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下我的思路啊 就按照这个设计说 仅供参考
1 先把水泵仓做到最小化 在计算出实际放滤材的容积量 能达到或接近水体比例的十分之一就行 在参考滤棉的宽度这样就是你要的背滤宽度 不是随意的感觉宽度够用
2 在有限的范围内沉淀仓越大越好 因为是沉淀仓控制整缸的水质 物理和生化就是个辅助 所以生化够用就行 多的尺寸把沉淀仓加大一点最好
3 干湿分离高度我觉得怎么也得达到十公分这样吧 能放三到四层滤棉 我建议干湿分离上面做雨淋 可以分散和减缓水流对滤棉的冲击 提高拦截的效率 虽然雨淋比粘一块过水玻璃繁琐一点 但是后期使用的方便和创造的效果 要高出多少个多少倍
4 生化仓这两块玻璃要做成一样高度 一个是因为背滤空间的受限好打理 最重要的是万一有滤棉或滤材堵塞走水不畅 水会从上面直接进入水泵仓形成大水体循环避免烧泵
5 沉淀仓那个写导流板的 是不是进水口挡水板 上面那块小挡板???如果是必须去掉 它破坏了沉淀仓最重的控制功能 这是最失败的地方 沉淀仓的作用是沉淀 但是它的功能是控制物理和生化过滤 来维持整缸的水质 所以沉淀仓是是最重要的环节 是这个缸的灵魂 养鱼嘛不就是把水玩好吗
6 那块翻水板 我管它叫主缸水位板 和油膜口底部落差2公分 是不是过大 主缸水位能憋到那么高吗?这条仅供参考
7 这种大缸油膜口要开在干湿分离位置 不能在沉淀仓 小缸可以随意 因为油膜口在背滤系统里 不光是过油膜和水面杂质用的 在别的系统里就无所谓啦
过滤系统这个东西我们都是在抄作业 只是去结合别人的什么经验 理论 数据之类的找到适合自己掌握的操作 如果自己实际的测试使用和这些出现冲突 那么就相信自己的操作是最适合的就行了 因为每个人给出的建议都是结合自己的情况提供的参考 以上是我自己做缸的积累 只能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