篇章。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故事结点,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有登场且和黑衣组织产生了交集,在其中甚至揭露了一些关键信息。这本应该是一个出色的篇章,但却由于作者的问题而充满漏洞,观感严重下滑。作者本想创造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结果却十分糟糕。


          IP属地:湖南20楼2022-01-17 19:51
          回复
            在这其中,最大的败笔来自于毛利兰。
            在这个故事中,故事的压力来自于黑衣组织——准确来说是来自贝尔摩德,压力指向灰原哀,柯南的目标是保护灰原哀和获取组织信息,灰原哀的目标是牺牲自己以保护身边的人,FBI的目标是抓捕一个组织成员以获得信息,服部平次的目标是解决同时发生的另一个案件。其他人物都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唯独毛利兰没有,我们甚至不清楚她登场的意义在哪里。
            在故事中,人物都会下意识选择他所认为更简单更快捷的方式来达成目标,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在前一个篇章中,毛利兰发现了茱蒂家中藏在洗手间镜子后的照片。接着,在本篇章中,毛利兰看到茱蒂的车停在楼下,因为想向茱蒂确认一下照片的事情,所以躲在了车的后备箱里。

            这个理由简直是胡扯,看到后备箱开着所以就躲进去了?那为什么不在车子旁边等等呢,难道在后备箱里就一定能问清楚照片的事情吗?这里没有任何偷听的必要,况且躲后备箱偷听这种行为按理说应该和正派的毛利兰完全不符合。
            更扯的还有下面这个画面:

            在高潮部分,毛利兰恰好跳出后备箱(甚至还跳到了车顶)接着为了保护灰原哀冲过去把她扑倒了,挡住她。且不说毛利兰是怎么知道远处还有一个狙击手的,当她出现的时候,明显距离贝尔摩德较近。当你看到一个人用枪指着你要保护的人而且这个人离你更近的时候,你是会直接想办法夺枪还是特地绕去更远的地方用身体作防护?
            这里毛利兰的登场十分强行,而且完全不符合逻辑。作者强行让毛利兰登场,结果就是整个篇章变成了一出闹剧。更扯的是,作者既让毛利兰参与进了故事,又不愿意为她安排转变。在篇章结束后,毛利兰依然不知道任何有关黑衣组织的消息,也不知道灰原哀的真相。她在后备箱里真的什么也没听见,却能恰好在关键时刻出现,然后做出一番蹩脚操作。明明故事的压力根本没有指向毛利兰,但作者却安排她在高潮时候出现,又不愿意让她承担任何故事压力。


            IP属地:湖南21楼2022-01-17 19:52
            收起回复
              这个篇章中的其他漏洞包括但不限于:母亲(有希子)拿枪指着儿子(柯南);贝尔摩德用催泪瓦斯迷晕柯南,但自己不憋气所以自己也被迷晕;柯南和贝姐对决都差点吃瘪,却敢要挟贝姐单枪匹马去找Boss对决。
              这是故事中一个重大篇章,本应得到优秀刻画,但却成了故事前期最重大的败笔。从这里可以发现日后故事中许多症结的影子,例如:任意化装、机械降神、行为逻辑漏洞、已有人物无法参与故事而特地增设新人物。以日后的角度来看,正是从这里开始,《名侦探柯南》的故事开始逐渐走偏。


              IP属地:湖南22楼2022-01-17 19:53
              收起回复
                《红与黑的碰撞》是《红黑篇》的高潮,依照《满月对决》的先例,我们不妨将其简称为《红黑对决》。
                我认为这个篇章是《名侦探柯南》故事中最后的优秀篇章,它代表了《柯南》故事的余晖。故事主要以FBI和组织的冲突来推进。柯南和FBI的目标是保护线索(水无怜奈)不中断,组织的目标是切断线索(救回水无怜奈)保护组织讯息不泄露。其中的行为逻辑都比较合理,矛盾冲突也到位,不失为一个精彩的篇章。
                当然,本篇章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对之后的故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从《红黑篇》开始,故事的重心开始偏离柯南本身,而借由其他人物如FBI来完成矛盾冲突。造成了原本故事的人物(毛利一家、少年侦探团等)与新的人物之间的割裂,也就是一般读者所说的“主线与日常的割裂”。作者不愿意让原本已有的人物来分担一部分故事压力,因此只能不断创造新的人物来推进故事,老人物逐渐被抛弃,得不到应有的刻画。那些原本出色的人物失去了层次,变得平板化。当故事压力从人物身上移走,即使是灰原哀这类塑造得十分优秀的人物也只能失去魅力,沦为凡品。
                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故事的压力开始逐渐减小,也就是读者常说的“红黑不平衡”的问题。作者创造了太多的正面人物,而反派人物又缺少细致的刻画,导致观感上正面人物压住了反面人物,故事逐渐失去了向前推进的动力。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各种各样的计划,例如本篇章中赤井秀一的假死。
                在篇章的高潮,水无怜奈为了回归黑衣组织而枪杀了赤井秀一,这原本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情节,向我们揭示了水无怜奈的内心。但事后我们却被告知:这一切都是柯南的计划,因此这一情节就失去了它原本的色彩。
                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来进行,那会有多枯燥乏味啊!不幸的是,此后这些计划变得越来越多:铃木快车上基德假扮宫野志保的计划、波本篇中赤井秀一演给波本看的计划、红茶会......故事的反面力量变得越来越弱,而对于一个故事来说,恰恰是正反面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故事不断向前推进,最终到达终点。来自于故事反面的压力对于故事来说正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压力不仅推动故事前进,还迫使人物做出某种抉择,以此揭示出人物的本性,赋予人物以灵魂。一个优秀的故事,其压力应当是不断变化且渐渐增强的。然而在《柯南》的故事中,压力却渐渐衰弱,使得整个故事都随之变得乏力,这是《名侦探柯南》不复往日荣光的根本原因。


                IP属地:湖南23楼2022-01-17 19:53
                收起回复
                  原本还可以对之后的篇章进行更多分析,但我想到这里便结束吧。《名侦探柯南》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它的衰落也许就如同自然规律一样。沧海桑田,不论如何,它曾经优秀过,那些出色的故事与人物不会随着时间褪色,一直在我们的记忆里闪闪发光。
                  END


                  IP属地:湖南24楼2022-01-17 19:54
                  回复
                    刚刚喷完青山老师的人来顶贴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2-01-17 21:10
                    收起回复
                      继续啊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2-01-17 21:23
                      回复
                        补充一下:
                        本文的标题其实取自这篇文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6699266/answer/1856214183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IP属地:湖南27楼2022-01-17 21:54
                        回复
                          人设上的确还是毛利兰出现的刻画欠缺多点,她的尴尬之处在于进不进主线都不妥,只负责感情上(除开日常)的问题,几乎没有参与其他线的活动,活动轨迹太单一了,灰原人设刻画主要是在后期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前期负面鉴于角色因身份上真实的内在心境是可以接受的,后期问题就是太工具化了,对主线的敏感度没前期高了?(还是我的错觉)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2-01-18 00:39
                          收起回复
                            咋说呢,看个乐呵就行了。名柯经不起推敲的剧情多了去了比如卧底这个问题。我记得很清楚卧底不能找长得很有代表性的人去。可你看看那群卧底。安室透是柯南里极少的深色皮肤浅色头发角色;akai眼下那个卧蚕他们家独有;水无怜奈和瑛佑的眼尾几乎一模一样。似乎柯南的世界里并没有打击报复这个东西


                            IP属地:北京30楼2022-01-18 10:25
                            收起回复
                              究其原因,大部分人都知道名柯最开始是个原定一百多话就完结的短篇。这就导致了前期很多设定和后期对不上。
                              具体例子数不胜数,我就举一个:江户川柯南诱拐事件里面小柯明明知道这个组织“能研发出让人变小的药”还执意不让优作爸爸管。这从情理上都解释不通。更别提后面(尤其是老贼看过剧本的纯黑,满月,绯色,红黑)都在强调“组织在世界各地都有分部,世界各地的情报组织都在追查黑衣组织”这件事。
                              就怎么说呢,很逻辑不通


                              IP属地:北京31楼2022-01-18 1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