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烟台高新区研发经费内部支出3.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51%。全区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11月27日,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汽车轻量化中心正式在高新区揭牌启用,这是全国第8家、山东省第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轻量化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创新中心。2021年以来,全区2项关键技术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8家,总量达457家,同比增长11.7%;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44家,总量达174家,同比增长3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0%,同比增长2.22%……在高新区,与创新紧密关联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0%,且在不断增长。围绕航天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区培育聚集了一批优质企业和科研院所,一大批高精尖产品从这里出发,奔向“上天入海”的浩瀚征程。科创平台高度聚集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在科技成果转化、院企合作对接、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往往发挥着创新“桥头堡”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创平台载体建设是重中之重。深谙此道,烟台高新区不遗余力实施高校科研院所聚集计划,建成“双一流”高校烟台联络站,强化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不断密集创新资源、智力要素。
仅2020、2021两年间,就有山东(烟台)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近20个重大平台揭牌启用。全区8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省级备案,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62个,创新平台呈现多点布局、全面开花,无论数量还是能级,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聚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高新区还加快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形成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功能多样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打造“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梯队。截至目前,全区先后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间,各类孵化载体面积突破100平方米,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57家、高新技术企业174家,科技创新主体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仅2020、2021两年间,就有山东(烟台)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近20个重大平台揭牌启用。全区8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省级备案,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62个,创新平台呈现多点布局、全面开花,无论数量还是能级,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聚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高新区还加快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形成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功能多样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打造“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梯队。截至目前,全区先后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间,各类孵化载体面积突破100平方米,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57家、高新技术企业174家,科技创新主体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